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长安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带阻尼辅助索的斜拉索减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576123 阅读:2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5 00: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带阻尼辅助索的斜拉索减振系统,包括辅助索(4)与斜拉索(9)之间的减振结构和辅助索(4)中间的减振结构;辅助索(4)与斜拉索(9)采用索夹(7)连接,辅助索(4)与斜拉索(9)之间的减振结构为:索夹(7)和斜拉索(9)之间设置高阻尼橡胶层(6),在索夹(7)下面设置钢板(8),钢板(8)与斜拉索(9)轴向方向垂直,钢板(8)上表面设置摩擦层;辅助索中间的减振结构为:辅助索(4)中间采用采用自复位油阻尼器(3)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减振系统相对变位大,既能提供较大附加阻尼又能缓冲索夹对斜拉索伤害的减振系统。(*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带阻尼辅助索的斜拉索减振系统
本技术针对斜拉索易于出现的参数振动、有些拉索出现的风雨振动,具体是 一种带阻尼的辅助索抑振措施,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基于带阻尼辅助索的斜拉索减振系统。
技术介绍
斜拉桥的主梁或者主塔发生弯曲振动或扭转振动时会对锚固其上的斜拉索发生 位移激励,当激励频率和斜拉索的一阶固有频率成整倍数关系时,很可能引发斜拉索的参 数振动。带来大幅的横向振幅,增大索力,甚至会引发断索事故。现有抑制斜拉索参数振动 的措施有麻绳和钢丝绳两种辅助索。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钢丝绳辅助索存在的附加阻尼小,索网振动时,索夹 对斜拉索会带来硬性冲击伤害等不足;以及梁端安装阻尼器对于速度型和位移型阻尼器, 冲程不够大、相对速度较小的不足,提供一种相对变位大,即能提供较大附加阻尼又能缓冲 索夹对斜拉索伤害的减振系统。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基于带阻尼辅助索的斜拉索减振系统,包括辅助索(4)与斜拉索(9)之间的 减振结构和辅助索(4)中间的减振结构;辅助索(4)与斜拉索(9)采用索夹(7)连接,辅 助索(4)与斜拉索(9)之间的减振结构为索夹(7)和斜拉索(9)之间设置高阻尼橡胶层[6],在索夹(7)下面设置钢板(8),钢板(8)与斜拉索(9)轴向方向垂直,钢板(8)上表面 设置摩擦层;辅助索中间的减振结构为辅助索(4)中间采用采用自复位油阻尼器(活塞 杆底与内箱底中间设弹簧)(3)连接。本技术的减振系统相对变位大,既能提供较大附加阻尼又能缓冲索夹对斜拉 索伤害的减振系统。附图说明图1为减振系统安装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1-1视图;图3为图1的A部放大图;图4为图3的B-B视图;图5为正弦外界激励下,安装本技术的减振系统前索网的位移时程;图6为正弦外界激励下,安装本技术的上述减振系统后索网的位移时程;I桥塔中心线,2桥面,3自复位油阻尼器,4辅助索,5索夹栓孔,6高阻尼橡胶层,7 索夹,8钢板,9斜拉索。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的减振系统包括辅助索4与斜拉索9之间的减振 结构和辅助索4中间的减振结构;辅助索4与斜拉索9采用索夹7连接,辅助索4通过索夹 栓孔5与索夹7连接,辅助索4与斜拉索9之间的减振结构为索夹7和斜拉索9之间设置 高阻尼橡胶层6,在索夹7下面设置钢板8,钢板8与斜拉索9轴向方向垂直,钢板8上表面 设置摩擦层。该减振结构的减振机理为斜拉索9相对于辅助索4发生相对变位时,索夹7 中间的高阻尼橡胶层6产生挤压变形,从而耗散振动能量。下设钢板8,不仅可以起到防止 索夹7下滑的作用,而且在垂直于斜拉索轴向的变位发生时,产生摩擦力,从而耗散振动能 量。辅助索中间的减振结构为辅助索4中间采用采用自复位油阻尼器3(油阻尼器内 置自复位弹簧,即活塞杆与内箱底之间设弹簧)连接,即辅助索4在该自复位油阻尼器3处 断开,辅助索4通过自复位油阻尼器3两端的铸铁连接孔与自复位油阻尼器连接。安装上述减振系统后,振动衰减速度很快。以下通过数值计算的方法,定性给出上 述减振系统安装如后,拉索系统的振动裳减情况。正弦外界激励下,安装上述减振系统前后索网的位移时程如图5、图6所示,图5、 图6对比明显看出安装上述减振系统后,振动衰减得更快。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 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带阻尼辅助索的斜拉索减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辅助索(4)与斜拉索(9)之间的减振结构和辅助索(4)中间的减振结构;辅助索(4)与斜拉索(9)采用索夹(7)连接,辅助索(4)与斜拉索(9)之间的减振结构为:索夹(7)和斜拉索(9)之间设置高阻尼橡胶层(6),在索夹(7)下面设置钢板(8),钢板(8)与斜拉索(9)轴向方向垂直,钢板(8)上表面设置摩擦层;辅助索中间的减振结构为:辅助索(4)中间采用采用自复位油阻尼器(3)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带阻尼辅助索的斜拉索减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辅助索(4)与斜拉索(9)之间的减振结构和辅助索(4)中间的减振结构;辅助索(4)与斜拉索(9)采用索夹(7)连接,辅助索(4)与斜拉索(9)之间的减振结构为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宇薛晓锋刘健新李加武杨昀赵尚传
申请(专利权)人:长安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