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的方向灯结合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74110 阅读:2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4 19:16
一种摩托车的方向灯结合构造,其包括一把手外罩与至少一方向灯,该把手外罩于至少一端部处成型有容置部,该方向灯嵌设于该容置部中。藉此设计,该方向灯的电线可直接伸入该把手外罩内部,不会暴露于该把手外罩及该方向灯的外部,因此可避免该电线因外力因素而损坏,从而提高该方向灯的安全性及可靠度,使该摩托车的整体外观的美观也能提升。且该方向灯的位置也不会因人工组装而有所误差,因此可使设于该把手外罩两端部的方向灯左右对称、平衡。(*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关于一种摩托车的方向灯的配置与安装的结合构造。
技术介绍
一摩托车的方向灯系安装于一前车灯的两旁,主要用以指示摩托车所欲变换的行进方向。一般来说,该方向灯的配置方式有与该前车灯一同嵌设在一把手外罩内部者,另亦有悬挂在该如车灯的两芳者。参见图7所示,为现有技术中将摩托车的方向灯41悬挂在前车灯两旁的设计,其中该摩托车系先在一车架42的前端的两侧分别以焊接方式装设一支架43,使该二支架43分别对应位于该前车灯的两旁,再将该摩托车的两方向灯41分别以固定件44锁固于该二支架43上,而用以控制该方向灯41以及用以提供该方向灯41照明所需的电力的复数电线45系由该方向灯41延伸进入包覆该前车灯的一外罩46中,使该电线45与该外罩46内所设的控制单元电性相接。然而,上述现有技术的将方向灯41藉由支架43悬挂在前车灯两旁的设计的问题在于首先,由于该电线45会部分外露于该方向灯41及该外罩46的外部,而该电线45的外露处除了会容易因外物碰撞而造成破裂、损坏之外,更会因长期的风吹、日晒和雨淋而导致故障,使得该方向灯无法正常运作,且该电线45的外露处也会给人凌乱、不美观的视觉感受;其次,由于在将该支架43焊接于车架42上时,往往会因为误差而使得该两支架43的位置无法左右对称,故相对应的,当进一步将该方向灯41装设于该支架43上之后,也无法使该两方向灯41的位置左右对称,因此从摩托车的整体外观看来,该悬挂于前车灯两旁的支架43及方向灯41不但会给人一种突兀的感觉,更会使得该摩托车整体给人一种不平衡的视觉感受。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摩托车的方向灯结合构造,其可避免该方向灯的电线外露,并提升该摩托车的外观的美观。为了达到上述的技术目的,本技术所利用的技术手段系使一摩托车的方向灯结合构造包括一把手外罩,其上成型有至少一容置部,该容置部包含一容槽与一定位板,该定位板设于该容槽中;至少一方向灯,该方向灯具有一壳体,该壳体的外壁面形成有一凸起的定位座,该定位座对应抵靠该把手外罩的定位板,以令该方向灯的定位座嵌置于该把手外罩的容置部的容槽中。上述把手外罩的容置部的定位板的两端连接该把手外罩,且该定位板上间隔贯穿形成有一定位孔与一通孔。上述方向灯的壳体的定位座上可设有向上突伸的一定位柱与一限位凸块。上述定位柱可对应贯穿该定位板的定位孔并突伸至该把手外罩的内部,一固定件套设固定于该定位柱上,将该定位板夹固于该固定件与该定位座之间,上述限位凸块可对应卡扣于该定位板的通孔中。上述把手外罩的容置部可设于靠近该把手外罩的端部处,上述容置部的容槽可从该把手外罩的底部向上形成内凹。上述壳体的外壁面的弧度可与该把手外罩的容置部的容槽的内凹弧度相配合。上述把手外罩的容置部可进一步包含复数补强肋,每一补强肋的两端分别连接该定位板与该把手外罩。上述方向灯的定位柱可为螺柱,上述固定件可为与该螺柱相配合而可锁附于其上的螺帽。上述方向灯的定位座上可进一步内凹成型有一集水槽,该集水槽贯穿该定位座的后端。上述把手外罩可包括一下壳体与盖设并固接于该下壳体的上方的一上壳体,上述容置部可成型于该下壳体的底部且靠近下壳体的端部处。藉由如上所述的设计,该方向灯的电线可直接伸入该把手外罩内部,因此该把手外罩与方向灯的组装处以及该电线均不会暴露于该把手外罩及该方向灯的外部,如此除了可有效避免该电线因外力因素而损坏,从而提高该方向灯的安全性及可靠度之外,该摩托车的整体外观的美观也能提升。且由于该把手外罩的容置部可直接成形于该把手外罩上,故该方向灯的位置不会因人工组装而有所误差,因此设于该把手外罩两端部处的方向灯的位置可以左右对称,令该摩托车给人两侧平衡的视觉感受。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于使用状态的前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中外罩把手的容置部的立体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中方向灯的立体外观图。图5为本技术的立体放大图。图6为本技术的侧视剖面图。图7为现有技术的立体外观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配合附图及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参见图1所示,本技术的摩托车的方向灯结合构造包括一把手外罩10与至少一方向灯20。