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纸张处理装置,具有:排纸单元,其用于对纸张进行排纸;集置单元,其用于对所述被排出的纸张进行集置;整合单元,其用于对被集置在所述集置单元上的纸张的端部进行整合;搬送单元,其用于将所述被排出的纸张搬送至所述整合单元侧;以及引导单元,其被设置为可在第1位置与该第1位置下方的第2位置之间移动,用于引导纸张。其中,所述引导单元在第1位置时,将所述排纸单元所排出的纸张引导至排纸方向,在第2位置时,将所述搬送单元所搬送的纸张引导至所述整合单元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纸张处理装置及图像形成系统,该纸张处理装置用于对搬入来的纸张、转写纸、打印纸、OHP片(sheet)等片状记录介质(以下称为“纸张”)实施预定的处理,该图像形成系统具有该纸张处理装置及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数字(digital)复合机等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介绍
作为纸张处理装置的一个例子,例如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9-256028号公报”)中记载的技术是公知的。该技术通过对排纸时的纸张后端引导部(guide)的退避姿势进行维持,使基于纸张后端引导部的纸张排出顺利地进行,可以达到回避排纸时的故障的目的;在纸张由排纸辊对(成对(pair)的辊;下同)排出时,纸张后端引导部的突起部分维持在被纸张推上去的状态。此时,因为纸张后端引导部的侧端部位于从纸张搬送轨迹退避了的位置,所以纸张后端引导部不会妨碍纸张的搬送;纸张被排纸辊对排出后,各纸张后端引导部复归,其下端缘从排纸辊对之间的间隙(nip)突出至纸张集置侧,由排纸辊对所排出的纸张的搬送方向的后端被纸张后端引导部的侧端部所阻止,这样,就可以防止至排纸辊对的逆流。换言之,在专利文献I中,纸张后端引导部在装订排纸时被纸张移动至退避位置,而纸张后端离开后,纸张后端引导部恢复原状,对纸张后端进行引导。但是,在专利文献I记载的技术中,需要留有供纸张后端引导部的先端部进行退避的空间,这样,为了确保该空间,就需要增加机器的高度。另外,因为是使用纸张来实现退避的,所以可能会发生纸张损坏或由纸张先端的压下而引起的故障等问题。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9-25602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需要留有供引导单元退避的空间、并且也不会损坏纸张的纸张处理装置及具有该纸张处理装置的图像形成系统。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纸张处理装置具有排纸单元,其用于对纸张进行排纸;集置单元,其用于对所述被排出的纸张进行集置;整合单元,其用于对集置在所述集置单元上的纸张的端部进行整合;搬送单元,其用于将所述被排出的纸张搬送至所述整合单元侧;以及引导单元,其被设置为可在第I位置及该第I位置下方的第2位置之间移动,用于引导纸张。其中,所述引导单元被构成为在第I位置时,将所述排纸单元所排出的纸张引导至排纸方向,在第2位置时,将所述搬送单元所搬送的纸张引导至所述整合单元侧。据此,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纸张处理装置和图像形成系统至少可以达到不需要留有供引导单元退避的空间、并且也不会损坏纸张的效果。附图说明图I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系统的系统构成概略图。图2为图I所示的纸张处理装置的平面图。图3为表示图I所示的纸张处理装置的概略构成的正面图。图4为表示轮换模式(shift mode)(直接排纸)时的排纸处理步骤的流程图。图5为表示装订模式(staple mode)时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图6为表示装订模式时的动作的动作说明图,用于表示从入口导板接收纸张时的状态。 图7为表示装订模式时的动作的动作说明图,用于表示由拍打滚子使纸张移动至下游侧的状态。图8为表示装订模式时的动作的动作说明图,用于表示由返回滚子使纸张后端与后端基准围栏抵接以进行搬送方向的整合动作的状态。图9为表示装订模式时的动作的动作说明图,用于表示一叠纸张(以下称为“装订纸张”)从排纸盘(tray)被放出时的状态。图10为表示装订模式时的动作的动作说明图,用于表示从排纸盘排出的装订纸张的后端被按压时的状态。图11为表示具有拍打滚子和搬送导板的单元(unit)的构成和动作的图,用于详细表示图6的状态。图12为表示具有拍打滚子和搬送导板的单元的构成和动作的图,用于表示搬送导板的第2杆(lever)与阻挡器(stopper)抵接以使搬送导板的下降位置被限制了的状态。