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杨梅保鲜技术,具体方法为采前施钙肥、覆地膜;采后浸钙涂膜处理和使用纳他霉素、仲丁胺等抑霉剂;降低贮藏温度,温度越接近0℃,贮藏效果越好;采用小包装分装、衬垫、吸渗露水措施,包装中的堆放层数以小于10层为宜;采用低温薄膜气调贮藏(MAP),含2%CO↓[2]和4%O↓[2]的初始气体浓度。用0.1%1-MCP(1-甲基环丙烯)为乙烯抑制剂。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的杨梅保鲜期达到16天以上,好果率90%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杨梅保鲜技术(一)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果的保鲜贮藏
,具体为杨梅保鲜技术。(二)
技术介绍
杨梅是中国的特产水果,浙江是主要的杨梅产区,栽培面积广、产量大、品质优。杨梅果实酸甜多汁、风味浓郁、营养价值高,并且具有多种保健作用。杨梅的成熟期很短,主要产量集中在6月中、下旬的十几天时间内,适逢高温高湿的梅雨季节,由于果实柔软多汁、外果皮很薄、柱状突起易受伤害,而且采后呼吸旺盛、所以极不耐贮藏和运输,采后损失非常大,同时制约了各种杨梅制品的生产,严重影响了当地果农的经济收入和当地农村的经济发展。已经有人对杨梅保鲜做过研究。张望舒等在《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2005,31(4):417-424)上发表了“不同成熟度杨梅果实采后呼吸速率、乙烯释放速率和品质的变化”论文,该文研究了不同成熟度杨梅果实采后呼吸速率、乙烯释放速率和品质的变化;茅林春等在《中国农业科学》(2004,37(10):1532-1536)上发表了“1-MCP对杨梅果实采后生理和品质的影响”论文,研究结果表明,杨梅果实经1-MCP处理后,0℃下可保鲜13d,20℃下可保鲜5d;1-MCP对0℃下贮藏后期的果实呼吸强度和相对电导率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但对乙烯释放量和品质的影响不明显;沈莲清等在《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3,15(4):232-235)上发表了“杨梅的MAP气调保鲜技术研究”论文,研究表明以10%CO2+5%O2+85%N2的气调包装效果为最好,杨梅经冷藏9d后仍有较高品质,好果率达80%以上;-->应铁进在《食品科学》(1994(4):58~60)上发表了“杨梅鲜果简易低温运输模拟试验”论文,该文采用杨梅预冷后装箱,箱内夹冰的方法保持低温,以模拟振动方法完成模拟运输过程,包装箱内衬25mm聚苯乙烯泡沫板。试验表明:运输后杨梅品质:机械伤为0%,霉变1.34%,色泽为深红,口感较脆、酸甜适口。文献5为本专利申请人的研究成果,研究了杨梅果实的生长生理、采后生理、温度、机械损伤等,对杨梅果实衰老机理的影响的果实软化机理等,以及MAP、抑霉剂、乙烯吸收剂、浸钙涂膜、采前施钙肥和喷钙、采前覆地膜等方法在杨梅保鲜中的应用。浙江万里学院申请了“种杨梅保鲜剂及节能贮运中的保鲜方法”专利,CN1582684,该专利涉及的杨梅保鲜剂,包括A和B两类物质,A类物质针对杨梅果实上附带的霉菌、酵母菌等,B类物质针对杨梅贮藏中某些厌氧菌而配置,其特征是A类物质的保鲜剂有山梨酸、脱氢醋酸钠、纳它霉素;B类物质为微生物代谢产物,如乳酸链球菌素(Nisin)、溶菌酶。浙江万里学院的马子骏申请了“杨梅的贮藏保鲜方法”专利,CN1513334,其由以下步骤组成:(一)在淀粉中掺入10~30%ClO2粉末,制成缓释小包;(二)杨梅采后预冷和预处理;(三)杨梅装盒后和缓释小包一起装入保鲜袋并封口;(四)贮藏于冰温库。其优点在于:成本低、操作方便,保存后的杨梅质量好、保质期长,保鲜期达20天以上,适合于各地区杨梅的贮运和销售。(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提供一种杨梅保鲜技术,采用采前预处理、通过筛选抑霉剂和选择气调条件,使杨梅保鲜期达到16天以上,好果率达90%以上。专利技术人在读博士期间,研究了杨梅果实的生长生理、采后生理、温度、机械损伤等,对杨梅果实衰老机理的影响的果实软化机理等,以及MAP、抑霉剂、乙烯吸收剂、浸钙涂膜、采前施钙肥和喷钙、采前覆地膜等方法在杨梅保鲜中的应用。对杨梅的主要致腐真菌进行了分离和鉴定,鉴定表-->明,炭色曲霉、黄绿青霉、梅黄斑刀孢霉、交链孢霉、意大利青霉、扩张青霉这六种丝状真菌为杨梅主要致腐真菌。这六种果腐菌的PG和CX活力均呈现较高水平,显示了较强的侵染和致腐能力。对此,专利技术人研究了杨梅果实抑霉剂,开发出纳他霉素、仲丁胺和柠檬酸为主要成份的抑霉剂,可以明显减少杨梅果实贮藏中的腐烂和损失,延长保鲜时间,提高好果率。