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摩托车发动机机油滤清器,包括机油滤芯以及机油滤芯盖,还包括一与机油滤芯盖盖合的机油滤芯座,所述机油滤芯盖与所述机油滤芯座盖合后形成一个用于容置机油滤芯的内部腔室,所述机油滤芯容置该内部腔室中并通过机油滤芯盖压紧于内部腔室内,所述机油滤芯与内部腔室的腔壁之间形成过油腔;在所述机油滤芯座上开设有与所述过油腔连通的进油孔及出油孔,所述进油孔通过第一油管与发动机机油泵的出油油道端连通,所述出油孔通过第二油管与曲轴润滑进油油道连通;在机油滤芯座上还设置有能够使机油滤清器安装于摩托车上的安装结构。上述机油滤清器可以布置在油路中任意位置,达到装配及维修方便,杂质可清洗,冷却机油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摩托车发动机机油滤清器。
技术介绍
摩托车由于工作的环境温度高、灰尘大、超载严重,所以对发动机的工作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保护发动机、使发动机能够更好的运行、增加发动机的工作寿命,需要采用机油滤清器对发动机机油进行过滤,用于去除机油中的灰尘、金属颗粒、碳沉淀物和煤烟颗粒等杂质,保护发动机。见图1,现有的机油滤清器大多为内置式的机油滤清器,即滤芯10采用内置安装方式安装在右曲轴箱盖12内。这种内置的安装方式不方便对滤芯进行清洗,因为需要全部拆卸下右曲轴箱盖12,若将右曲轴箱盖12拆卸下进行清洗时,会导致机油泄漏。因此,通常情况下一般不对这种内置的机油滤清器进行清洗,只能更换,导致使用成本高,并且由于机油滤清器内置于右曲轴箱盖内,发动机机油没有进行冷却,使发动机机油处于高温状态,不利于发动机工作,影响发动机寿命。中国专利号为ZL201520163869,专利名称为“三轮车发动机外置滤芯油冷润滑结构”公开了一种半外置式的机油滤清器结构,主要是在右曲轴箱盖上设有进油孔,该进油孔与右曲轴箱上的机油泵出油孔位置相对并连通,右曲轴箱盖上的进油孔通过右曲轴箱盖上的油道及油冷器上的进油管与油冷器连接,油冷器的出油管通过右曲轴箱盖上的油道与机油滤芯进口连接,机油滤芯出口再通过油道与曲轴润滑进油油道连通,曲轴润滑进油油道通过油道与曲轴润滑孔相通;所述机油滤芯以半外置方式安装在右曲轴箱盖上并通过可拆卸的滤芯盖罩住。这种滤清器结构是在右曲轴箱盖上设置一个凹槽,将机油滤清器可拆卸的安装在该凹槽内,机油滤清器上的油路需要口对口的与相应的进油口和出油口对接连通。这种方式虽然可以对机油滤清器进行拆卸,对机油滤清器进行清洗,但是这种结构导致右曲轴箱盖的结构更为复杂,需要考虑安装机油滤清器的布局而开设相应的油口和油路,右曲轴箱盖上的油路必须与曲轴箱的油路相匹配和相对;另外,这种结构是安装在右曲轴箱盖上的,并且绝大部分是容置在右曲轴箱盖的凹槽内,而对发动机进行风冷的冷风通常是对准位于曲轴箱上方的发动机部分,而机油滤清器安装于位于发动机下方的右曲轴箱盖上,冷却效果不佳,因此需要单独的油冷器进行油路冷却,增加了制造成本,并且使整体结构更为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装配及维修方便、可清洗机油杂质、无需增设冷器即可冷却机油、可以布置在油路中任意位置的摩托车发动机机油滤清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摩托车发动机机油滤清器,包括机油滤芯以及机油滤芯盖,还包括一与所述机油滤芯盖盖合的机油滤芯座,所述机油滤芯盖与所述机油滤芯座盖合后形成一个用于容置机油滤芯的内部腔室,所述机油滤芯容置该内部腔室中并通过机油滤芯盖压紧于内部腔室内,所述机油滤芯与内部腔室的腔壁之间形成过油腔;在所述机油滤芯座上开设有与所述过油腔连通的进油孔及出油孔,所述进油孔通过第一油管与发动机机油泵的出油油道端连通,所述出油孔通过第二油管与曲轴润滑进油油道连通;在所述机油滤芯座上还设置有能够使机油滤清器安装于摩托车上的安装结构。