纱线处理装置、纺纱单元以及纺纱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527790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04 09: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纱线处理装置、纺纱单元以及纺纱机。接头台车具有吸嘴模块(46)和走车架(50)。吸嘴模块(46)具有绕轴转动的臂(102);设置于臂(102)、吸引纱线的纱头的吸嘴;将臂(102)支撑为能够绕轴转动的转动支撑部(106),利用吸嘴一边吸引并捕捉纱头、一边使臂(102)旋转来移送该纱头。这里,吸嘴模块(46)相对于走车架(50)拆装自如地被安装,因此在实施维护作业时,能够容易地从走车架(50)拆卸,并能够容易地安装于走车架(5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纱线处理装置、纺纱单元以及纺纱机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与处理纱线的纱线处理装置相关的技术,例如已知日本特开2010-77577号公报所述的接头台车。此类纱线处理装置具备吸引捕捉纱头并将其移送的纱头捕捉部。纱头捕捉部具备绕轴旋转的臂、设置于臂的吸引口部(吸嘴)、以及将臂支撑为能够旋转的支撑部。上述纱线处理装置,例如为了防止因飞花的堆积等而产生动作不良,而对纱头捕捉部定期进行清扫等维护。上述纱线处理装置的纱头捕捉部没有充分考虑分拆,而是被直接固定保持于接头台车的走车架(carriage frame)等的基座部。因此,在维护作业中安装及拆卸纱头捕捉部时,分拆范围广,就连纱头捕捉部的周边部位也需要分拆等,所以所花时间和人力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简便地实施维护作业的纱线处理装置、纺纱单元以及纺纱机。纱线处理装置是实施纱线的处理的纱线处理装置,具备纱头捕捉部和基座部。纱头捕捉部具备绕轴旋转的臂;设置于臂、用于吸引纱线的纱头的吸引口部;以及将臂支撑为能够绕轴旋转的支撑部。纱头捕捉部一边利用吸引口部吸引并捕捉纱头一边使臂旋转,来移送该纱头。基座部保持纱头捕捉部。纱头捕捉部相对于底座安装成拆装自如。该纱线处理装置,在实施维护作业时,能够容易地将纱头捕捉部从基座部拆卸,并能够容易地将其安装于基座部。因此能够简便地进行维护作业。纱线处理装置具备驱动机构。驱动机构设置于基座部,使臂绕轴旋转。相对于驱动机构拆装自如地安装纱头捕捉部。就连相对于驱动机构,也能够容易地拆卸以及安装纱头捕捉部,从而能够更加简便地实施维护作业。基座部具有框架。纱头捕捉部将支撑部拆装自如地固定于框架。框架具有将其一部分切除而形成的开口部。支撑部与开口部的至少一部分卡合。由此,在安装纱头捕捉部时,通过使支撑部卡合于开口部,能够简便地进行纱头捕捉部相对于框架乃至基座部的定位。此时,支撑部也可与具有沿开口部的形状形成、与该开口部卡合的卡合部件。开口部优选以其开口端侧扩展的方式形成于框架。由此能够容易地使支撑部卡合于开口部。纱线处理装置具备配管。配管连接于支撑部,与吸引口部连通。优选支撑部侧的管端部所延伸的方向与开口部所开口的方向相互大致平行。能够在将支撑部相对于开口部进行卡合以及解除卡合的同时,进行配管相对于支撑部的安装以及拆卸。框架具有第一翻折部。第一翻折部形成为板状,并且翻折框架的端部而成。纱头捕捉部优选支撑部被拆装自如地固定于框架的第一翻折部。由此,能够加强框架,提高框架的强度。支撑部具有固定板,该固定板包含翻折端部而成的第二翻折部。固定板可以是以框架的第一翻折部与固定板的第二翻折部相互重叠的方式抵接于框架,并拆装自如地固定于该框架。纱线处理装置还具备接头部。接头部设置于基座部,连接被切断的纱线的纱头彼此。纱头捕捉部一边吸引并捕捉纱头一边将该纱头向接头部引导。在还具备接头部的纱线处理装置中,能够容易地进行纱头捕捉部的拆卸及安装,从而能够简便地实施维护作业。优选纱头捕捉部,相对于该纱头捕捉部的支撑部,从纱道所在的一侧向基底部拆装自如。由此,在安装及拆卸纱头捕捉部时,能够降低分拆纱头捕捉部周围部位的必要性。纱线处理装置还具备设置于基座部的移动单元,以能够在生成纺纱的多个纺纱单元间移动。由此,能够使纱线处理装置作为能够对多个纺纱单元的任意单元实施纱线处理的作业台车发挥作用。纺纱单元具备上述纱线处理装置、牵伸纱条来形成纤维束的牵伸装置、对由牵伸装置牵伸出的纤维束进行纺织来生成纺纱的纺纱装置、将纺纱卷绕成卷装的卷绕装置。纺纱机具备多个上述纺纱单元。在此类纺纱单元以及纺纱机中,也能够容易地进行纱头捕捉部的拆卸以及安装,从而能够简便地实施维护作业。纺纱装置可以是利用回旋气流对由牵伸装置牵伸出的纤维束进行纺织来生成纺纱的空气纺纱装置。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纺纱机的主视图。图2是图1的纺纱机的纺纱单元的侧视图。图3是表示图1的吸嘴模块的前方侧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图1的吸嘴模块的后方侧的立体图。图5A及图5B是用于说明图1的吸嘴模块的安装的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最佳实施方式。本说明书中,“上游”及“下游”是指纺纱时纱线的行走方向上的上游及下游。图1所示的纺纱机I具有并设的多个纺纱单元2。该纺纱机I具有接头台车3、风机箱80以及原动机箱5。在设置纺纱机I的车间里,从图1中的纺纱机I看,在纸面的近前侦仪纺纱机I的前面侧)设置有沿纺纱单元2的排列方向延伸的作业者通路。作业者能够从作业者通路侧进行各纺纱单元2的操作、监视等。