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械加工刀具,特别涉及一种加工钛合金用立铣刀。
技术介绍
目前,在钛及钛合金加工中,由于这种金属材料具有导热率低、加工硬化严重、弹性模量低、化学活性高等特性,被视为难加工材料。在铣削加工中,普通硬质合金立铣刀很难胜任,其难加工性在生产中便成为棘手的难题。由于在加工过程产生大量的切削热,且大部分残留在刀具内,致使刀具迅速磨损,钛合金零件表面会产生加工硬化现象,影响抗疲劳强度和零件几何尺寸精度。在重载切削加工中,又由于钛合金的低弹性模量,会导致变形与振动,如在高温条件下加工,钛具材料与刀具有发生化学反应的趋向,这会加速刀具磨损,缩短刀具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用以加工钛合金及高温合金的理想刀具。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加工钛合金用立铣刀,刀体采用Co含量为10% 12%的超细微粒硬质合金,其刃部设有四条不等分的切削刃,四枚切刃之间的夹角分别是86°、94°、86°和94°,螺旋角为30° 50°,铣刀芯厚是直径的60% 65%,径向前角为5-10°,后角为11-13°,径向后角为圆弧形结构;轴向前角为5° ,后角为7° ,端刃向心角为1. 5° ,两刃过中心,分屑槽与轴线呈60-70°夹角,延至外径刃0.25-0. 35mm处,刀尖有0. 12-0. 15x45°的尖角保护;所述的切削刃经钝化处理,钝化程度为R0. 005mm,刃口表面涂有(Al、Ti)N涂层。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加工钛合金用立铣刀,与现有技术相t匕,具有这样的有益效果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加工钛合金用立铣刀的,其特征在于:刀体采用Co含量为10%~12%的超细微粒硬质合金,其刃部设有四条不等分的切削刃,四枚切刃之间的夹角分别是86°、94°、86°和94°,螺旋角为30°~50°,铣刀芯厚是直径的60%~65%,径向前角为5?10°,后角为11?13°,径向后角为圆弧形结构;轴向前角为5°,后角为7°,端刃向心角为1.5°,两刃过中心,分屑槽与轴线呈60?70°夹角,延至外径刃0.25?0.35mm处,刀尖有0.12?0.15x45°的尖角保护;所述的切削刃经钝化处理,钝化程度为R0.005mm,刃口表面涂有(Al、Ti)N涂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工钛合金用立铣刀的,其特征在于刀体采用Co含量为10% 12%的超细微粒硬质合金,其刃部设有四条不等分的切削刃,四枚切刃之间的夹角分别是86°、94°、86°和94°,螺旋角为30° 50°,铣刀芯厚是直径的60 % 65 %,径向前角为5_10 °,后角为11-13°,径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卫峰,刘国栋,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伊达工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