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闽江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热控电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72681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4 17: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热控电极结构,包括一玻璃管,玻璃管的底部设有一工作电极柱体,该工作电极柱体的上表面中心焊接一导电金属棒作为电极棒,下表面作为工作表面,且该工作电极柱体的上表面粘合一由绝缘线圈绕制多圈而得的加热部件,且加热部件是粘合并固化在一导热绝缘胶层的内部,所述加热部件还引出两条导线于玻璃管外,分别作为加热电流流入端和加热电流流出端,所述加热电流流入端和加热电流流出端连接一直流电源,所述导热绝缘胶层上方及周围空隙填满环氧树脂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使用由绝缘线圈绕制多圈而得的加热部件及直流电流对热控电极的表面进行间接加热,可以避免加热电流对检测的干扰,且利于调节加热温度。(*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热控电极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热控电极的结构。
技术介绍
作为现代仪器分析手段的重要分支之一,电化学分析技术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响应时间短和方法简便等优点。研究发现温度能很大程度地影响物质在电极表面的传质速率、化学反应速率、氧化还原反应的电极电位、以及物质在电极表面的吸附与脱附过程等。其中,热控电极技术由于在温度控制方面的独特优势而得到关注。热控电极加热法是使用电流直接或间接加热微电极,通过控制施加电流的时间和大小来调节电极表面的温度, 结合了新的加热技术,电极温度最高可达溶液沸点以上。与常规电极相比,热控电极存在显著的优势。首先,它可以在电极表面很小的局部范围内产生能量的高密度分布,使电极表面温度在短时间内升高,而同时主体溶液温度可以基本保持不变,这对于热不稳定性物质在较高温度下的测定十分有利。其次,通过热的引导会产生扰动效应,以增强扩散作用和氧化还原过程的速度。此外,电极表面的高温度分布有利于降低超电压或能减小电极表面的污染效应,使电化学测试的重现性和稳定性更好。目前热控电极的加热模式可分为直接加热和间接加热模式,其中间接加热模式是将加热电流施加于加热线圈,产生的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控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玻璃管,玻璃管的底部设有一工作电极柱体,该工作电极柱体的上表面中心焊接一导电金属棒作为电极棒,下表面作为工作表面,且该工作电极柱体的上表面粘合一由绝缘线圈绕制多圈而得的加热部件,且加热部件是粘合并固化在一导热绝缘胶层的内部,所述加热部件还引出两条导线于玻璃管外,分别作为加热电流流入端和加热电流流出端,所述加热电流流入端和加热电流流出端连接一直流电源,所述导热绝缘胶层上方及周围空隙填满环氧树脂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控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玻璃管,玻璃管的底部设有一工作电极柱体,该工作电极柱体的上表面中心焊接一导电金属棒作为电极棒,下表面作为工作表面,且该工作电极柱体的上表面粘合一由绝缘线圈绕制多圈而得的加热部件,且加热部件是粘合并固化在一导热绝缘胶层的内部,所述加热部件还引出两条导线于玻璃管外,分别作为加热电流流入端和加热电流流出端,所述加热电流流入端和加热电流流出端连接一直流电源,所述导热绝缘胶层上方及周围空隙填满环氧树脂层。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毅挺黄露林棋娄本勇
申请(专利权)人:闽江学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