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动装置的密封结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560912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1 01:46
一种差动装置的密封结构,防止差速器箱的大型化,同时确保在未组装传动轴的状态下的差速器箱的密闭性。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自动变速器在位于车辆的具有左右传动轴(9)的插通孔(3a)的自动变速器的箱体下部的差速器壳(3)内,经由轴承(4)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有由差动装置(1)的一部件构成的差速器箱(2),插通于插通孔(3a)的左右传动轴(9)在差速器箱(2)内分别与左右的侧齿轮(7)进行花键嵌合,在这样构成的自动变速器中,在差速器箱(2)内,从传动轴(9)的轴向与侧齿轮(7)连接的圆筒状的套筒(30)从差速器箱(2)突出并以达到插通孔(3a)的长度(L2)形成,在插通孔(3a)内设有压接套筒(30)的外周的密封件(1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自动变速器的箱体中的差动装置的密封结构
技术介绍
在车辆用自动变速器中,液力变矩器、变速装置及差动装置被收纳在同一箱体中,在该箱体中封入有上述部件的工作油。图6是说明现有差动装置100的图。如图6 Ca)所示,差动装置100具备经由液力变矩器及变速装置输入发动机的旋转驱动力的小齿轮101、与该小齿轮101啮合的左右侧齿轮102,小齿轮101及侧齿轮102被收纳在形成为中空状的差速器箱104内。在将自动变速器搭载于车辆的状态下,插通箱体(差速器壳)107的左右传动轴109与侧齿轮102的圆筒状的轴部103花键嵌合,输入到差动装置100的旋转驱动力经由小齿轮101和侧齿轮102传递到左右传动轴109 (驱动轮)。在此,在具备现有差动装置100的自动变速器中,在左右的传动轴109的外周与箱体107的插通孔108之间设有密封件110,在安装有左右传动轴109的状态下即可初次向箱体107内封入工作油。因此,在作为未安装左右传动轴109的自动变速器单体完成时,由于箱体107的插通孔108未被密封,因此不能向箱体107内装入工作油。因此,在现有的自动变速器的情况下,进行自动变速器的完成检查时,在检查前,需要组装左右传动轴109和向箱体107内供给工作油,而且在检查后,需要拆卸左右传动轴109和从箱体107抽出工作油。因而,在非流水线生产厂中进行左右传动轴109的组装后,需要再次向箱体107内供给工作油。因此,为了减轻这样的左右传动轴109的组装/拆卸、以及向箱体107内供给/抽出工作油的繁杂,提出有专利文献I公开的结构的差动装置100’(专利文献I)。如图6 (b)所示,在专利文献I的差动装置100’中,通过将侧齿轮102’的轴部103’沿轴向延长并在轴部103’的外周与箱体107的插通孔108之间设置密封件110,在未组装有左右传动轴109的状态下就可以将工作油装入箱体107内。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10 — 213209号公报但是,当将侧齿轮102’的轴部103’沿轴向延长时,侧齿轮102’的轴向长度就会变长。在差速器箱104上设有使该差速器箱104的内部和外部连通的开口(未图示),在轴部103短的现有侧齿轮102的情况下,从差速器箱104的开口将侧齿轮102收纳安装在差速器箱104内。但是,在沿轴向延长的侧齿轮102’的情况下,因为不能将侧齿轮102’从差速器箱104的开口收纳安装在差速器箱104内,所以在专利文献I的差动装置100’的情况下,采用如下的差速器箱,即,将差速器箱104在传动轴109的轴向进行分割而形成箱体部105和盖部106,将侧齿轮102组装到盖部106后,用螺栓B将箱部105组装到盖部106的结构的差速器箱104、即由两个部件构成的差速器箱。但是,当对差速器箱104进行分割时,需要用于连接箱部105和盖部106的凸缘部105a、106a,故而差速器箱104大型化。进而,侧齿轮102’也间接大型化,变大的量为将轴部103’沿轴向延长的量。因此,由于差速器箱104的大型化带来的差速器箱104的重量增加和侧齿轮102’的大型化带来的重量增加,差动装置100’整体的重量就会增加。因而,在具备沿轴向延长了的侧齿轮的差动装置中,正在寻求防止差速器箱的大型化,并且确保未组装有传动轴109的状态下的箱体107的密闭性的差动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差动装置的密封结构,自动变速器在车辆的具有左右传动轴的插通孔的自动变速器的箱体内,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有由差动装置的一部件构成的差速器箱,插通插通孔的左右传动轴在差速器箱内分别与左右侧齿轮嵌合,在如上构成的自动变速器中,在差速器箱内,形成从传动轴的轴向与侧齿轮连接的圆筒状的套筒从差速器箱突出并以达到插通孔的长度,在插通孔内设有压接套筒的外周的密封件。根据本专利技术,利用与侧齿轮分体设置的套筒和压接于套筒外周的密封件,使自动变速器的箱体内的工作油不从插通孔向外部漏出,因此,不需要为了阻止工作油的漏出而将侧齿轮沿轴向延长。因而,为了将侧齿轮安置到差速器箱内,无需由两个部件可分割地构成差速器箱,能够从由一个部件形成的差速器箱的开口部安置侧齿轮,因此可以防止差速器箱的大型化。