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摩托车发动机机油滤清器。
技术介绍
摩托车由于工作的环境温度高、灰尘大、超载严重,所以对发动机的工作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保护发动机、使发动机能够更好的运行、增加发动机的工作寿命,需要采用机油滤清器对发动机机油进行过滤,用于去除机油中的灰尘、金属颗粒、碳沉淀物和煤烟颗粒等杂质,保护发动机。见图1,现有的机油滤清器大多为内置式的机油滤清器,即滤芯10采用内置安装方式安装在右曲轴箱盖12内。这种内置的安装方式不方便对滤芯进行清洗,因为需要全部拆卸下右曲轴箱盖12,若将右曲轴箱盖12拆卸下进行清洗时,会导致机油泄漏。因此,通常情况下一般不对这种内置的机油滤清器进行清洗,只能更换,导致使用成本高,并且由于机油滤清器内置于右曲轴箱盖内,发动机机油没有进行冷却,使发动机机油处于高温状态,不利于发动机工作,影响发动机寿命。中国专利号为ZL201520163869,专利名称为“三轮车发动机外置滤芯油冷润滑结构”公开了一种半外置式的机油滤清器结构,主要是在右曲轴箱盖上设有进油孔,该进油孔与右曲轴箱上的机油泵出油孔位置相对并连通,右曲轴箱盖上的进油孔通过右曲轴箱盖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摩托车发动机机油滤清器,包括机油滤芯以及机油滤芯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与所述机油滤芯盖盖合的机油滤芯座,所述机油滤芯盖与所述机油滤芯座盖合后形成一个用于容置机油滤芯的内部腔室,所述机油滤芯容置该内部腔室中并通过机油滤芯盖压紧于内部腔室内,所述机油滤芯与内部腔室的腔壁之间形成过油腔;在所述机油滤芯座上开设有与所述过油腔连通的进油孔及出油孔,所述进油孔通过第一油管与发动机机油泵的出油油道端连通,所述出油孔通过第二油管与曲轴润滑进油油道连通;在所述机油滤芯座上还设置有能够使机油滤清器安装于摩托车上的安装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摩托车发动机机油滤清器,包括机油滤芯以及机油滤芯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与所述机油滤芯盖盖合的机油滤芯座,所述机油滤芯盖与所述机油滤芯座盖合后形成一个用于容置机油滤芯的内部腔室,所述机油滤芯容置该内部腔室中并通过机油滤芯盖压紧于内部腔室内,所述机油滤芯与内部腔室的腔壁之间形成过油腔;在所述机油滤芯座上开设有与所述过油腔连通的进油孔及出油孔,所述进油孔通过第一油管与发动机机油泵的出油油道端连通,所述出油孔通过第二油管与曲轴润滑进油油道连通;在所述机油滤芯座上还设置有能够使机油滤清器安装于摩托车上的安装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发动机机油滤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油滤芯座包括一底板以及设于底板上的第一容置腔,所述机油滤芯盖具有与所述第一容置腔相匹配的第二容置腔,当所述机油滤芯盖盖合于第一容置腔的开口端后,形成上述用于容置机油滤芯的内部腔室,所述内部腔室围度大于机油滤芯的围度,以使得机油滤芯与内部腔室之间形成第一过油通道。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车发动机机油滤清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机油滤芯盖上朝向机油滤芯座的一面设置抵压凸台,所述机油滤芯盖通过该抵压凸台将机油滤芯轴向压紧于内部腔室内,并使得机油滤芯与机油滤芯盖之间形成第二过油通道。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摩托车发动机机油滤清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机油滤芯座上相应于内部腔室的底部位置处设置有朝向机油滤芯盖方向的安装凸台,所述机油滤芯安装于该安装凸台上,该安装凸台使机油滤芯与内部腔室的底部之间形成第三过油通道;所述第一过油通道、第二过油通道及第三过油通道整体形成上述过油腔。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摩托车发动机机油滤清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安装凸台与机油滤芯的接触位置处设置有用于防止机油外漏的第一密封件。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摩托车发动机机油滤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油滤芯包括形状与所述内部腔室相匹配的滤网、设于滤网上相应于机油滤芯盖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世容,陈仁硕,谢同春,
申请(专利权)人: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