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印制电路板锣刀自动铆套及取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557455 阅读:2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0 19: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印制电路板锣刀自动铆套及取套装置,在挡块上设置有用于固定胶圈的胶圈槽,在该胶圈槽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卡槽,胶圈铆合到锣刀上时,首先将胶圈卡在胶圈槽中,锣刀刀头部分穿过胶圈,然后利用轴承推进锣刀尾端,将锣刀的刀头部分对应穿过胶圈,实现胶圈快速铆合到锣刀上;而当锣刀报废后,需要将胶圈取下时,则将胶圈对应固定在槽宽较大的卡槽中,且使锣刀刀头对准轴承,利用轴承推进锣刀刀头,使锣刀与胶圈脱离。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操作使用方便等优点,尤其是在胶圈铆合和取下过程中,可人为控制力度,有效避免了胶圈的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印制线路板制作
,具体涉及的是一种印制电路板锣刀自动铆套及取套装置,主要用于PCB加工过程中锣刀上胶圈的铆合以及取下回收利用。
技术介绍
印制线路板(PCB)在锣外型的过程中,需要将胶圈铆合到锣刀上,以实现定位固定,而当胶圈铆合到锣刀上以后,只有保证胶圈不在锣刀上产生移动,才能保证加工精度,因此锣刀的直径通常比胶圈孔径稍大,才能保证胶圈与锣刀的紧密固定。由于锣刀的直径通常比胶圈孔径稍大,因此很难将胶圈铆合到锣刀上,目前常规方式需要采用专用铆合设备,通过气压冲击的方式将胶圈铆合到锣刀上,这种铆合设备不但结构复杂、价格昂贵,而且这种铆合方式无法通过气压控制力度容易损坏胶圈;另外这种铆合装置只适用于胶圈的铆合,而对于锣刀报废后,无法实现胶圈的取下回收。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印制电路板锣刀自动铆套及取套装置,以解决目前胶圈铆合设备价格昂贵、容易损坏胶圈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印制电路板锣刀自动铆套及取套装置,包括底板(I)、把手(5)以及与把手(5)连接的曲臂(7),所述底板(I)上设置有互相平行的第一挡块(2)、第二挡块(3)和第三挡块(4),所述第二挡块(3)位于第一挡块(2)和第三挡块(4)之间;所述第一挡块(2)上设置有与把手(5)下端活动连接的第一转轴(501);所述第二挡块(3)上设置有一套筒(6),该套筒(6)位于第一挡块(2)和第二挡块(3)之间,且垂直固定在第二挡块(3)上,套筒(6)内安装有一可沿套筒(6)前后运动的轴承(8),该套筒(6) —侧设置有滑槽¢01);所述把手(5)中间设置有与曲臂(7) —端活动连接的第二转轴(502),曲臂(7)另一端设置有位于滑槽(601)中且与轴承(8)连接的滑动轴(701);所述第三挡块(4)上设置有胶圈槽(401)、第一卡槽(402)和第二卡槽(403),所述胶圈槽(401)位于第一卡槽(402)和第二卡槽(403)之间,第一卡槽(402)、胶圈槽(401)和第二卡槽(403)相互连通,且第二卡槽(403)的槽宽大于第--^槽(402),所述第--^槽(402)、第二卡槽(403)和轴承(8)处于同一直线上;当胶圈(10)需要铆合到锣刀(9)的刀头上时,将所述胶圈(10)对应卡入胶圈槽(401)中,且位于第一卡槽(402)和第二卡槽(403)之间,锣刀(9)的刀头从第二卡槽(403)对应穿入胶圈(10),操作把手(5)以带动曲臂(7)前进,曲臂(7)前端的滑动轴(701)沿滑槽(601)带动轴承(8)前进,轴承(8)前端从第二挡块(3)中伸出,与锣刀(9)的尾端接触,推动锣刀(9)前进,将胶圈(10)铆合在锣刀(9)上;当胶圈(10)需要从锣刀(9)的刀头上取下时,使锣刀(9)位于第一卡槽(402)、胶圈槽(401)和第二卡槽(403)中,且将胶圈(10)对应卡在第二卡槽(403)中,使锣刀(9)的刀头朝向轴承(8),然后操作把手(5)以带动曲臂(7)前进,曲臂(7)前端的滑动轴(701)沿滑槽(601)带动轴承⑶前进,轴承(8)前端从第二挡块(3)中伸出,与锣刀(9)的刀头端接触,推动刀头从胶圈(10)中退出。