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头装置及纱线卷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575072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4 21: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接头装置及纱线卷绕装置。其中,捻接器(8)为将纱端彼此接在一起的装置,具备:步进电动机(24),由步进电动机(24)驱动的凸轮机构(60),由凸轮机构(60)控制动作、将纱端切断的纱线切断机构(80B),以及由纱线切断机构(80B)控制动作、把持纱端的纱线把持机构(80A)。(*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将纱端彼此接在一起的接头装置及具备这样的接头装置的纱线卷绕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从喂纱筒管将纱线卷绕到卷装上的纱线卷绕装置为我们所知。在这样的纱线卷绕装置中,搭载有在例如为了将纱疵除去而将纱线切断的情况下,将喂纱筒管侧的纱端与卷装侧的纱端彼此接在一起的接头装置(参照例如日本实开平4-42169号公报、日本特开昭64-26742号公报)。但是,现有技术的接头装置在动作机构的每个动作中有多个凸轮、凸轮从动件、和将凸轮从动件向凸轮施力的施力部件的组,或者具有电磁致动器取代凸轮机构等,零部件数量多,谋求小型化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减少零部件数量、能够谋求小型化的接头装置,以及具备这样的接头装置的纱线卷绕装置。本技术的接头装置为将纱端彼此接在一起的接头装置,具备驱动源,由驱动源驱动的凸轮机构,由凸轮机构控制动作、将纱端切断的纱线切断机构,以及由纱线切断机构控制动作、把持纱端的纱线把持机构。该接头装置中由凸轮机构控制纱线切断机构的动作,由该纱线切断机构控制纱线把持机构的动作。由此,由于没有另外设置用来控制纱线把持机构的动作的凸轮机构的必要,因此能够减少零部件数量,结果能够谋求接头装置的小型化。并且,也可以纱线切断机构具有将纱端切断的切断部以及将动作从凸轮机构传递给切断部的切断动作传递部;纱线把持机构由切断动作传递部控制动作。根据该结构,由于切断动作传递部不仅承担向切断部的动作的传递,而且承担向纱线把持机构的动作的传递,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称作纱端的切断和纱端的把持的相关动作的调整。并且,纱线把持机构还可以具有把持纱端的夹持部以及将动作从切断动作传递部传递给夹持部的夹持动作传递部。根据该结构,由于夹持动作传递部承担从切断动作传递部向夹持部的动作的传递,因此能够更容易地进行称作纱端的切断和纱端的把持的相关动作的调整。而且由于变得被切断部与夹持部的位置关系难以左右,因此能够提高设计的自由度。并且,夹持动作传递部也可以具有与切断动作传递部接触的圆板状部件,通过该圆板状部件将动作从切断动作传递部传递给夹持部。根据该结构,能够使从切断动作传递部向夹持部的动作的传递顺畅化。并且,还可以在切断动作传递部上形成具有作为通过圆板状部件将动作传递给夹持部的凸轮的功能的弯曲部。根据该结构,能够高精度地进行称作纱端的切断和纱端的把持的相关动作的调整。并且,还可以具有使切断动作传递部与凸轮机构接触地施力的第I施力部件,以及使夹持动作传递部与切断动作传递部的弯曲部接触地施力的第2施力部件。根据该结构,能够使从凸轮机构向切断动作传递部的动作的传递和从切断动作传递部向夹持动作传递部的动作的传递稳固化。并且,也可以还具有能够旋转地安装切断动作传递部的第I支承轴和能够旋转地安装夹持动作传递部的第2支承轴;第I施力部件为扭转螺旋弹簧,能够旋转地安装在第I支承轴上;第2施力部件为扭转螺旋弹簧,能够旋转地安装在第2支承轴上。根据该结构,能够谋求被第I支承轴和第I施力部件占据的空间以及被第2支承轴和第2施力部件占据的空间的省空间化。并且,还可以夹持动作传递部具有能够旋转地安装在第2支承轴上的长条状的连接部件;夹持部设置在连接部件的长度方向的一个端部;圆板状部件安装在连接部件的长度方向的另一个端部;夹持部通过用切断动作传递部使圆板状部件移动、使连接部件旋转,进行把持纱端的动作或释放纱端的把持的动作。根据该结构,能够用连接部件的旋转这样简单的动作实现设置在该连接部件的一端上的夹持部的动作。本技术的纱线卷绕装置具备上述本技术的接头装置,支承喂纱筒管的纱线供给部、控制从喂纱筒管上退绕下来的纱线的气圈的纱线退绕辅助部、给行走的纱线付与规定的张力的张力付与部、将供给侧的纱端交接给接头装置的供给侧纱线捕捉部、将卷绕侧的纱端交接给接头装置的卷绕侧纱线捕捉部、检测行走的纱线的纱疵的纱疵检测部、以及将纱线卷绕到卷装上的卷绕部与接头装置一起沿纱道设置。由于该纱线卷绕装置像上述那样具备能够谋求小型化的接头装置,因此能够抑制从纱线供给部到卷绕部的装置的高度。由此,在例如卷绕部位于上侧的情况下,能够容易地进行对卷绕部的卷装的装卸等。并且,还可以沿纱道进一步设置测定由张力付与部付与的纱线的张力的纱线张力测定部,以及检测行走的纱线的状态的纱线行走状态检测部。在这种情况下,也能够抑制从纱线供给部到卷绕部的装置的高度。