图13为表示具有拍打滚子和搬送导板的单元的构成和动作的图,用于详细表示图7的状态。图14为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系统的控制构成的框图。主要符号说明100为图像形成装置,200为纸张处理装置,203为装订排纸辊,205为排纸辊,205a为排纸从动辊,206为排纸盘,209为装订盘,210为拍打滚子,212为后端基准围栏(fence),215为装订器(stapler),216为纸张,218为装订纸张,219为搬送导板,219b为支点,227为拍打滚子驱动凸轮,228为拍打滚子臂,228a为支轴,231为阻挡器,401为CPU,B为引导位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具有如下特征装订排纸辊和排纸辊之间的上侧的搬送导板被设置为可以升降;在进行纸张的通常搬送时,搬送导板位于上升位置,发挥纸张搬送的引导作用;装订盘进行对齐动作时,搬送导板下降至引导位置,发挥纸张后端的引导作用,以使在此位置蜿行(蜿蜒而行(switchback))的纸张后端不向装订排纸辊移动。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叙述中,相同或相似的各部件被赋予了相同的参照符号,并且重复的叙述也被进行了适当的省略。整体构成图I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系统的系统构成概略图。在该图中,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系统由图像形成装置100、纸张处理装置200及图像读取装置300所构成。图像形成装置100是间接转写方式的并列(tandem)式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在图中具有成像部110,其大致中央处配置了 4种颜色的成像站(Station)Ill ;光写入部133,其被邻接地设置在成像部110的下方;供纸部120,其被设置在成像部110的下方;供纸搬送路(纵搬送路)130,其将供纸部120所拾取(pickup)的纸张搬送至2次转写部140及定像部150 ;排纸路160,其将进行了定像的纸张搬送至纸张处理装置200侧;以及双面搬送路170,其将一面形成了图像的纸张反转,并使另一面形成图像。成像部110具有上述成像站111的YMCK各颜色用的感光体鼓;沿该感光体鼓外周配置的带电单元、显像单元、I次转写单元、清洁单元及除电单元;通过I次转写单元对感光体鼓上所形成的图像进行中间转写的中间转写带112 ;以及将图像按照每种颜色写入感光体鼓的光写入单元113。光写入部113配置在成像站111的下侧,中间转写带112配置在 成像站111的上侧。中间转写带112被多个(即2个以上)支持辊可旋转地支持(支撑),其中的一个支持辊114在2次转写部140通过中间转写带112与2次转写辊115相对,这样,中间转写带112上的图像就可被2次转写至纸张。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因为间接转写方式的并列式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过程是公知的,并且其与本专利技术的主旨也无直接关系,所以这里省略了其详细说明。供纸部120具有供纸盘121、拾取辊122及供纸搬送辊123,从供纸盘121拾取的纸张沿纵搬送路130被送出至上方。送出的纸张在2次转写部140被转写图像,并被送至定像部150。定像部150具有定像辊及加压辊,纸张在两者间的间隙内通过时被加热及加压,这样,墨粉(toner)就被定着(固定)在纸张上。在定像部150的下游设有排纸搬送路160及双面搬送路170,两者通过分支爪161向2个方向分支;在搬送至纸张处理装置200侧及搬送至双面搬送路170侧这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纸张处理装置,其具有:排纸单元,其用于对纸张进行排纸;集置单元,其用于对所述被排出的纸张进行集置;整合单元,其用于对被集置在所述集置单元上的纸张的端部进行整合;搬送单元,其用于将所述被排出的纸张搬送至所述整合单元侧;以及引导单元,其被设置为可在第1位置与该第1位置下方的第2位置之间移动,用于引导纸张,其中,所述引导单元在第1位置时,将所述排纸单元所排出的纸张引导至排纸方向,在第2位置时,将所述搬送单元所搬送的纸张引导至所述整合单元侧。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深见健太郎,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理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