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成型流动性、机械物理性能、外观、触感和耐磨耗性优异的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及其成型品。所述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是含有下述成分(A)~(D)的组合物交联而成的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并且满足下述条件(1)~(5)。(A)聚丙烯类树脂100质量份、(B)具有共轭二烯单体嵌段和乙烯基芳香族单体嵌段至少各1个的嵌段共聚物的加氢物80~200质量份、(C)软化剂100~250质量份、(D)聚有机硅氧烷5~20质量份;(1)所述(B)成分中的所述乙烯基芳香族单体单元的含量为30~80质量%;(2)熔体流动速率为35~85g/10分钟;(3)JIS?A硬度为60~90;(4)压缩永久变形为30~70%;(5)-30℃的拉伸伸度为80%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及其成型品。更详细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以及使用了该组合物的片材、汽车用内装材、层积体和仪表面板。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汽车部件、家电OA部件等的表皮材的制造方法,提出了对含有氯化乙烯共聚物的组合物进行压延成型或挤出成型而得到片材后,对其进行真空成型而得到的氯化乙烯共聚物系真空成型物(参见专利文献I);以及通过将由含有聚丙烯树脂和烯烃类热 塑性弹性体的材料构成的片材用具有冲压面的阴模吸塑真空成型模具进行成型而得到表皮层的表皮材的制造方法(参见专利文献2)。另外,还提出有使用粉状热塑性合成树脂成型材料,通过薄壳模塑法制造表皮体的合成树脂表皮体的制造方法(参见专利文献3);以及一种带皱纹图案的热塑性弹性体成型物及其制造方法,其中,含有聚烯烃类树脂和乙烯 a-烯烃类共聚物橡胶的热塑性弹性体的粉末熔融附着在皱纹图案转印用金属模的内表面而在表面形成皱纹图案(参见专利文献4)。进而,还提出了使用聚氨酯弹性体通过喷雾方法形成的表皮材及其制造方法(参见专利文献5)。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公昭60-037784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公昭63-004776号公报专利文献3 :日本特公平02-012733号公报专利文献4 :日本特许第2517073号公报专利文献5 :日本特表平10-500366号公报专利技术概要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但是,专利文献I和2记载的技术中,片材因真空成型而被拉伸,导致出现板厚不均;模压加工后的压塑物被拉伸;压塑物的粒度变大;压塑物的深度变浅等问题。其结果,不仅触感受损,还存在外观受损的问题。专利文献3和4记载的技术中,根据成型品的形状,粉末的粘附方式发生变化,不能得到均匀的板厚,所以存在触感差的部分,并且存在脱模时不易将表皮从模具剥离的问题。专利文献5记载的技术中,难以对狭窄的部位进行喷涂,存在材料积留、板厚因挂液而不稳定、触感方面出现波动等问题。另外,为了在制品外观方面忠实地重现转印用金属模的凹凸形状,期待其是冲压重现性优异的表皮材。作为提高冲压重现性的方法,也考虑过使用钢材模具并采用注射成型,例如,成型为作为汽车用内装材的仪表面板用的表皮材时,作为汽车用内装材使用的现有的树脂材料的成型流动性低,所以在成型品的形状复杂、表面积大的情况下,存在无法在金属模中无间隙地填充满树脂材料的问题。另外,使用成型流动性高的材料的情况下,存在拉伸特性、撕裂强度等机械物理性能降低的问题。如此,难以满足仪表面板等所要求的成型流动性、机械物理性能、外观、触感和耐磨耗性等物理性能。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完成的,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成型流动性、机械物理性能、外观、触感和耐磨耗性优异的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及其成型品。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发现将含有特定量的(A) (D)的组合物交联而成且满足特定条件的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能够解决上述课题,从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其中,(A)为聚丙烯类树月旨,(B)为具有以共轭二烯单体单元为主体的嵌段和以乙烯基芳香族单体单元为主体的嵌 段至少各I个的嵌段共聚物的加氢物,(C)为软化剂,(D)为聚有机硅氧烷。即,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所示。[I]一种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其是将含有下述成分(A) (D)的组合物交联而成的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⑷聚丙烯类树脂100质量份、(B)具有以共轭二烯单体单元为主体的嵌段、以乙烯基芳香族单体单元为主体的嵌段至少各I个的嵌段共聚物的加氢物80 200质量份、(C)软化剂100 250质量份、和(D)聚有机硅氧烷5 20质量份,所述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满足下述条件(I) (5)(I)所述(B)成分中的所述乙烯基芳香族单体单元的含量为30 80质量%,(2)熔体流动速率(ASTM D1238、230°C、1. 2kg 载荷;MFR)为 35 85g/10 分钟,(3) JIS A 硬度为 60 90,(4)压缩永久变形(JIS K6262U00°C>22 小时)为 30 70%,(5)_30°C的拉伸伸度为80%以上。[2]如[I]所述的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其还满足下述条件⑴和(ii);⑴用毛细管流变仪在100/sec的剪切速度下得到的熔融粘度为30 200Pa sec ;(ii)用毛细管流变仪在1000/sec的剪切速度下得到的熔融粘度为10 40Pa sec。