附图说明图1是说明实施方式的差动装置的图;图2是实施方式的差动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图3 (a) (C)是说明向实施方式的差动装置组装套筒的图;图4 (a)、(b)是说明向实施方式的差动装置组装传动轴的图;图5是说明变形例的差动装置的图;图6 (a)、(b)是说明现有例的差动装置的图。标记说明1:差动装置2 :差速器箱3 :差速器壳4 :轴承5 :小齿轮6 :小齿轮轴7 :侧齿轮9 :传动轴10 :密封件20 :密封部件21:凸缘部22 :支承轴部30:套筒31 :套筒侧卡合部31a :卡合突部32 :贯通孔33:凹槽34 0 型环40 :套筒41 :套筒侧卡合部42 :贯通孔45 :花键70 :侧齿轮71 :齿轮部73 :贯通孔73a :花键74 :扩径部75 :轴部75a :端面76 :侧齿轮侧卡合部76a :卡合突部B :螺栓F :主减速器P :销X :旋转中心轴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说明实施方式的差动装置I的构成的剖面图。图2是图1中的区域A的放大图。如图1所示,在位于变速器箱(未图示)下部的差速器壳3上,经由轴承4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有差动装置I的差速器箱2。差速器箱2具有向与侧齿轮7的旋转中心轴X正交的方向(从旋转中心轴X观察为径向外侧)延伸的凸缘部21,在该凸缘部21上用螺栓B固定有主减速器F。在实施方式的差动装置I中,当发动机的旋转驱动力经由变速装置(未图示)输入到主减速器F时,主减速器F和差速器箱2绕旋转中心轴X —体旋转,该旋转经由差速器箱2内的小齿轮5及侧齿轮7被传递到传动轴9。差速器箱2形成为将小齿轮5、小齿轮轴6、侧齿轮7收纳到内部的中空状。在该差速器箱2上设有沿左右方向(旋转中心轴X的轴向)延伸的圆筒状支承轴部22。在该支承轴部22的外周压入轴承4,差速器箱2经由轴承4被差速器壳3支承且可旋转。 在左右支承轴部22上,分别从轴向插入传动轴9,使传动轴9与侧齿轮7进行花键嵌合,侧齿轮7和传动轴9以绕旋转中心轴X —体旋转的方式相互连接。在差速器箱2设有在与旋转中心轴X正交的方向上贯通的轴孔2a、2a,该轴孔2a、2a中被插入小齿轮轴6的一端6a侧及另一端6b侦lj。小齿轮轴6的一端6a侧用销P固定于差速器箱2,利用销P禁止小齿轮轴6绕轴Y的自转。在差速器箱2内,小齿轮轴6在侧齿轮7之间沿着与旋转中心轴X正交的轴Y配置,在该小齿轮轴6上外插并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有小齿轮5。在轴Y的轴向上隔开间隔设有两个小齿轮5,侧齿轮7位于旋转中心轴X的轴向的小齿轮5的两侧。在旋转中心轴X的轴向上隔开间隔设有两个侧齿轮7,小齿轮5和侧齿轮7以使相互的齿部52、72啮合的状态进行组装。参照图2,对侧齿轮7及其周边进行说明。另外,在该图2中,省略传动轴9的旋转中心轴X的下侧部分的图示,显示侧齿轮7及套筒30的内周面。如图2所示,侧齿轮7具备并一体形成有齿轮部71和轴部75,在其内部,沿旋转中心轴X的轴向贯通轴部75和齿轮部71而设有贯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差动装置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自动变速器在车辆的具有左右传动轴的插通孔的自动变速器的箱体内,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有由差动装置的一部件构成的差速器箱,插通所述插通孔的所述左右传动轴在所述差速器箱内分别与左右侧齿轮嵌合,在如上构成的所述自动变速器中,在所述差速器箱内,从所述传动轴的轴向与所述侧齿轮连接的圆筒状的套筒从所述差速器箱突出并以达到所述插通孔的长度形成,在插通孔内设有压接所述套筒的外周的密封件。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9.28 JP 2011-2134431.一种差动装置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 自动变速器在车辆的具有左右传动轴的插通孔的自动变速器的箱体内,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有由差动装置的一部件构成的差速器箱,插通所述插通孔的所述左右传动轴在所述差速器箱内分别与左右侧齿轮嵌合, 在如上构成的所述自动变速器中,在所述差速器箱内,从所述传动轴的轴向与所述侧齿轮连接的圆筒状的套筒从所述差速器箱突出并以达到所述插通孔的长度形成, 在插通孔内设有压接所述套筒的外周的密封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动装置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套筒和所述侧齿轮的连接部,以在所述传动轴的径向重合的位置关系设有从所述套筒向所述侧齿轮侧延伸的套筒侧的卡合部和从所述侧齿轮向所述套筒侧延伸的侧齿轮侧的卡合部, 在所述套筒侧的卡合部和侧齿轮侧的卡合部的接合面夹设有粘接剂。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差动装置的密封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畠山武
申请(专利权)人:加特可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