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头装置及纱线卷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575073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4 21:29
一种接头装置以及纱线卷取装置,捻接器(8)是将纱头彼此接上的装置,具备:步进马达(24);凸轮机构(60),由步进马达(24)驱动;动作机构(70)及动作机构(80),由凸轮机构(60)控制动作;以及单一的受扭螺旋弹簧(25),对动作机构(70)及动作机构(80)施力,以使其与凸轮机构(60)接触。动作机构(70)包括对纱头进行导纱的导纱机构(70A)、在将纱头彼此捻合时按压纱头的止捻机构(70B)、以及调整纱头彼此的接头的长度的接头长度调整机构(70C)中至少一个。动作机构(80)包括把持纱头的纱线把持机构(80A)、以及将纱头切断的纱线切断机构(80B)中至少一个。(*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将纱头彼此接上的接头装置、以及具备这样的接头装置的纱线卷取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已知有从供纱管将纱线卷绕到卷装上的纱线卷取装置。在这样的纱线卷取装置中,搭载有在例如为了将纱疵除去而将纱线切断的情况下、将供纱管侧的纱头与卷装侧的纱头接上的接头装置(例如,参照日本实开平4 - 42169号公报、日本特开昭64 —26742号公报)。但是,以往的接头装置按照动作机构的动作而具有多个凸轮、凸轮从动件、及将凸轮从动件向凸轮施力的施力部件的组,或者代替凸轮机构而具有电磁致动器等,零件件数多,难以实现小型化。
技术实现思路
所以,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少零件件数而实现小型化的接头装置、以及具备这样的接头装置的纱线卷取装置。本技术的接头装置是将纱头彼此接上的接头装置,具备驱动源;凸轮机构,由驱动源驱动;第I动作机构及第2动作机构,由凸轮机构控制动作;以及单一的施力部件,对第I动作机构及第2动作机构施力,以使其与凸轮机构接触;第I动作机构包括对纱头进行导纱的导纱机构、在将纱头彼此捻合时按压纱头的止捻机构、以及调整纱头彼此的接头的长度的接头长度调整机构中的至少一个;第2动作机构包括把持纱头的纱线把持机构、以及将纱头切断的纱线切断机构中的至少一个。在该接头装置中,通过单一的施力部件对第I动作机构及第2动作机构施力以使其与凸轮机构接触。这样,第I动作机构及第2动作机构通过共同的施力部件施力,所以能够使零件件数减少,结果,能够实现接头装置的小型化。此外,也可以是,第I动作机构具有第I凸轮从动件部,该第I凸轮从动件部被施力部件施力以与凸轮机构接触;第2动作机构具有第2凸轮从动件部,该第2凸轮从动件部被施力部件施力以与凸轮机构接触;该接头装置还具备可回转地安装第I凸轮从动件部及第2凸轮从动件部的单一的支承轴。根据该结构,由于第I凸轮从动件部及第2凸轮从动件部可回转地安装在共同的支承轴上,所以能够容易实现通过共同的施力部件进行的对第I凸轮从动件部及第2凸轮从动件部的施力。此外,也可以是,施力部件是受扭螺旋弹簧,可旋转地安装在支承轴上。根据该结构,能够使第I凸轮从动件部及第2凸轮从动件部分别平衡性良好地向凸轮机构施力。此外,也可以是,凸轮机构具有与支承轴大致平行地设置的单一的凸轮轴、和固定在凸轮轴上的第I凸轮及第2凸轮;第I凸轮从动件部具有与第I凸轮接触的第I凸轮从动件;第2凸轮从动件部具有与第2凸轮接触的第2凸轮从动件;第I凸轮从动件及第2凸轮从动件被施力部件向相对于支承轴相互反向旋转的方向施力。根据该结构,由于对第I凸轮从动件及第2凸轮从动件施力以使其将凸轮轴夹入,所以能够一边使第I凸轮从动件及第2凸轮从动件相互排斥一边分别向第I凸轮及第2凸轮高效率地施力。此外,也可以是,第I凸轮从动件和第2凸轮从动件相对于支承轴所成的角度变化的范围为O度以上至不到40度。根据该结构,抑制第I凸轮从动件对第I凸轮的施力、以及第2凸轮从动件对第2凸轮的施力较大地变化而能够实现施力的稳定化。本技术的纱线卷取装置具备上述本技术的接头装置;与接头装置一起,沿着纱线通道设有支承供纱管的纱线供给部、控制从供纱管退绕的纱线的气圈的纱线退绕辅助部、对行进的纱线付与规定张力的张力付与部、将供给侧的纱头向接头装置交接的供给侧纱线捕捉部、将卷取侧的纱头向接头装置交接的卷取侧纱线捕捉部、检测行进的纱线的纱疵的纱疵检测部、以及将纱线卷绕到卷装上的卷取部。该纱线卷取装置由于具备如上述那样能够实现小型化的接头装置,所以能够抑制从纱线供给部到卷取部的装置的高度。由此,例如在卷取部位于上侧的情况下,能够容易进行卷装对卷取部的拆装等。此外,也可以是,沿着纱线通道还设有测量由张力付与部付与的纱线的张力的纱线张力测量部、以及检测行进的纱线的状态的纱线行进状态检测部。在此情况下,也能够抑制从纱线供给部到卷取部的装置的高度。根据本技术,能够使零件件数减少而实现小型化。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纱线卷取装置、即卷取单元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接头装置、即捻接器的立体图。