作为优化,所述机油滤芯座包括一底板以及设于底板上的第一容置腔,所述机油滤芯盖具有与所述第一容置腔相匹配的第二容置腔,当所述机油滤芯盖盖合于第一容置腔的开口端后,形成上述用于容置机油滤芯的内部腔室,所述内部腔室围度大于机油滤芯的围度,以使得机油滤芯与内部腔室之间形成第一过油通道。作为优化,在所述机油滤芯盖上朝向机油滤芯座的一面设置抵压凸台,所述机油滤芯盖通过该抵压凸台将机油滤芯轴向压紧于内部腔室内,并使得机油滤芯与机油滤芯盖之间形成第二过油通道。作为优化,在所述机油滤芯座上相应于内部腔室的底部位置处设置有朝向机油滤芯盖方向的安装凸台,所述机油滤芯安装于该安装凸台上,该安装凸台使机油滤芯与内部腔室的底部之间形成第三过油通道;所述第一过油通道、第二过油通道及第三过油通道整体形成上述过油腔。作为优化,在所述安装凸台与机油滤芯的接触位置处设置有用于防止机油外漏的第一密封件。作为优化,所述机油滤芯包括形状与所述内部腔室相匹配的滤网、设于滤网上相应于机油滤芯盖的一端面的第一压盖、设于滤网上相应于内部腔室的底部的一端面的第二压盖以及自恢复弹簧;在所述滤网上相应于机油滤芯盖的一端设有安装槽以供自恢复弹簧的安装端安装于该安装槽内,在所述自恢复弹簧上远离其安装端的一端上设置有横向挡板;在所述第一压盖上相应于所述横向挡板的位置处设置有用于抵压所述横向挡板以向自恢复弹簧施加压力的凸起,并且在相应于横向挡板的位置处还开设有过油孔,所述过油孔的孔面积小于横向挡板的面积;当机油通过所述进油孔进入所述内部腔室并流经第二过油通道后,并且当油压逐渐增加能够使所述第一压盖向自恢复弹簧的方向移动时,所述凸起施加压力至所述横向挡板,所述横向挡板因受到压力后压缩自恢复弹簧,自恢复弹簧带动所述横向挡板向远离第一压盖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得机油通过第一压盖和横向挡板之间的间隙流入滤网内。作为优化,在所述滤网相应于所述安装凸台的位置处设置有能够环套于所述安装凸台上的安装环,所述安装环的纵截面呈“工”形;在所述第二压盖上相应于安装环的中凹位置开设有穿孔以供所述安装环的中凹部穿设于该穿孔中。作为优化,所述滤网的横截面呈圆形,在所述滤网上相应于机油滤芯盖的一端面开设有与所述滤网同轴心的凹槽,所述第一压盖贴合于滤网的上端面;所述抵压凸台为三个,三个抵压凸台连线后呈等边三角形,三个抵压凸台设于机油压盖上相应于滤网上位于所述凹槽边缘外的凸环的位置处。作为优化,在所述机油滤芯盖与机油滤芯座的盖合处设置有用于防止机油外漏的第二密封件。作为优化,在所述底板上靠近其边缘的位置处开设有至少两个安装孔,所述安装结构包括与所述至少两个安装孔一一配合的安装螺栓,所述安装螺栓穿过所述安装孔后将所述机油滤清器安装于摩托车上待安装位置处。本技术的摩托车发动机机油滤清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摩托车发动机机油滤清器将不受发动机结构限制,可以布置在油路中任意位置,达到装配及维修方便,杂质可清洗,冷却机油的效果。通过拆卸安装螺栓,打开机油滤芯盖,清洗油室中杂质,取出机油滤芯对其表面上的杂质清洗。采用外部油管连接,可以将机油滤清器整体拆卸下来,然后再拆卸机油滤芯盖、取出机油滤芯滤网的过程中,可以始终保持内部容置腔的开口朝上,防止机油外漏;在进油嘴、出油嘴装配任意长度的油管,该机油滤清器就不必装在发动机曲轴箱体或曲轴箱盖上,可以远离发动机壳体,通过机油滤芯座上的螺栓连接孔装在任何可支撑的位置,由于油管的散热,其机油冷却效果更佳。通过散热片散热,进一步增大机油冷却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现有技术中内置式机油滤清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摩托车发动机机油滤清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机油滤芯盖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2中机油滤芯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