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印制电路板锣刀自动铆套及取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557455 阅读:2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0 19: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印制电路板锣刀自动铆套及取套装置,在挡块上设置有用于固定胶圈的胶圈槽,在该胶圈槽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卡槽,胶圈铆合到锣刀上时,首先将胶圈卡在胶圈槽中,锣刀刀头部分穿过胶圈,然后利用轴承推进锣刀尾端,将锣刀的刀头部分对应穿过胶圈,实现胶圈快速铆合到锣刀上;而当锣刀报废后,需要将胶圈取下时,则将胶圈对应固定在槽宽较大的卡槽中,且使锣刀刀头对准轴承,利用轴承推进锣刀刀头,使锣刀与胶圈脱离。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操作使用方便等优点,尤其是在胶圈铆合和取下过程中,可人为控制力度,有效避免了胶圈的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印制线路板制作
,具体涉及的是一种印制电路板锣刀自动铆套及取套装置,主要用于PCB加工过程中锣刀上胶圈的铆合以及取下回收利用。
技术介绍
印制线路板(PCB)在锣外型的过程中,需要将胶圈铆合到锣刀上,以实现定位固定,而当胶圈铆合到锣刀上以后,只有保证胶圈不在锣刀上产生移动,才能保证加工精度,因此锣刀的直径通常比胶圈孔径稍大,才能保证胶圈与锣刀的紧密固定。由于锣刀的直径通常比胶圈孔径稍大,因此很难将胶圈铆合到锣刀上,目前常规方式需要采用专用铆合设备,通过气压冲击的方式将胶圈铆合到锣刀上,这种铆合设备不但结构复杂、价格昂贵,而且这种铆合方式无法通过气压控制力度容易损坏胶圈;另外这种铆合装置只适用于胶圈的铆合,而对于锣刀报废后,无法实现胶圈的取下回收。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印制电路板锣刀自动铆套及取套装置,以解决目前胶圈铆合设备价格昂贵、容易损坏胶圈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印制电路板锣刀自动铆套及取套装置,包括底板(I)、把手(5)以及与把手(5)连接的曲臂(7),所述底板(I)上设置有互相平行的第一挡块(2)、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印制电路板锣刀自动铆套及取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把手(5)以及与把手(5)连接的曲臂(7),所述底板(1)上设置有互相平行的第一挡块(2)、第二挡块(3)和第三挡块(4),所述第二挡块(3)位于第一挡块(2)和第三挡块(4)之间;所述第一挡块(2)上设置有与把手(5)下端活动连接的第一转轴(501);所述第二挡块(3)上设置有一套筒(6),该套筒(6)位于第一挡块(2)和第二挡块(3)之间,且垂直固定在第二挡块(3)上,套筒(6)内安装有一可沿套筒(6)前后运动的轴承(8),该套筒(6)一侧设置有滑槽(601);所述把手(5)中间设置有与曲臂(7)一端活动连接的第二转轴(50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印制电路板锣刀自动铆套及取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I)、把手(5)以及与把手(5)连接的曲臂(7),所述底板(I)上设置有互相平行的第一挡块(2)、第二挡块(3)和第三挡块(4),所述第二挡块(3)位于第一挡块(2)和第三挡块(4)之间;所述第一挡块(2)上设置有与把手(5)下端活动连接的第一转轴(501);所述第二挡块(3)上设置有一套筒(6),该套筒(6)位于第一挡块(2)和第二挡块(3)之间,且垂直固定在第二挡块(3)上,套筒¢)内安装有一可沿套筒(6)前后运动的轴承(8),该套筒(6) —侧设置有滑槽(601);所述把手(5)中间设置有与曲臂(7) —端活动连接的第二转轴(502),曲臂(7)另一端设置有位于滑槽(601)中且与轴承(8)连接的滑动轴(701);所述第三挡块(4)上设置有胶圈槽(401)、第一卡槽(402)和第二卡槽(403),所述胶圈槽(401)位于第一卡槽(402)和第二卡槽(403)之间,第一卡槽(402)、胶圈槽(401)和第二卡槽(403)相互连通,且第二卡槽(403)的槽宽大于第--^槽(402),所述第--^槽(402)、第二卡槽(403)和轴承(8)处于同一直线上;当胶圈(10)需要铆合到锣刀(9)的刀头上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强黄建国徐缓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博敏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