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含Ti耐蚀合金锻件抗腐蚀性能的锻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527409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04 08: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耐蚀合金锻造加工领域,公开一种提高含Ti耐蚀合金锻件抗腐蚀性能的锻造方法,在自由锻锤上进行耐蚀合金的锻造成型;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将耐蚀合金加热至1180±20℃保温时间≥2小时;终锻温度≥900℃;锻造比≥2;第二步:将耐蚀合金加热至1050±20℃,保温时间≥0.5小时,终锻温度控制在900~980℃之间,锻造比≥1.5;第三步:将耐蚀合金加热至1000±20℃,保温时间≥0.5小时,终锻温度控制在900℃以上,锻造比≥1.2,锻造为成品。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逐步降低最后两火次加热温度,综合控制加热温度、变形量和终锻温度的匹配,生产出来的含Ti耐蚀合金锻件,TiC细小弥散分布在基体中,材料晶界纯净,提高了含Ti耐蚀合金锻件的耐腐蚀性能和工程装备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耐蚀合金锻造加工领域,具体涉及。
技术介绍
耐蚀合金指高含Cr (17% 25%)、Ni (20% 50%)、Mo (2% 5%)的合金,其典型组织为全奥氏体组织。耐蚀合金的主要性能特点为合金含量耐各种介质和混合溶液的腐蚀,主要应用于耐腐蚀的工程装备中,如石油化工、烟气脱硫、煤化工、盐化工、油气田开采等管道、反应器、塔器等。耐蚀合金为提高工程应用性能通常会在合金中添加一定量的Ti,目的是使Ti与C结合,防止C与Cr、Fe等形成M (Cr、Fe) 23C6析出相,该相会大大降低合金耐腐蚀性能。目前含Ti耐蚀合金锻件多应用在腐蚀比较严重的工矿条件下,产品规格多、单品种批量小,多采用自由锻造方法锻造成型。一般工艺如下 将耐蚀合金加热至1180±20°C,在锻造设备上直接锻造成型,锻造至温度较低时,就回炉再次加热至1180±20°C,再出炉锻造,直到达到要求的尺寸为止。锻后将含Ti耐蚀合金锻件加热到TiC的形成温度进行稳定化处理。这时TiC形成在耐蚀合金的晶界上,相比形成M (Cr、Fe) 23C6而言,耐腐蚀性能有较大改善,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工程应用问题。但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以前能源工业不加工的劣质原料,现在越来越成了主要原料,原料品质变差对工矿设备的腐蚀变的更加苛刻。在炼油设备中含硫化氢含量比较高。温度比较高时,这种在晶界形成的TiC会出现晶间腐蚀,导致工件逐渐失去强度而报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出,使其能克服目前含Ti耐蚀合金锻件TiC分布在晶界上这个缺点,通过控制含Ti耐蚀合金锻造过程中,最后两火次的加热温度和变形量,控制含Ti耐蚀合金锻件中TiC的形成和分布,使其弥散分布在材料机体中,提高含Ti耐蚀合金锻件的耐腐蚀性能,提高工程装备的使用寿命。本专利技术为完成上述专利技术任务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在自由锻锤上进行耐蚀合金的锻造成型;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 将耐蚀合金加热至1180±20°c保温时间彡2小时;终锻温度彡9000C ;锻造比彡2,该步骤的目的在于将耐蚀合金的铸态组织改变为锻态组织; 第二步 将耐蚀合金加热至1050±20°C,保温时间彡O. 5小时,终锻温度控制在90(T98(TC之间,锻造比> 1.5;该步骤的目的在于,在锻造过程中充分形成TiC。并充分进行再结晶,使锻造过程中形成的TiC在再结晶过程中部分分布在机体中,同时锻件初步锻造成型;第三步 将耐蚀合金加热至1000±20°C,保温时间彡O. 5小时,终锻温度控制在900°C以上,锻造比彡1. 2,锻造为成品,该工序目的在于,降低加热温度至TiC的形成温度,在该温度下上一步形成的TiC不会溶解,而在该温度下进行变形时,组织在锻造变形过程中发生再结晶,晶界重新分布,从而将上一步锻造时形成的TiC包裹在晶体内部,此加热制度与锻造变形的配合实现了 TiC在机体内部的弥散分布。