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变换气冷却器用低温缠绕管式换热器,主要应用于煤制气、煤制甲醇等煤化工领域,包括-70°C低温甲醇洗エ艺等气体低温浄化、低温液化分离
技术介绍
变换气冷却器用低温缠绕管式换热器是ー种换热管道经层层缠绕后形成的ー种双管束螺旋盘管型热交换设备,主要应用两股冷源管束即管程-51. 3°Cエ艺尾气混合气及管程-21. 24°C合成气混合气冷却壳程37. 74°C变换原料混合气,使之温度降至-15. 06°C,两股管程气体温度升高至31. 24°C。变换气主要成份为H2 (46. 02%)、CO2 (32. 1%), CO(19. 02%)、H2S (0. 23%), N2 (0. 94%), H2O (1. 44%)等;合成气主要成份为 CH4、CH30H、H2、CO等;エ艺尾气主要成份为CO、H2、CH4、CH30H等。壳程设计压カ小于6. 3MPa,温度介于-70 +60°C,管程设计压力分别小于6. 3MPa及0. 7MPa,温度介于-70 +60°C。换热器实际进出ロ參数可根据实际エ况进行调整,调整后可重新计算换热エ艺流程。首先,传统的变换 ...
【技术保护点】
变换气冷却器用低温缠绕管式换热器,包括上封头(1)、尾气出口管板(2)、尾气出口管箱(3)、尾气出口接管(4)、合成气出口管束(5)、第一支持圈(6)、上壳体(7)、中间隔板(8)、合成气进口接管(9)、合成气进口管箱(10)、合成气进口管板(11)、隔板(12)、下壳体(13)、尾气进口管束(14)、下封头(15)、变换气出口接管(16)、裙座(17)、尾气进口管板(18)、尾气进口管箱(19)、尾气进口接管(20)、第三支持圈(21)、锥形过度壳体(22)、合成气进口管束(23)、第二支持圈(24)、合成气缠绕管束(25)、尾气缠绕管束(26)、芯筒(27)、合成气出口 ...
【技术特征摘要】
1.变换气冷却器用低温缠绕管式换热器,包括上封头(I)、尾气出口管板(2)、尾气出口管箱(3)、尾气出口接管(4)、合成气出口管束(5)、第一支持圈(6)、上壳体(7)、中间隔板(8)、合成气进口接管(9)、合成气进口管箱(10)、合成气进口管板(11)、隔板(12)、下壳体(13)、尾气进口管束(14)、下封头(15)、变换气出口接管(16)、裙座(17)、尾气进口管板(18)、尾气进口管箱(19)、尾气进口接管(20)、第三支持圈(21)、锥形过度壳体(22)、合成气进口管束(23)、第二支持圈(24)、合成气缠绕管束(25)、尾气缠绕管束(26)、芯筒(27)、合成气出口管板(28)、合成气出口接管(29)、合成气出口管箱(30)、尾气出口管束(31)、变换气进口接管(32),其特征在于尾气缠绕管束(26)沿连续层数独立缠绕,合成气缠绕管束(25 )沿连续层数独立缠绕,尾气缠绕管束(26 )与合成气缠绕管束(25 )之间不再层内及层间交叉缠绕,尾气缠绕管束(26)与合成气缠绕管束(25)两者具有不同的缠绕高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变换气冷却器用低温缠绕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尾气缠绕管束(26)绕芯筒(27)缠绕,缠绕后的螺旋盘管安装于上壳体(7)及下壳体(13)内;合成气缠绕管束(25)绕尾气缠绕管束(26)缠绕,缠绕后的螺旋盘管安装于上壳体(7)内;芯筒(27)—端安装第一支持圈(6),中间安装第二支持圈(24),一端安装第三支持圈(21),第一支持圈(6)固定于上壳体(7)上部,第二支持圈(24)固定上壳体(7)下部,第三支持圈(21)固定于下壳体(13)下部,尾气缠绕管束(26)缠绕于第一支持圈(6)与第三支持圈(21)之间,合成气缠绕管束(25)缠绕于第一支持圈(6)与第二支持圈(24)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变换气冷却器用低温缠绕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上壳体(7)上部右侧安装合成气出口管板(28 ),合成气出口管板(28 )右侧联接合成气出口管箱(30 )、合成气出口管箱(30)右侧联接合成气出口接管(29);上壳体(7)上部左侧安装尾气出口管板(2),尾气出口管板(2)左侧联接尾气出口管箱(3),尾气出口管箱(3)左侧联接尾气出口接管(4);上壳体(7)下部左侧安装合成气进口管板(11),合成气进口管板(11)左侧联接合成气进口管箱(10 ),合成气进口管箱(10 )左侧联接合成气进口接管(11);上壳体(7 )底部联接锥形过度壳体(22),锥形过度壳体(22)底部联...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