本专利技术的杨梅果实,选用采前预处理,采前在杨梅树下覆膜控制果实水份;采前施钙肥提高果实硬度;本专利技术采用抑霉剂喷涂果实,延长保鲜期,筛选的抑霉剂为纳他霉素30-100ppm(I),或者纳他霉素30-100ppm和仲丁胺100-300ppm的1∶1混合物(II),或者纳他霉素30-100ppm和0.05%~0.1%柠檬酸的1∶1混合物(III),或者纳他霉素30-100ppm、仲丁胺100-300ppm和0.05%~0.1%柠檬酸三种物质的1∶1∶1混合物(IV);本专利技术采用抑霉剂与钙剂混合后进行喷涂处理果实,以调节杨梅果实的呼吸和增加果实硬度,延长保鲜期,具体方法为抑霉剂(I),或抑霉剂(II),或抑霉剂(III),或抑霉剂(IV)与含0.5%~1.5%CaCl2和0.5%~1.5%果胶的涂膜溶液混合喷涂,0.5%~1.5%CaCl2和0.5%~1.5%果胶的比例为1∶1;本专利技术采用低温薄膜气调贮藏技术应用于杨梅保鲜,初始浓度为CO22%和O24%;或者采用低温薄膜气调贮藏,并添加有乙烯吸收剂,初始浓度为CO22%和O24%,乙烯抑制剂为0.1%1-甲基环丙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杨梅保鲜技术,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采后杨梅果实直接进行分级、挑选;或杨梅果实采前预处理,采后进行分级、挑选;(2)将挑选后的杨梅果实用抑霉剂喷涂处理,然后分装到小盒子;抑霉剂为纳他霉素30-100ppm,或者纳他霉素30-100ppm和仲丁胺100-300ppm的1∶1混合物,或者纳他霉素30-100ppm和0.05%~0.1%柠檬酸的1∶1混合物,或者纳他霉素30-100ppm、仲丁胺100-300ppm和0.05%~0.1%柠檬酸三种物质的1∶1∶1混合物;(3)采用低温薄膜气调贮藏,盒子内的初始浓度为CO22%和O24%;-->或者采用低温薄膜气调贮藏,盒子内的初始浓度为CO22%和O24%,乙烯抑制剂为0.1%1-甲基环丙烯;(4)预冷后于0℃~2℃贮藏和运输。本专利技术杨梅果实,先进行采前预处理:采前5天树下覆膜控制采收前下雨引起的果实水份过度吸收,然后对采后杨梅果实分级、挑选。本专利技术的杨梅果实的采前预处理:采前施过磷酸钙+碳酸钙(固体重量比为1∶1);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特点:在鉴定了杨梅果实腐败微生物的基础上,筛选抑霉剂,用筛选的抑霉剂喷涂杨梅果实,明显减少杨梅果实贮藏中的腐烂和损失,使用简便;在研究杨梅果实的生长生理、采后生理及温度的影响的基础上,将采前施钙肥、喷涂钙、薄膜气调包装和乙烯吸收剂应用于杨梅保鲜中,即采用采前施钙肥,果实喷涂钙剂,提高果实硬度,并采用树下覆膜控制采收前下雨引起的果实水分过度吸收,提高果实硬度;采用薄膜气调包装(MAP),延长杨梅的保鲜时间;在贮运过程中,为减少杨梅损伤,采用小包装分装,小包装盒子内设置衬垫,堆放层数小于10层,贮藏和运输时,极大地减少了杨梅的机械伤,并针对性地开发了杨梅专用防机械伤保鲜大包装;本专利技术杨梅保鲜技术,杨梅保鲜期达到16天以上,好果率90%以上。(四)具体实施方案 下面的实施例可以使本专业技术人员更全面地理解本专利技术,而不是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将采后的杨梅果实进行分级、挑选;将抑霉剂30~100ppm纳他霉素和100~300ppm仲丁胺1∶1混合均匀,喷涂杨梅果实;然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杨梅保鲜技术,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1)采后杨梅果实直接进行分级、挑选;或杨梅果实先采前预处理,采后进行分级、挑选;(2)将挑选后的杨梅果实用抑霉剂喷涂处理,然后分装到小盒子;抑霉剂为纳他霉素30-100ppm,或 者纳他霉素30-100ppm和仲丁胺100-300ppm的1∶1混合物,或者纳他霉素30-100ppm和0.05%~0.1%柠檬酸的1∶1混合物,或者纳他霉素30-100ppm、仲丁胺100-300ppm和0.05%~0.1%柠檬酸三种物质的1∶1∶1混合物;(3)采用低温薄膜气调贮藏,盒子内的初始浓度为CO↓[2]2%和O↓[2]4%;或者采用低温薄膜气调贮藏,并添加有乙烯吸收剂,盒子内的初始浓度为CO↓[2]2%和O↓[2]4%,乙烯抑制剂为0.1%1-甲基环丙烯 ;(4)预冷后于0℃~2℃贮藏和运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杨梅保鲜技术,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1)采后杨梅果实直接进行分级、挑选;或杨梅果实先采前预处理,采后进行分级、挑选;(2)将挑选后的杨梅果实用抑霉剂喷涂处理,然后分装到小盒子;抑霉剂为纳他霉素30-100ppm,或者纳他霉素30-100ppm和仲丁胺100-300ppm的1∶1混合物,或者纳他霉素30-100ppm和0.05%~0.1%柠檬酸的1∶1混合物,或者纳他霉素30-100ppm、仲丁胺100-300ppm和0.05%~0.1%柠檬酸三种物质的1∶1∶1混合物;(3)采用低温薄膜气调贮藏,盒子内的初始浓度为CO22%和O24%;或者采用低温薄膜气调贮藏,并添加有乙烯吸收剂,盒子内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励建荣,王向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工商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6[中国|杭州]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