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含Ti耐蚀合金锻造加工时,采用逐步降低最后两火次加热温度,综合控制加热温度、变形量和终锻温度的匹配,生产出来的含Ti耐蚀合金锻件,TiC细小弥散分布在基体中,材料晶界纯净,提高了含Ti耐蚀合金锻件的耐腐蚀性能和工程装备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条件下,含Ti耐蚀合金中TiC的分布示意图。图2是采用本专利技术条件下,含Ti耐蚀合金中TiC的分布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加以说明 采用“中频炉+A0D+ESR”三联工艺生产含Ti的N1-Fe-Cr-Mo合金,其化学成分为C O. 015% ;Si 0. 35% ;Mn :0. 8% ;S :0. 005% ;P :0. 030% ;Cr :22. 5% ;N1:36. 0% ;Mo :4. 5% ;Ti 0.71%,余量为Fe,钢锭规格为Φ 260mmX 810mm,从钢锭冒口端锯除IOOmm后,分别锯200mm长两件。所述N1-Fe-Cr-Mo合金为使用比较普遍的合金产品。在2吨自由锻锤上锻造成型。详细工艺如下 第一步 将规格为Φ260mmX 200mm耐蚀合金加热至1180±20°C ;保温2小时,出炉锻造。锻后尺寸为159*159*420mm四方。锻造比为2. 1,终锻温度为920°C。第二步 将规格为159*159*420mm的耐蚀合金锻坯回炉,加热温度1050±20°C,保温I小时,出炉锻造。锻后尺寸为130*130*630mm四方。锻造比为1. 5,终锻温度为920°C。第三步 将规格为130*130*630mm的耐蚀合金锻坯回炉,加热温度1000±20°C,保温I小时,出炉锻造。锻后尺寸为114*113*820mm四方。锻造比为1. 3,终锻温度为910°C。第四步 锻后工件按照正常程序进行稳定化退火;将锻后工件置入退火炉中,960°C ±10°C保温3小时,出炉水冷,工件冷至100°C以下出水。对工件进行组织分析,晶界上纯净,无链状分布的TiC存在于晶界上,TiC已经弥散分布在耐蚀合金的金属基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提高含Ti耐蚀合金锻件抗腐蚀性能的锻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自由锻锤上进行耐蚀合金的锻造成型;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将耐蚀合金加热至1180±20℃保温时间≥2小时;终锻温度≥900℃;锻造比≥2,该步骤的目的在于将耐蚀合金的铸态组织改变为锻态组织;第二步:将耐蚀合金加热至1050±20℃,保温时间≥0.5小时,终锻温度控制在900~980℃之间,锻造比≥1.5;该步骤的目的在于,在锻造过程中充分形成TiC,并充分进行再结晶,使锻造过程中形成的TiC在再结晶过程中部分分布在机体中,同时锻件初步锻造成型;第三步:将耐蚀合金加热至1000±20℃,保温时间≥0.5小时,终锻温度控制在900℃以上,锻造比≥1.2,锻造为成品,该工序目的在于,降低加热温度至TiC的形成温度,在该温度下上一步形成的TiC不会溶解,而在该温度下进行变形时,组织在锻造变形过程中发生再结晶,晶界重新分布,从而将上一步锻造时形成的TiC包裹在晶体内部,此加热制度与锻造变形的配合实现了TiC在机体内部的弥散分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含Ti耐蚀合金锻件抗腐蚀性能的锻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自由锻锤上进行耐蚀合金的锻造成型;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 将耐蚀合金加热至1180±20°c保温时间彡2小时;终锻温度彡9000C ;锻造比彡2,该步骤的目的在于将耐蚀合金的铸态组织改变为锻态组织; 第二步 将耐蚀合金加热至1050±20°C,保温时间彡O. 5小时,终锻温度控制在90(T98(TC之间,锻造比> 1.5 ;该步骤的目的在于,在锻造过程中充分形成TiC,并充分进行再结晶,使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俊峰宁天信范芳雄李墨王新鹏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双瑞特种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