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制备杂化非异氰酸酯聚氨酯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887317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23 23:55
一种二氧化碳制备杂化非异氰酸酯聚氨酯的方法是通过二氧化碳与环氧大豆油反应合成大豆油基五元环状碳酸酯;第二步用二氧化碳与双酚A缩水甘油醚反应合成双酚A型环碳酸酯;第三步是利用上述合成的两种环碳酸酯与胺反应合成杂化非异氰酸酯聚氨酯。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综合机械性能好,制备简单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一种从二氧化碳出发制备杂化非异氰酸酯聚氨酯(HNIPU)的方法。技术背景聚氨酯(PU)材料是一种用途非常广泛的高分子材料,传统方法合成聚氨酯的主要原料异氰酸酯是一种对健康、环境都有害的高毒性物质,而制备异氰酸酯所使用的光气毒性更大。因此,传统聚氨酯生产沿用的异氰酸酯路线存在较大的潜在危险性。近年来出现的极具工业化前景的非异氰酸酯型聚氨酯(NIPU)的生产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Suzuki等使用复合催化剂、CO2和EP(环氧树脂)于100℃反应得到高转化率的端环碳酸酯齐聚物,然后加入二元胺,在强极性溶剂中反应24h,制备了相对分子质量为20000~30000的NIPU。Ochiai等从动力学方面研究了环碳酸酯的活性,比较了不同胺反应时的活化能的大小,并考察了取代基、不同催化剂体系的影响。Wilkes利用四丁基溴化铵作为催化剂,将环氧大豆油分子内的环氧基转化为环碳酸酯,再和多元胺无催化固化,得到综合性能相对较好的NIPU。中国专利CN1880360A是通过天然可再生资源大豆油与CO2反应合成环碳酸酯后再胺固化得到NIPU。CN101260232A则是通过大豆油环碳酸酯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二氧化碳制备杂化非异氰酸酯聚氨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大豆油型五元环状碳酸酯的制备把原料环氧大豆油(ESBO)、催化剂及溶剂加入高压反应釜中,用C02置换釜内空气,搅拌并加热升温到反应温度时调整釜内CO2压力到预先设定值,并保持釜中C02压力直到反应结束,随后降温,排空未反应的C02气体,将反应后的料液过滤,分离出催化剂,滤液于70~110℃减压蒸馏,脱除溶剂,得到五元环状碳酸酯(CSBO)产物;(2)双酚A型环状碳酸酯(E54‑CCO)的制备在高压反应釜中加入双酚A缩水甘油醚E54、催化剂及溶剂,用C02置换釜内空气,搅拌并加热升温,待釜中温度升到反应温度时调整CO2压力...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二氧化碳制备杂化非异氰酸酯聚氨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大豆油型五元环状碳酸酯的制备把原料环氧大豆油(ESBO)、催化剂及溶剂加入高压反应釜中,用C02置换釜内空气,搅拌并加热升温到反应温度时调整釜内CO2压力到预先设定值,并保持釜中C02压力直到反应结束,随后降温,排空未反应的C02气体,将反应后的料液过滤,分离出催化剂,滤液于70~110℃减压蒸馏,脱除溶剂,得到五元环状碳酸酯(CSBO)产物;(2)双酚A型环状碳酸酯(E54-CCO)的制备在高压反应釜中加入双酚A缩水甘油醚E54、催化剂及溶剂,用C02置换釜内空气,搅拌并加热升温,待釜中温度升到反应温度时调整CO2压力,并保持釜中C02压力直到反应结束,随后降温,排空未反应的C02气体,将反应后料液过滤,分离出催化剂,将滤液于70~110℃减压蒸馏,脱除溶剂,得到双酚A型五元环状碳酸酯(E54-CCO)产物;(3)杂化非异氰酸酯聚氨酯(HNIPU)的合成在反应器中加入五元环状碳酸酯,溶剂,胺类固化剂,催化剂,通入N2排除反应体系中的空气,升温到90~120℃开始反应,反应时间为8~12小时,当第一步反应结束后,再加入双酚A型五元环状碳酸酯进行第二步反应,第二步反应时间为5~8小时,全部反应结束后减压脱除溶剂得到产物,直接浇注到钢制模具(180*180*2mm)并放入80~100℃烘箱中硫化20~30小时得到最终产物。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氧化碳制备杂化非异氰酸酯聚氨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反应温度130~160℃,反应时间10~50小时,C02压力预先设定值为0.5~3.0MPa。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氧化碳制备杂化非异氰酸酯聚氨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用催化剂为大孔树脂负载季胺盐胺类化合物,催化剂用量为原料加入量的5~15wt%。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二氧化碳制备杂化非异氰酸酯聚氨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季胺盐胺类化合物包括四丁基溴化铵、四甲基碘化铵或四丁基氯化铵,大孔树脂为离子交换树脂,其中季胺盐胺类化合物负载量为8~12wt%。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氧化碳制备杂化非异氰酸酯聚氨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用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或二甲基亚砜中的任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月兰王军威亢茂青梁宏光张清运赵雨花殷宁李其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