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辊面堆焊用硬面合金管丝。它是在管丝钢带内填装合金粉,拉拔制成合金管丝,按重量百分比计,其合金粉成份配比为:C0.30~0.70%,Si0.55~1.00%,Mn0.85~1.50%,Cr2.00~7.00%,Mo1.60~3.00%,V0.40~1.50%,Ni0.00~2.00%,W0.60~2.00%,P≤0.025%,S≤0.015%,余量为Fe。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合金管丝,专用于堆焊辊面,能确保轧辊类备件堆焊修复后,辊面具有较好的耐冲击、耐磨损和耐冷热疲劳性能,具有较高的辊面硬度和较好的高温稳定性。(*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硬面合金管丝,特别是一种辊面堆焊用硬面合金管丝。冶金工业的热轧辊和热轧辊道等辊类备件,工作条件十分苛刻,不仅受到严重的冲击和磨损作用,而且还受到高温、水冷的交变冷热疲劳作用,所以辊面硬度往往无法保持,耐磨损和耐冷热疲劳性能较差,不仅影响生产成本,而且直接影响板带产品的表面质量。堆焊可以在辊体表面获得一层特殊功能的材料。1999年3月3日公开了CN1209372A专利技术专利公开说明书,名称为“连铸辊修复专用药芯焊丝”,提供了一种合金管丝,通过填加Cr和其他合金元素,提高了堆焊层的耐氧化腐蚀性能。但是其控制成份的C、Mo、W、V等含量较低,焊后回火处理堆焊层不能析出二次碳化物,因此堆焊层高温硬度较低,耐磨性较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辊面堆焊用硬面合金管丝,专用于堆焊辊面,能确保热轧辊类备件堆焊修复后,辊面具有较好的耐冲击、耐磨损和耐冷热疲劳性能,并且具有较高的辊面硬度和较好的高温稳定性。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辊面堆焊用硬面合金管丝,其特征在于管丝钢带内填装合金粉,拉拔制成合金管丝,按重量百分比计,其合金粉成份配比为C0.30~0.70%,Si0.55~1.00%,Mn0.85~1.50%,Cr2.00~7.00%,Mo1.60~3.00%,V0.40~1.50%,Ni0.00~2.00%,W0.60~2.00%,P≤0.025%,S≤0.015%,余量为Fe。合金粉选用Mn-Fe、Si-Fe、Cr-Fe、Mo-Fe、Ni-Fe、V-Fe等合金粉末或Mn、Si、Cr、Mo、Ni、V等纯合金粉末。合金管丝拉拔制成直径为φ3.2~4mm的管丝。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显而易见的实质性突出特点和显著优点本专利技术设计的辊面堆焊用合金管丝,其合金粉成份中碳含量为0.3~0.7%,既确保焊层硬度和强度,又确保堆焊性能。合金粉成份中加入足够量的Mo、W、V、Cr等合金元素,确保堆焊层组织在回火过程中能够析出均匀分布的碳化物,获得二次硬化效果,并且具有良好的红硬性、热强性和高温稳定性。其中W的含量控制在0.6~2.0%,含量过低不易形成足够的碳化物,红硬性无法保证,含量过高将析出较多的WC,易引起堆焊裂纹;添加适量的Mo、V,形成弥散分布的碳化物组织,并且细化晶粒,改善堆焊层性能;控制较低的P、S含量,消除其危害作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合金管丝,能确保热轧辊类备件堆焊修复后辊面具有较好的耐冲击、耐磨损和耐冷热疲劳性能,辊面硬度在温度500℃以下大于75HSD,长期使用不明显下降,并且辊面硬度均匀,具有较好的高温稳定性。大生产条件下,堆焊层成形性、流动性好,堆焊层无裂纹等焊接缺陷。实施例1分别选取Mn、Si、Cr、Mo、V等元素的合金粉末,其成份配比见表1。经卷丝拉拔制成直径为φ4mm的管状焊丝。该管丝应用于热轧托卷辊的堆焊,堆焊层厚度超过7mm。整个堆焊过程连续进行,每一层堆焊过程中均未发现裂纹等焊接缺陷。经焊后热处理和机加工后,辊面硬度大于82±3HSD,在辊面温度400℃情况下工作3个月辊面硬度为75±3HSD,末明显下降。表1合金粉成份 实施例2分别选取Mn、Si、Cr、Mo、V等元素的合金粉末,其成份配比见表2,制成直径为φ4mm的管状焊丝。该管丝应用于热轧托卷辊的堆焊,每一层堆焊过程中均未发现裂纹等焊接缺陷,经焊后热处理和机加工后,辊面硬度大于82±3HSD。表2合金粉成份 实施例3分别选取Mn、Si、Cr、Mo、Ni、V等元素的合金粉未,其合金粉成份配比见表3,制成直径为φ3.2mm的管状焊丝。该管丝应用于热轧托卷辊的堆焊,每一层堆焊过程中均未发现裂纹等焊接缺陷,经焊后热处理和机加工后,辊面硬度大于78±3HSD。该托卷辊已上线使用三个多月,表面光亮无划伤和压痕,经检测辊面硬度未下降反而有所提高,预计使用寿命可达一年以上,比原技术托卷辊使用寿命提高1~2倍。表3合金粉成份 权利要求1.一种辊面堆焊用硬面合金管丝,其特征在于管丝钢带内填装合金粉,拉拔制成合金管丝,按重量百分比计,其合金粉成份配比为C:0.30~0.70%,Si:0.55~1.00%,Mn:0.85~1.50%,Cr:2.00~7.00%,Mo:1.60~3.00%,V:0.40~1.50%,Ni:0.00~2.00%,W:0.60~2.00%,P≤0.025%,S≤0.015%,余量为Fe。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面堆焊用硬面合金管丝,其特征在于合金粉V选用Mn-Fe、Si-Fe、Cr-Fe、Mo-Fe、Ni-Fe、V-Fe合金粉末或Mn、Si、Cr、Mo、Ni、V纯合金粉末。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面堆焊用硬面合金管丝,其特征在于合金管丝拉拔制成直径为φ3.2~4mm的管丝。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辊面堆焊用硬面合金管丝。它是在管丝钢带内填装合金粉,拉拔制成合金管丝,按重量百分比计,其合金粉成份配比为C0.30~0.70%,Si0.55~1.00%,Mn0.85~1.50%,Cr2.00~7.00%,Mo1.60~3.00%,V0.40~1.50%,Ni0.00~2.00%,W0.60~2.00%,P≤0.025%,S≤0.015%,余量为Fe。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合金管丝,专用于堆焊辊面,能确保轧辊类备件堆焊修复后,辊面具有较好的耐冲击、耐磨损和耐冷热疲劳性能,具有较高的辊面硬度和较好的高温稳定性。文档编号B23K9/04GK1316311SQ0111299公开日2001年10月10日 申请日期2001年5月28日 优先权日2001年5月28日专利技术者孙大乐, 江光彪, 刘诚民, 解建平, 李小兵, 俞之光, 孙以容 申请人: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辊面堆焊用硬面合金管丝,其特征在于管丝钢带内填装合金粉,拉拔制成合金管丝,按重量百分比计,其合金粉成份配比为: C:0.30~0.70%, Si:0.55~1.00%, Mn:0.85~1.50%, Cr:2.00~7.00%, Mo:1.60~3.00%, V:0.40~1.50%, Ni:0.00~2.00%, W:0.60~2.00%, P≤0.025%, S≤0.015%, 余量为Fe。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大乐,江光彪,刘诚民,解建平,李小兵,俞之光,孙以容,
申请(专利权)人: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