(其中,上述⑴和(ii)中用毛细管流变仪对熔融粘度的测定条件为加热温度230°C、料管直径9. 55mm、细孔管孔径丨.0mni(p、细孔管长10mm。)[3]如[I]或[2]所述的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其中,所述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通过动态粘弹性测定得到的tan 8峰温度在-25 40°C的范围存在至少I个。[4]如[I] [3]中任一项所述的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其中,所述交联而成的所述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中的(A)成分通过以邻二氯苯为溶剂的凝胶渗透色谱法(GPC)测定得到的聚苯乙烯换算重均分子量在5. OX IO4 2. OX IO5的范围。[5][I] [4]中任一项所述的热塑性弹性体组 合物,其中,所述(D)成分按JIS Z8803规定在25°C的运动粘度为5000cSt以上。[6][I] [5]中任一项所述的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其中,所述⑶成分的所述以共轭二烯单体单元为主体的嵌段是共聚物嵌段,其含有共轭二烯单体单元作为主体,并且含有乙烯基芳香族单体单元。[7][I] [6]中任一项所述的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其中,所述组合物还含有40 80质量份乙烯 a -烯烃类共聚物,所述乙烯 a -烯烃类共聚物含有乙烯单元和碳原子数为3 20的a -烯烃单元。[8]一种注射成型品,其含有[I] [7]中任一项所述的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9]一种片材,其由[8]所述的注射成型品形成。[10]一种汽车用内装材,其由[8]所述的注射成型品形成。[11]如[10]所述的汽车用内装材,其中,所述汽车用内装材的平均厚度为2mm以下,表面积为IOOOcm2以上。[12]一种层积体,其具有含[10]或[11]所述的汽车用内装材的层、和含芯材的层,所述含芯材的层层积在所述含汽车用内装材的层上,所述芯材是选自由聚丙烯、丙烯腈 丁二烯 苯乙烯(ABS)树脂、聚碳酸酯/丙烯腈 丁二烯 苯乙烯合金(PC/ABS合金)以及改性聚亚苯基醚树脂组成的组中中的至少一种。[13]如[12]所述的层积体,其中,在所述含汽车用内装材的层和所述含芯材的层之间进一步具有含有发泡材的层。[14]一种仪表面板,其具备[12]或[13]所述的层积体。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成型流动性、机械物理性能、外观、触感和耐磨耗性优异的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及其成型品。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仪表面板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的仪表面板的凸缘部周边的沿I1-1I'线的放大截面图。图3是显示实施例中的表皮材20的制作方法的过程的模式图。图4是实施例制作的2层结构的层积体IOa的截面简图。图5是实施例制作的3层结构的层积体IOb的截面简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根据需要参照附图对实施本专利技术的方式(以下简称为“本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下述的本实施方式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示例,并不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6.09 JP 2010-1322851.一种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其是将含有下述成分(A) (D)的组合物交联而成的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A)聚丙烯类树脂100质量份、(B)具有以共轭二烯单体单元为主体的嵌段和以乙烯基芳香族单体单元为主体的嵌段至少各I个的嵌段共聚物的加氢物80 200质量份、(C)软化剂100 250质量份、和(D)聚有机硅氧烷5 20质量份,所述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满足下述条件(I) (5)(1)所述(B)成分中的所述乙烯基芳香族单体单元的含量为30 80质量%,(2)基于ASTM01238、2301、1.21^载荷的条件的熔体流动速率1^1 为35 858/10分钟,(3)JIS A硬度为60 90,(4)基于JISK6262、100°C、22小时的条件的压缩永久变形为30 70%,(5)-30°C的拉伸伸度为80%以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其中,所述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还满足下述条件⑴和(ii)(i)用毛细管流变仪在100/sec的剪切速度下得到的熔融粘度为30Pa · sec 200Pa · sec ;( )用毛细管流变仪在1000/sec的剪切速度下得到的熔融粘度为IOPa · sec 40Pa · sec,其中,上述α)和αυ中利用毛细管流变仪进行熔融粘度测定的条件为加热温度 230°C、料管直径9. 55mm、细孔管孔径1.Ommcp、细孔管长10mm。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其中,所述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通过动态粘弹性测定得到的tan δ峰温度在-25 40°C的范围存在至少I个。4.如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口丰,柴山伸一,森勇树,小松香织,松浦始,
申请(专利权)人:旭化成化学株式会社,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