如图1所示,各纺纱单元2按照从上游向下游的顺序,依次具备牵伸装置7、空气纺纱装置(纺纱装置)9、纱线松弛消除装置12、上蜡装置14以及卷绕装置28。纺纱单元2中,牵伸装置7设置于纺纱机I的框体6的上端附近,从牵伸装置7送来的纤维束8通过空气纺纱装置9被纺纱。从空气纺纱装置9送出的纺纱10在通过了后述的清纱器52后,由纱线松弛消除装置12被送到更下游,并由上蜡装置14进行上蜡。之后,纺纱10被卷绕装置28卷绕,由此形成卷装45。牵伸装置7对纱条15进行拉伸而形成纤维束8。如图2所示,牵伸装置7具有四个辊对,即后辊对16、第三辊对17、架设龙带18的中间辊对19、以及前辊对20。各辊对16、17、19以及20的下辊,借助来自原动机箱5的动力或设置于各个纺纱单元2的未图示的电动机的动力而被驱动。各辊对16、17、19以及20错开转速地被驱动,其结果是,能够延伸从上游侧供给的纱条15来形成纤维束8,并送往下游侧的空气纺纱装置9。空气纺纱装置9利用回旋气流对纤维束8加捻,生成纺纱(纱线)10。空气纺纱装置9虽省略详细说明及图示,但具备纤维引导部、回旋流发生喷嘴、中空引导轴体。纤维引导部将从牵伸装置7送出的纤维束8引向形成于空气纺纱装置9内部的纺纱室。回旋流发生喷嘴配置于纤维束8的路径的周围,使纺纱室内产生回旋流。利用该回旋流,使纺纱室内的纤维束8的纤维头反转回旋。中空引导轴体将被纺纱的纺纱10从纺纱室向空气纺纱装置9的外部引导。在空气纺纱装置9的下游,设置有纱线松弛消除装置12。该纱线松弛消除装置12具有以下功能对纺纱10施加规定的张力来从空气纺纱装置9拉出的功能;在由接头台车3进行接头等时使从空气纺纱装置9送出的纺纱10滞留来防止纺纱10松弛的功能;以及调节张力以免卷绕装置13侧的张力的变动向空气纺纱装置9侧传递的功能。如图2所示,纱线松弛消除装置12具备松弛消除辊(存纱辊)21、纱线钩挂部件22、上游侧导纱器23、电动机25、下游侧导纱器26、以及存纱量传感器27。纱线钩挂部件22以能够与纺纱10卡合(钩挂)的方式构成,在与纺纱10卡合的状态下与松弛消除辊21 —体旋转,从而能够在该松弛消除辊21的外周面卷绕纺纱10。松弛消除辊21将一定量的纺纱10卷绕在外周面上进行存积。松弛消除辊21被电动机25旋转驱动。卷绕于该松弛消除辊21的外周面的纺纱10,通过松弛消除辊21的旋转,将松弛消除辊21以缠紧的方式卷绕,对位于比松弛消除装置12更靠上游侧的纺纱10进行拉拽。即,使处于将纺纱10卷绕于外周面的状态的松弛消除辊21以规定的旋转速度旋转,从而纱线松弛消除装置12能够对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纱线处理装置,其实施纱线的处理,其特征在于,具备:纱头捕捉部,该纱头捕捉部具有臂、吸引口部以及支撑部,上述臂绕轴旋转,上述吸引口部设置于上述臂、用于吸引上述纱线的纱头,上述支撑部将上述臂支撑为能够绕上述轴旋转,该纱头捕捉部一边利用上述吸引口部吸引并捕捉上述纱头,一边使上述臂旋转,来移送上述纱头;以及基座部,该基座部将上述纱头捕捉部保持成拆装自如,上述基座部具有框架,上述框架具有将其一部分切除而形成的开口部,上述纱头捕捉部的上述支撑部被拆装自如地固定于上述框架,上述支撑部与上述开口部的至少一部分卡合。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9.21 JP 2011-2063691.一种纱线处理装置,其实施纱线的处理,其特征在于, 具备 纱头捕捉部,该纱头捕捉部具有臂、吸引口部以及支撑部,上述臂绕轴旋转,上述吸引口部设置于上述臂、用于吸引上述纱线的纱头,上述支撑部将上述臂支撑为能够绕上述轴旋转,该纱头捕捉部一边利用上述吸引口部吸引并捕捉上述纱头,一边使上述臂旋转,来移送上述纱头;以及 基座部,该基座部将上述纱头捕捉部保持成拆装自如, 上述基座部具有框架,上述框架具有将其一部分切除而形成的开口部, 上述纱头捕捉部的上述支撑部被拆装自如地固定于上述框架,上述支撑部与上述开口部的至少一部分卡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纱线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设置于上述基座部、用于使上述臂绕上述轴旋转, 上述纱头捕捉部相对于上述驱动机构安装成拆装自如。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纱线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支撑部具有卡合部件,该卡合部件沿着上述开口部的形状形成、与该开口部卡合。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纱线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开口部以其开口端侧扩展的方式形成于上述框架。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纱线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配管,该配管连接于上述支撑部、与上述吸引口部连通, 上述配管中的上述支撑部侧的管端部所延伸的方向、与上述开口部所开口的方向,相互大致平行。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纱线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上田健一丰田贵大
申请(专利权)人: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