图3是该捻接器的立体图。图4是该捻接器的立体图。图5是该捻接器的立体图。图6是用来说明该捻接器的接头动作的纵剖视图。图7 (a)、图7 (b)、图7 (C)是用来说明该捻接器的动作机构的动作的仰视图。图8 (a)、图8 (b)、图8 (C)是用来说明该捻接器的动作机构的动作的仰视图。图9 (a)、图9 (b)、图9 (C)是用来说明该捻接器的动作机构的动作的仰视图。图10 (a)、图10 (b)、图10 (C)是用来说明该捻接器的动作机构的动作的仰视图。图11 (a)、图11 (b)、图11 (C)是用来说明该捻接器的动作机构的动作的仰视图。图12 (a)、图12 (b)、图12 (C)是用来说明该捻接器的动作机构的动作的仰视图。图13 (a)、图13 (b)、图13 (C)是用来说明该捻接器的动作机构的动作的仰视图。图14 (a)、图14 (b)、图14 (C)是用来说明该捻接器的动作机构的动作的仰视图。图15 (a)、图15 (b)、图15 (c)是用来说明该捻接器的动作机构的动作的仰视图。图16 (a)、图16 (b)、图16 (C)是用来说明该捻接器的动作机构的动作的仰视图。图17 (a)、图17 (b)、图17 (C)是用来说明该捻接器的动作机构的动作的仰视图。图18 (a)、图18 (b)、图18 (C)是用来说明该捻接器的动作机构的动作的仰视图。图19 (a)、图19 (b)、图19 (C)是用来说明该捻接器的动作机构的动作的仰视图。图20 (a)、图20 (b)、图20 (C)是用来说明该捻接器的动作机构的动作的仰视图。图21 (a)、 图21 (b)、图21 (C)是用来说明该捻接器的动作机构的动作的仰视图。图22 (a)、图22 (b)、图22 (C)是用来说明该捻接器的动作机构的动作的仰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详细地说明。另外,在各图中,对于相同或相当的部分赋予相同的标号而省略重复的说明。[卷取单元的结构]如图1所示,卷取单元(纱线卷取装置)I是从供纱管B向卷装P卷绕纱线Y的装置。供纱管B由前工序的细纱机形成,例如在设置在托盘中的状态下从细纱机输送。另外,通过将多个卷取单元I并列设置而构成自动络纱机。在卷取单元I中,沿着纱线Y的行进路径(即,纱线通道)从上游侧(这里是下侧)起依次设有筒管支承部(纱线供给部)2、纱线退绕辅助装置(纱线退绕辅助部)3、预清纱器(7> ^ U 7 5)4、棚栏式张力器(张力付与部)5、张力传感器(纱线张力测量部)6、下纱线捕捉装置(供给侧纱线捕捉部)7、捻接器(接头装置、纱线处理装置)8、切割器9、清纱器(纱疵检测部)11、上纱线捕捉装置(卷取侧纱线捕捉部)12及卷取部13。这些各结构安装在机体14上。此外,在卷取单元I中,设有控制卷取单元I的各结构的控制部15、以及显示卷取单元I的动作状况等的显示器(显示部)16。控制部15在与控制自动络纱机的整体的控制装置之间收发与络纱动作相关的各种信息。筒管支承部2在使供纱管B直立的状态下支承该供纱管B。纱线退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接头装置,将纱头彼此接上,其特征在于,具备:驱动源;凸轮机构,由上述驱动源驱动;第1动作机构及第2动作机构,由上述凸轮机构控制动作;以及单一的施力部件,对上述第1动作机构及上述第2动作机构施力,以使其与上述凸轮机构接触;上述第1动作机构包括对上述纱头进行导纱的导纱机构、在将上述纱头彼此捻合时按压上述纱头的止捻机构、以及调整上述纱头彼此的接头的长度的接头长度调整机构中的至少一个;上述第2动作机构包括把持上述纱头的纱线把持机构、以及将上述纱头切断的纱线切断机构中的至少一个。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9.21 JP 206331/20111.一种接头装置,将纱头彼此接上,其特征在于,具备 驱动源; 凸轮机构,由上述驱动源驱动; 第I动作机构及第2动作机构,由上述凸轮机构控制动作;以及单一的施力部件,对上述第I动作机构及上述第2动作机构施力,以使其与上述凸轮机构接触; 上述第I动作机构包括对上述纱头进行导纱的导纱机构、在将上述纱头彼此捻合时按压上述纱头的止捻机构、以及调整上述纱头彼此的接头的长度的接头长度调整机构中的至少一个; 上述第2动作机构包括把持上述纱头的纱线把持机构、以及将上述纱头切断的纱线切断机构中的至少一个。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I动作机构具有第I凸轮从动件部,该第I凸轮从动件部被上述施力部件施力以与上述凸轮机构接触; 上述第2动作机构具有第2凸轮从动件部,该第2凸轮从动件部被上述施力部件施力以与上述凸轮机构接触; 该接头装置还具备可回转地安装上述第I凸轮从动件部及上述第2凸轮从动件部的单一的支承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施力部件是受扭螺旋弹簧,可旋转地安装在上述支承轴上。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头装置,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田宽久保田安彦
申请(专利权)人: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