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贴胶带一体工装系统,所述系统包括依次布置的胶条托盘(1)、底涂工装(2)、热风机(3)、贴合胶带工装(4)、牵引工装(5)和自动包装工装(6),所述底涂工装(2)、热风机(3)、贴合胶带工装(4)、牵引工装(5)和自动包装工装(6)均置于作业平台上(7)。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自动贴胶带一体工装系统可大大提高3M胶带与胶条的贴合质量和生产效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自动贴胶带一体エ装系统。
技术介绍
在橡塑条后续加工エ序中,胶条与3M胶带贴合的生产效率一直比较低,具体表现为作业时间长,工作效益低下,产品质量低劣。而导致这“两低ー长”局势的根源在于此项加工エ艺是由工人纯手工操作完成的。由于3M胶带与胶条的贴合操作不规范,给产品带来了诸多不良影响。首先,胶条与3M胶带在手工贴合时,两者的粘合强度难以受控,生产过程中往往由于它们的剥离强度太低,而致使3M胶带脱离,严重影响了相关产品的贴合质量。其次,手エ操作使3M胶带难以实现规整的贴合,产品不良率高,返工率大,且相关产品的外观质量难以得到保障。此外,由于采用纯手工操作,为了满足后序エ序的要求,需要安排较多的人エ,导致人力成本较高,増加了产品的成本,经济效益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贴胶带一体エ装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为了实现该目的,本技术主要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贴胶带一体エ装系统,所述系统包括依次布置的胶条托盘、底涂エ装、热风机、贴合胶带エ装、牵引エ装和自动包装エ装,所述底涂エ装、热风机、贴合胶带エ装、牵引エ装和自动包装エ装均置于作业平台上。在上述自动贴胶带一体エ装系统中,所述贴合胶带エ装包括底座、支架、胶带放置盘、胶带导向轮、压紧轮和胶带导槽,所述支架垂直安装于所述底座上,所述胶带放置盘安装于所述支架的顶端,所述胶带导槽设于所述底座上,所述胶带导向轮和压紧轮的一端分别通过螺杆和螺母安装于所述支架上左右平行排列的两个滑动槽上,所述两个滑动槽的底端靠近所述胶带导槽。在上述自动贴胶带一体エ装系统中,所述牵引エ装包括支架、以及安装于所述支架上的胶条压轮、胶条牵引轮、传动此齿轮、电机和距离调节杆,所述胶条压轮位于所述胶条牵引轮的上方,所述胶条压轮和所述胶条牵引轮的中间具有相配合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形状可根据胶条断面的形状改变而改变,所述胶条压轮和所述胶条牵引轮之间的距离可通过距离调节杆进行调节,所述电机通过所述传动齿轮带动所述胶条牵引轮转动。优选地,所述胶条压轮和所述胶条牵引轮的数量分别为2,所述距离调节杆的数量为4。在上述自动贴胶带一体エ装系统中,所述自动包装エ装包括支架、安装于所述支架上的包装圆盘和驱动所述包装圆盘转动的电机,所述包装圆盘上具有将贴好胶带后的胶条固定的卡槽。本技术的自动贴胶带一体エ装系统可大大提高3M胶带与胶条的贴合质量和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自动贴胶带一体エ装系统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自动贴胶带一体エ装系统中贴合胶带エ装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自动贴胶带一体エ装系统中牵引エ装的侧视图;图4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自动贴胶带一体エ装系统中牵引エ装的俯视图;图5是本技术自动贴胶带一体エ装系统中自动包装エ装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行进一歩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图1示出了本技术的自动贴胶带一体エ装系统。在该系统中,依次布置有胶条托盘1、底涂エ装2、热风机3、贴合胶带エ装4、牵引エ装5和自动包装エ装6,底涂エ装2、热风机3、贴合胶带エ装4、牵引エ装5和自动包装エ装6均置于作业平台7上。胶条托盘I用于存放未贴上3M胶带的胶条。打底涂エ装2用于在胶条贴合面上涂覆3M底涂,以保证3M胶带可牢固的贴合在胶条上,此エ装彻底的解决了纯手工操作时底涂涂覆不均匀、间断、溢流在非贴合面上等问题;在涂覆底涂时,只需将装有底涂的塑料瓶放置此エ装中,就可轻松完成涂覆底涂的エ序,且在正常工作后,再无需人工操作。热风机3的主要作用是将底涂涂覆完成后的胶条表面进行初歩烘干并平整放置在作业平台7上,以保证3M胶带与底涂的牢固粘合,这样可完全避免纯手工在打底涂后胶条杂乱堆放在作业平台7上,表面粘取部分杂物的问题。图2示出了本技术自动贴胶带一体エ装系统中贴合胶带エ装。贴合胶带エ装4包括底座41、支架42、胶带放置盘43、胶带导向轮44、压紧轮45和胶带导槽46。