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双出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34412 阅读:1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04 18: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缆双出模具,包括模套和模芯,其要点是:模套与模芯分前后同轴依次设置在橡胶挤出机的相应部件上,模芯的前部相应部分位于模套的模芯孔中,且模套与模芯的相应部位之间形成绝缘包覆材料流道。模套的左挤出孔的轴线与右挤出孔的轴线所在的平面与模芯的左导线孔的轴线与右导线孔的轴线所在的平面重合。模芯的2个导线孔轴线之间的距离D大于模套的2个挤出孔轴线之间的距离d0.2至0.8毫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缆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缆双出模具
技术介绍
电缆模具是电缆生产线中的关键工装,其作用是与挤出机及辅助机配合,将绝缘包覆材料(如聚氯乙烯、橡胶等)均匀包覆到导体上(也即导体与包覆层同心)。现有的模具包括与挤出机接口连接的本体,本体的内孔中装有与之形成流道的流道套,流道套内孔再装配过线套。流道套通过法兰与本体后端固定连接;过线套通过后部螺母进行固定和轴向微量调节。过线套的前端用螺纹固定模芯,本体的前端孔中通过法兰盘或螺母固定有模套。模套与模芯之间形成流道出口,为了保证线缆绝缘层后度均匀,在本体上径向上4等分装有4只螺栓,用以径向调节模套。中国专利文献CN202093891U(专利申请号201120176432. X)公开了一种“一出二橡胶连续硫化生产线”,其模套制有并排的两个挤出孔30,因此在调节该模套时不仅要调节径向,还要以模套轴线为旋转轴进行周向调节,使模套的两挤出孔30的轴线所在的平面与相应的模芯的两个线缆出引29的轴线所在的平面重合。其次,由其说明书附3可以看出,模套的两个挤出孔30分别与模芯的两个线缆出引29相应同轴设置,因此当2个导体从模芯的两个线缆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缆双出模具,包括模套(5)和模芯(6),其特征在于:模套(5)整体呈圆柱形;模套(5)包括主体部(51)和挤出孔部(52);主体部(51)设有贯穿其前后的中央通孔(51?1);中央通孔(51?1)包括同轴设置的位于后部的模芯孔段(51?1?1)和位于前部的安装孔段(51?1?2);模芯孔段(51?1?1)呈前小后大的圆台形孔;主体部(51)的前部沿其周向等间隔角度设置有2至6个开口向前的插接孔(51?2);挤出孔部(52)固定设置在主体部(51)的中央通孔(51?1)的安装孔段(51?1?2)中;挤出孔部(52)设有开口向后的模芯头孔(52?3),模芯头孔(52?3)的后端口的直径与主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缆双出模具,包括模套(5)和模芯(6),其特征在于模套(5)整体呈圆柱形;模套(5)包括主体部(51)和挤出孔部(52);主体部(51)设有贯穿其前后的中央通孔(51-1);中央通孔(51-1)包括同轴设置的位于后部的模芯孔段(51-1-1)和位于前部的安装孔段(51-1-2);模芯孔段(51-1-1)呈前小后大的圆台形孔;主体部(51)的前部沿其周向等间隔角度设置有2至6个开口向前的插接孔(51-2); 挤出孔部(52)固定设置在主体部(51)的中央通孔(51-1)的安装孔段(51-1-2)中;挤出孔部(52)设有开口向后的模芯头孔(52-3),模芯头孔(52-3)的后端口的直径与主体部(51)的模芯孔段(51-1-1)的前端口的孔径相对应;模芯头孔(52-3)由后向前呈径向缩小设置;模芯头孔(52-3)与主体部(51)的模芯孔段(51-1-1)共同构成模套(5)的模芯孔(53); 挤出孔部(52)的中部沿左右依次设有形状结构相同的贯穿其前后的2个挤出孔(52-1),2个挤出孔(52-1)按其所处的左右位置的不同分为左挤出孔(52-la)和右挤出孔(52-lb);各挤出孔(52-1)的后端口分别与模芯头孔(52-3)的前端口相应部位平滑连接;2个挤出孔(52-1)以经过模套(5)的轴线的铅垂设置的平面左右对称设置;2个挤出孔(52-1)轴线之间的距离大于挤出孔(52-1)的孔径O.1至O. 3毫米; 挤出孔部(52)中部设有水平连通2个挤出孔(52-1)的贯穿挤出孔部(52)前后的连接缝(52-2),且连接缝(52-2)以2个挤出孔(52-1)的轴线所在的平面为对称面;连接缝(52-2)上下向的距离为O.1至O. 3毫米; 模芯(6)的后部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骏陆海建杨西迎秦宏涛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船用电缆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