根据本技术,能够使零部件的数量减少,谋求小型化。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形态的纱线卷绕装置即卷绕单元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一个实施形态的接头装置即捻接器的透视图;图3为上述捻接器的透视图;图4为上述捻接器的透视图;图5为上述捻接器的透视图;图6为用来说明上述捻接器的接头动作的纵剖视图;图7为用来说明上述捻接器的动作机构的动作的仰视图;图8为用来说明上述捻接器的动作机构的动作的仰视图;图9为用来说明上述捻接器的动作机构的动作的仰视图;图10为用来说明上述捻接器的动作机构的动作的仰视图;图11为用来说明上述捻接器的动作机构的动作的仰视图;图12为用来说明上述捻接器的动作机构的动作的仰视图;图13为用来说明上述捻接器的动作机构的动作的仰视图;图14为用来说明上述捻接器的动作机构的动作的仰视图;图15为用来说明上述捻接器的动作机构的动作的仰视图;图16为用来说明上述捻接器的动作机构的动作的仰视图;图17为用来说明上述捻接器的动作机构的动作的仰视图;图18为用来说明上述捻接器的动作机构的动作的仰视图;图19为用来说明上述捻接器的动作机构的动作的仰视图;图20为用来说明上述捻接器的动作机构的动作的仰视图;图21为用来说明上述捻接器的动作机构的动作的仰视图;图22为用来说明上述捻接器的动作机构的动作的仰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优选实施形态。另外,在各图中,给相同或相当部分添加相同的标记,将重复的说明省略。[卷绕单元的结构]如图1所示,卷绕单元(纱线卷绕装置)I为从喂纱筒管B将纱线Y卷绕到卷装P上的装置。喂纱筒管B在上一道工序的细纱机中形成,例如以放置到托盘上的状态从细纱机被搬送来。另外,通过多个卷绕单元I并列设置构成自动卷绕机。在卷绕单元I中沿纱线Y的行走路径(即纱道)从上游侧(这里为下侧)依次设置有筒管支承部(纱线供给部)2、纱线退绕辅助装置(纱线退绕辅助部)3、前置清纱器4、门式张力器(张力付与部)5、张力传感器(纱线张力测定部)6、下纱捕捉装置(供给侧纱线捕捉部)7、捻接器(接头装置、纱线处理装置)8、切断器9、清纱器(纱疵检测部)11、上纱捕捉装置(卷绕侧纱线捕捉部)12和卷绕部13。这些各结构被安装在机体14上。并且,在卷绕单元I中设置有控制卷绕单元I的各结构的控制部15以及显示卷绕单元I的动作状况等的显示器(显示部)16。控制部15在与控制整个自动络纱机的控制装置之间收发有关络纱动作的种种信息。筒管支承部2以使其直立的状态支承喂纱筒管B。纱线退绕辅助装置3用配置在喂纱筒管B上方的筒状部件控制从喂纱筒管B上退绕下来的纱线Y的气圈。门式张力器5通过用由梳齿状的固定梳齿和可动梳齿构成的一对梳齿将纱线Y保持成Z字形来付与行走的纱线Y规定的张力。张力传感器6测定由门式张力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接头装置,用于将纱端彼此接在一起,其特征在于,具备:驱动源,由上述驱动源驱动的凸轮机构,由上述凸轮机构控制动作、将上述纱端切断的纱线切断机构,以及由上述纱线切断机构控制动作、把持上述纱端的纱线把持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9.21 JP 206371/20111.一种接头装置,用于将纱端彼此接在一起,其特征在于,具备驱动源,由上述驱动源驱动的凸轮机构,由上述凸轮机构控制动作、将上述纱端切断的纱线切断机构,以及由上述纱线切断机构控制动作、把持上述纱端的纱线把持机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纱线切断机构具有将上述纱端切断的切断部以及将动作从上述凸轮机构传递给上述切断部的切断动作传递部;上述纱线把持机构由上述切断动作传递部控制动作。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纱线把持机构具有把持上述纱端的夹持部以及将动作从上述切断动作传递部传递给上述夹持部的夹持动作传递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夹持动作传递部具有与上述切断动作传递部接触的圆板状部件,通过该圆板状部件将动作从上述切断动作传递部传递给上述夹持部。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切断动作传递部形成有弯曲部,该弯曲部具有作为通过上述圆板状部件将动作传递给上述夹持部的凸轮的功能。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使上述切断动作传递部与上述凸轮机构接触地施力的第I施力部件,以及使上述夹持动作传递部与上述切断动作传递部的弯曲部接触地施力的第2施力部件。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头装置,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佐藤元彦梅冈利成
申请(专利权)人: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