支架42垂直安装于底座41上,胶带放置盘43安装干支架42的顶端,胶带导槽46设于底座41上,胶带导向轮44和压紧轮45的一端分别通过螺杆和螺母安装于所述支架上左右平行排列的两个滑动槽上,这两个滑动槽的底端靠近胶带导槽46,胶带导向轮44和压紧轮45可在这两个滑动槽上做上下滑动,进而可调节胶带导向轮44和压紧轮45之间的距离以及压紧轮45与胶带导槽46之间的距离。在贴合过程中,底座41、支架42和胶带放置盘43保证了胶带可平稳垂直放置在胶条贴合面上,通过胶条导向轮44的导向以及压紧轮45的滚压作用,可使得3M胶带与胶条完全吻合的贴合在一起,3M胶带的贴合左右摆动范围在±0. 5MM左右,这样可完全避免人工不规范的操作,并保证胶条与胶带贴合的外观及粘接性能。图3是本技术自动贴胶带一体エ装系统中牵引エ装的侧视图。牵引エ装5包括支架51、以及安装干支架51上的胶条压轮52、胶条牵引轮53、传动此齿轮54、电机55和距离调节杆56。胶条压轮52位于胶条牵引轮53的上方,且两者之间的距离可通过距离调节杆56进行调节,胶条压轮52和胶条牵引轮53的中间具有相配合的凹槽,该凹槽的形状可根据胶条断面的形状改变而改变。在工作状态中,经过贴合胶带エ装4初步压在一起的3M胶带和胶条穿过该凹槽,电机55通过传动齿轮54带动胶条牵引轮53转动,从而可在胶条压轮52的配合下将贴合好3M胶带的胶条匀速牵弓I至自动包装エ装6处,并在牵弓I的同时,将贴合在胶条表面的3M胶带压实,保证胶条与3M胶带匀速的相互接触,完全避免了胶条波浪、胶条扭曲不平、离心纸脱落等品质问题。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胶条压轮52和胶条牵引轮53 (在图4中未显示)的数量分别为2,距离调节杆56的数量为4。图5示出了本技术自动贴胶带一体エ装系统中自动包装エ装。自动包装エ装6包括支架61、安装于支架61上的包装圆盘62和驱动包装圆盘62转动的电机63。包装圆盘62上具有将贴好3M胶带后的胶条固定的卡槽64。需要指出的是,牵引エ装5中的电机55的转速与自动包装エ装6中的电机63的转速应相适配,以将贴好3M胶带后的胶条从牵引エ装5匀速牵引至自动包装エ装6。本技术的自动贴胶带一体エ装系统的工作过程如下将胶条从胶条托盘I抽出,使其依次经过底涂エ装2、热风机3、贴合胶带エ装4,在贴合胶带エ装4处,将3M胶带从胶带放置盘43抽出,使其先穿过胶带导向轮44,再贴在胶带上面与胶带一起穿过压紧轮45和胶带导槽46,然后根据胶条的尺寸,分别通过两个滑动槽调整胶带导向轮44和压紧轮45的位置关系,以及压紧轮45与胶带导槽46的间距;3M胶带和胶条通过贴合胶带エ装4初步压在一起后,使其穿过牵引エ装的胶条压轮52和胶条牵引轮53之间的凹槽,再利用距离调节杆56调节胶条压轮52和胶条牵引轮53的间距,然后将贴合好3M胶带的胶条引至自动包装エ装6中的包装圆盘62处的卡槽64上;至此,准备工作全部完成,开动牵弓丨エ装5中的电机55和自动包装エ装6中的电机63,3M胶带自动贴合到胶条的エ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贴胶带一体工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依次布置的胶条托盘(1)、底涂工装(2)、热风机(3)、贴合胶带工装(4)、牵引工装(5)和自动包装工装(6),所述底涂工装(2)、热风机(3)、贴合胶带工装(4)、牵引工装(5)和自动包装工装(6)均置于作业平台(7)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贴胶带一体工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依次布置的胶条托盘(I)、底涂工装(2)、热风机(3)、贴合胶带工装(4)、牵引工装(5)和自动包装工装(6),所述底涂工装(2 )、热风机(3 )、贴合胶带工装(4 )、牵引工装(5 )和自动包装工装(6 )均置于作业平台(7)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贴胶带一体工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贴合胶带工装(4)包括底座(41)、支架(42)、胶带放置盘(43)、胶带导向轮(44)、压紧轮(45)和胶带导槽(46),所述支架(42)垂直安装于所述底座(41)上,所述胶带放置盘(43)安装于所述支架(42)的顶端,所述胶带导槽(46)设于所述底座(41)上,所述胶带导向轮(44)和压紧轮(45)的一端分别通过螺杆和螺母安装于所述支架(42)上左右平行排列的两个滑动槽上,所述两个滑动槽的底端靠近所述胶带导槽(4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贴胶带一体工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工装(5)包括支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圣根,
申请(专利权)人:信义汽车玻璃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