该把手外罩10的一前侧处可供装设一前车灯31,该把手外罩10的一顶面处可供装设一仪表单元,该把手外罩10的两端部处则分别可供装设一把手32。配合参见图2及图3所示,该把手外罩10上成型有至少一容置部11,该容置部11设于靠近该把手外罩10的端部处,且该容置部11包含一容槽111、一定位板112与复数补强肋115。配合参见图6所示,该容槽111从该把手外罩10的底部向上形成内凹,该容槽111内部的空间大致呈半圆筒状,其两端分别贯通该把手外罩10的前侧板与一后侧板。该定位板112设于该容槽111中,该定位板112的两端分别连接该把手外罩10的前侧与后侧,且该定位板112上间隔贯穿形成有一定位孔113与一通孔114。每一补强肋115的两端分别连接该定位板112与该把手外罩10,以提高该定位板112的结构强度。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上述把手外罩10系包括一下壳体101与一上壳体102,该上壳体102盖设并固接于该下壳体101的上方,上述容置部11系成型于该下壳体101的底部且靠近下壳体101的端部处。进一步参见图4所示,该方向灯20嵌设于该把手外罩10的容置部11的容槽11中,该方向灯20的一前端对应该把手外罩10的前侧,使该方向灯20内部所设的一发光组件可朝该方向灯20的前端,也就是该把手外罩10的前侧,进行照明。又,该方向灯20具有一壳体21,该壳体21的外壁面的弧度与该把手外罩10的容置部11的容槽11的内凹弧度相配合,使该壳体21恰可嵌设于该容槽11中,该壳体21的外壁面形成有一凸起的定位座22,该定位座22对应抵靠该把手外罩10的定位板112,且该定位座22设置于该把手外罩10的容置部11的容槽111中,又,该定位座22上设有向上突伸的一定位柱221与一限位凸块222,该定位座22上内凹形成有一集水槽223。该定位柱221对应贯穿该定位板112的定位孔113并突伸至该把手外罩10的内部,以一固定件224套设固定于该定位柱221上,使该定位板112夹固于该固定件224与该定位座22之间,即可将该方向灯20固设于该把手外罩10上。该限位凸块222对应卡扣于该定位板112的通孔114中,以进一步防止该方向灯20以该定位柱221为轴心而相对该把手外罩10偏转。该集水槽223内凹成型于该定位座22上,并进一步贯穿该定位座22的后端,使蓄积于该集水槽223内的液体可由该定位座22的后端排出。其中,用以控制该方向灯20以及用以提供该方向灯20照明所需的电力的复数电线23可经由该定位板112的通孔114延伸至该把手外罩10内部,以与该把手外罩10内所设的控制单元电性相接。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该定位柱221为螺柱,该固定件224为与该螺柱相配合而可锁附于其上的螺帽。本技术的优点在于,由于该固定件224系从该把手外罩10的内部锁固于该方向灯20的定位柱221,而该方向灯20的电线23亦可直接伸入该把手外罩10内部以连接该控制单元,也就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摩托车的方向灯结合构造,其包括一把手外罩与至少一方向灯,其特征在于:?该把手外罩上成型有至少一容置部,该容置部包含一容槽与一定位板,该定位板设于该容槽中;?该方向灯具有一壳体,该壳体的外壁面形成有一凸起的定位座,该定位座对应抵靠该把手外罩的定位板,以令该方向灯的定位座设置于该把手外罩的容置部的容槽中。

【技术特征摘要】
1.ー种摩托车的方向灯结合构造,其包括一把手外罩与至少一方向灯,其特征在于 该把手外罩上成型有至少一容置部,该容置部包含一容槽与一定位板,该定位板设于该容槽中; 该方向灯具有ー壳体,该壳体的外壁面形成有一凸起的定位座,该定位座对应抵靠该把手外罩的定位板,以令该方向灯的定位座设置于该把手外罩的容置部的容槽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的方向灯结合构造,其特征在于,前述把手外罩的容置部的定位板的两端连接该把手外罩,且该定位板上间隔贯穿形成有一定位孔与一通孔。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的方向灯结合构造,其特征在于,前述方向灯的壳体的定位座上设有向上突伸的一定位柱与一限位凸块。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摩托车的方向灯结合构造,其特征在于,前述定位柱对应贯穿该定位板的定位孔并突伸至该把手外罩的内部,一固定件套设固定于该定位柱上,将该定位板夹固于该固定件与该定位座之间,前述限位凸块对应卡扣于该定位板的通孔中。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摩托车的方向灯结合构造,其特征在干,前述把手外罩的容置部设于靠近该把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仁杰苏泰源
申请(专利权)人: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