优选地,所述第二卡槽(403)的槽宽大于锣刀(9)的直径,且比胶圈(10)的外径小。优选地,所述第二挡块(3)到第一挡块(2)之间的距离与第二挡块(3)到第三挡块⑷的距离相等。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印制电路板锣刀自动铆套及取套装置,在第三挡块上设置有用于固定胶圈的胶圈槽,在该胶圈槽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卡槽,胶圈铆合到锣刀上时,首先将胶圈卡在胶圈槽中,锣刀刀头部分穿过胶圈,然后利用轴承推进锣刀尾端,将锣刀的刀头部分对应穿过胶圈,实现胶圈快速铆合到锣刀上;而当锣刀报废后,需要将胶圈取下时,则将胶圈对应固定在槽宽较大的卡槽中,且使锣刀刀头对准轴承,利用轴承推进锣刀刀头,使锣刀与胶圈脱离。本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操作使用方便等优点,尤其是在胶圈铆合和取下过程中,可人为控制力度,有效避免了胶圈的损坏。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印制电路板锣刀自动铆套及取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专利技术印制电路板锣刀自动铆套及取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本专利技术印制电路板锣刀自动铆套及取套装置将胶圈铆合到锣刀上的示意图。`图中标识说明底板1、第一挡块2、第二挡块3、第三挡块4、胶圈槽401、第一卡槽402、第二卡槽403、把手5、第一转轴501、第二转轴502、套筒6、滑槽601、曲臂7、滑动轴701、轴承8、锣刀9、胶圈10。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请参阅图1、图2、图3所示,图1为本专利技术印制电路板纟罗刀自动铆套及取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专利技术印制电路板纟罗刀自动铆套及取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专利技术印制电路板锣刀自动铆套及取套装置将胶圈铆合到锣刀上的示意图。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印制电路板锣刀自动铆套及取套装置,其主要用于解决目前胶圈铆合设备所存在的结构复杂、价格昂贵,以及无法通过气压控制力度容易损坏胶圈的问题;同时还解决了目前铆合装置只适用于胶圈的铆合,无法在锣刀报废后,胶圈的取下回收的问题。其中本专利技术印制电路板锣刀自动铆套及取套装置包括有底板1,所述底板I上固定设置有第一挡块2、第二挡块3和第三挡块4,所述第二挡块3位于第一挡块2和第三挡块4之间,且第一挡块2、第二挡块3和第三挡块4互相平行。第一挡块2上安装有一个把手5,该把手5下端通过第一转轴501与第一挡块2活动连接,且把手5可绕第一转轴501转动;把手2的中间安装有第二转轴502,曲臂7 —端通过第二转轴502活动安装在把手5上。第二挡块3上设置有一个套筒6,该套筒6位于第一挡块2和第二挡块3之间,且垂直固定在第二挡块3上,套筒6内安装有一个可沿套筒6前后运动的轴承8,而套筒6的一侧设置有一个滑槽601。第二挡块3上设置有一个穿透整个第二挡块3的轴承孔,轴承8沿着套筒6内运动时,可以穿过该轴承孔。曲臂7的一端通过第二转轴502连接到把手5中间部分,另一端设置有一个滑动轴701,该滑动轴701位于套筒6外侧的滑槽601中,且与套筒6内的轴承8连接。转动把手5时,可绕其下端第一转轴501转动,而中间部分的第二转轴502对应转动,实现曲臂7的前进,而对应的曲臂7带动位于套筒6内的轴承8前进,对应穿过第二挡块3的轴承孔。第三挡块4上设置有一个胶圈槽401、第一卡槽402和第二卡槽403,所述胶圈槽401位于第一卡槽402和第二卡槽403之间,第一卡槽402、胶圈槽401和第二卡槽403相互连通,靠近第二挡块3 —侧的第二卡槽403的槽宽要大于远离第二挡块3 —侧第一卡槽402的槽宽,而第二卡槽403的槽宽要求能够将胶圈卡住,且不至于进入到胶圈槽401中,其中第一卡槽402、第二卡槽403和轴承8三者的轴心处于同一直线上。