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机无机杂化材料修饰电极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561902 阅读:2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1 03: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有机无机杂化材料修饰电极及其制备方法,该修饰电极由基底电极和有机无机杂化薄膜组成,其中基底电极为贵金属电极,优选金、银、钯或铂;杂化薄膜材料的化学组成为X(en)3Ag2Y4,其中X=Ni、Co、Zn、Cd、Fe或Cu;en为乙二胺;Y=I、Cl或Br,薄膜厚度在500nm-100μm之间。该修饰电极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对基底电极进行表面预处理;将预处理后的电极浸泡于表面改性溶液中;配制杂化材料母液,并对该母液进行热处理;过滤母液,将修饰后的电极竖直插到滤液中,静置若干时间,得到杂化材料修饰电极。该修饰电极制备过程简便可控,可同时制备多只电极,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所制备的修饰电极可 以应用在化工、食品安全或者医药卫生中DNA、蛋白质、氨基酸、重金属离子等检测。
技术介绍
1953年,Watson和Crick发现DNA的双螺旋结构,自此掀起了各学科的对DNA研 究热潮。DNA作为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生命化学的中心,同时也是研究生命现象的关 键,因此对DNA等生物质传感的研究在疾病诊断,药物开发,基因测序,食品监测等领域具 有重大的意义和巨大商业价值,如何提高其检测灵敏度以及解决选择性问题成为当今科学 研究的前沿与热点。在DNA传感器件的构建过程中,通常需要先将DNA探针分子固定到基底材料上,其 中常用的基底材料包括贵金属金、银、钼、钯等,以及碳纳米管、石墨烯等。以贵金属基底材 料为例,经过巯基接枝的DNA探针分子,通过巯基与贵金属间强的化学键相结合,固定在金 属基底上,进而实现与目标链分子的杂化。然而,在探针分子的固定过程中,由于无法控制 其在贵金属基底表面的分布,导致探针分子在基底上分布的不均匀性,进而在检测过程中, 阻碍了目标链分子有效的到达基底表面并与探针分子相结合,最终造成检测性能的下降。 针对这一问题,目前通常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有机无机杂化材料修饰电极,其特征在于由基底电极和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基质薄膜组成,其中所述的基底电极为贵金属电极;所述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基质薄膜的化学组成为X(en)3Ag2Y4,其中X为Ni、Co、Zn、Cd、Fe或Cu;en为乙二胺;Y为I、Cl或Br,薄膜厚度在500nm?100um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机无机杂化材料修饰电极,其特征在于由基底电极和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基质薄膜组成,其中所述的基底电极为贵金属电极;所述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基质薄膜的化学组成为父(611)4&¥4,其中父为附、(0、211、〇(1、卩6或(11 ;en为乙二胺;Y为1、Cl或Br,薄膜厚度在500nm-100um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修饰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贵金属为金、银、钮或钼。3.一种制备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修饰电极的方法,其具体步骤如下 1)将基底电极进行表面预处理; 2)将预处理后的基底电极浸泡在表面改性溶液中,改性溶液浓度为0.01-0. 1M,改性时间控制在5-30h ; 3)分别配制阴离子为[Ag2Y4]2_以及阳离子为》(611)3]2+的队^甲基甲酰胺溶液其中 Y=KCl 或 Br ;X 为 N1、Co、Zn、Cd、Fe 或 Cu ; 4)将配制好的[Ag2Y4]2-和[X...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万勤石磊储震宇任小明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