在图2的基础上增设进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摩托车发动机机油滤清器,包括机油滤芯以及机油滤芯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与所述机油滤芯盖盖合的机油滤芯座,所述机油滤芯盖与所述机油滤芯座盖合后形成一个用于容置机油滤芯的内部腔室,所述机油滤芯容置该内部腔室中并通过机油滤芯盖压紧于内部腔室内,所述机油滤芯与内部腔室的腔壁之间形成过油腔;在所述机油滤芯座上开设有与所述过油腔连通的进油孔及出油孔,所述进油孔通过第一油管与发动机机油泵的出油油道端连通,所述出油孔通过第二油管与曲轴润滑进油油道连通;在所述机油滤芯座上还设置有能够使机油滤清器安装于摩托车上的安装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摩托车发动机机油滤清器,包括机油滤芯以及机油滤芯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与所述机油滤芯盖盖合的机油滤芯座,所述机油滤芯盖与所述机油滤芯座盖合后形成一个用于容置机油滤芯的内部腔室,所述机油滤芯容置该内部腔室中并通过机油滤芯盖压紧于内部腔室内,所述机油滤芯与内部腔室的腔壁之间形成过油腔;在所述机油滤芯座上开设有与所述过油腔连通的进油孔及出油孔,所述进油孔通过第一油管与发动机机油泵的出油油道端连通,所述出油孔通过第二油管与曲轴润滑进油油道连通;在所述机油滤芯座上还设置有能够使机油滤清器安装于摩托车上的安装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发动机机油滤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油滤芯座包括一底板以及设于底板上的第一容置腔,所述机油滤芯盖具有与所述第一容置腔相匹配的第二容置腔,当所述机油滤芯盖盖合于第一容置腔的开口端后,形成上述用于容置机油滤芯的内部腔室,所述内部腔室围度大于机油滤芯的围度,以使得机油滤芯与内部腔室之间形成第一过油通道。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车发动机机油滤清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机油滤芯盖上朝向机油滤芯座的一面设置抵压凸台,所述机油滤芯盖通过该抵压凸台将机油滤芯轴向压紧于内部腔室内,并使得机油滤芯与机油滤芯盖之间形成第二过油通道。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摩托车发动机机油滤清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机油滤芯座上相应于内部腔室的底部位置处设置有朝向机油滤芯盖方向的安装凸台,所述机油滤芯安装于该安装凸台上,该安装凸台使机油滤芯与内部腔室的底部之间形成第三过油通道;所述第一过油通道、第二过油通道及第三过油通道整体形成上述过油腔。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摩托车发动机机油滤清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安装凸台与机油滤芯的接触位置处设置有用于防止机油外漏的第一密封件。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摩托车发动机机油滤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油滤芯包括形状与所述内部腔室相匹配的滤网、设于滤网上相应于机油滤芯盖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世容,陈仁硕,谢同春,
申请(专利权)人: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