当需要将胶圈9铆合到锣刀10上时,首先将胶圈10对应卡在胶圈槽401中,且使该胶圈10位于第—^槽402和第二 卡槽403之间,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印制电路板锣刀自动铆套及取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把手(5)以及与把手(5)连接的曲臂(7),所述底板(1)上设置有互相平行的第一挡块(2)、第二挡块(3)和第三挡块(4),所述第二挡块(3)位于第一挡块(2)和第三挡块(4)之间;所述第一挡块(2)上设置有与把手(5)下端活动连接的第一转轴(501);所述第二挡块(3)上设置有一套筒(6),该套筒(6)位于第一挡块(2)和第二挡块(3)之间,且垂直固定在第二挡块(3)上,套筒(6)内安装有一可沿套筒(6)前后运动的轴承(8),该套筒(6)一侧设置有滑槽(601);所述把手(5)中间设置有与曲臂(7)一端活动连接的第二转轴(502),曲臂(7)另一端设置有位于滑槽(601)中且与轴承(8)连接的滑动轴(701);所述第三挡块(4)上设置有胶圈槽(401)、第一卡槽(402)和第二卡槽(403),所述胶圈槽(401)位于第一卡槽(402)和第二卡槽(403)之间,第一卡槽(402)、胶圈槽(401)和第二卡槽(403)相互连通,且第二卡槽(403)的槽宽大于第一卡槽(402),所述第一卡槽(402)、第二卡槽(403)和轴承(8)处于同一直线上;当胶圈(10)需要铆合到锣刀(9)的刀头上时,将所述胶圈(10)对应卡入胶圈槽(401)中,且位于第一卡槽(402)和第二卡槽(403)之间,锣刀(9)的刀头从第二卡槽(403)对应穿入胶圈(10),操作把手(5)以带动曲臂(7)前进,曲臂(7)前端的滑动轴(701)沿滑槽(601)带动轴承(8)前进,轴承(8)前端从第二挡块(3)中伸出,与锣刀(9)的尾端接触,推动锣刀(9)前进,将胶圈(10)铆合在锣刀(9)上;当胶圈(10)需要从锣刀(9)的刀头上取下时,使锣刀(9)位于第一卡槽(402)、胶圈槽(401)和第二卡槽(403)中,且将胶圈(10)对应卡在第二卡槽(403)中,使锣刀(9)的刀头朝向轴承(8),然后操作把手(5)以带动曲臂(7)前进,曲臂(7)前端的滑动轴(701)沿滑槽(601)带动轴承(8)前进,轴承(8)前端从第二挡块(3)中伸出,与锣刀(9)的刀 头端接触,推动刀头从胶圈(10)中退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印制电路板锣刀自动铆套及取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I)、把手(5)以及与把手(5)连接的曲臂(7),所述底板(I)上设置有互相平行的第一挡块(2)、第二挡块(3)和第三挡块(4),所述第二挡块(3)位于第一挡块(2)和第三挡块(4)之间;所述第一挡块(2)上设置有与把手(5)下端活动连接的第一转轴(501);所述第二挡块(3)上设置有一套筒(6),该套筒(6)位于第一挡块(2)和第二挡块(3)之间,且垂直固定在第二挡块(3)上,套筒¢)内安装有一可沿套筒(6)前后运动的轴承(8),该套筒(6) —侧设置有滑槽(601);所述把手(5)中间设置有与曲臂(7) —端活动连接的第二转轴(502),曲臂(7)另一端设置有位于滑槽(601)中且与轴承(8)连接的滑动轴(701);所述第三挡块(4)上设置有胶圈槽(401)、第一卡槽(402)和第二卡槽(403),所述胶圈槽(401)位于第一卡槽(402)和第二卡槽(403)之间,第一卡槽(402)、胶圈槽(401)和第二卡槽(403)相互连通,且第二卡槽(403)的槽宽大于第--^槽(402),所述第--^槽(402)、第二卡槽(403)和轴承(8)处于同一直线上;当胶圈(10)需要铆合到锣刀(9)的刀头上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强黄建国徐缓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博敏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