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四轴连动工装,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工装固定后不能转动、工作面尺寸不可调、适用范围窄的问题。该四轴连动工装包括活动连接于固定盘(11)上的工装连接体(1),设置在工装连接体(1)上端面、与其活动连接的模具端面固定机构,以及通过调节丝杆(2)与工装连接体(1)活动连接、用于支撑模具曲面的模具曲面支撑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结构简单、实现方便,而且基于连动方式,应用该工装进行加工时,无需频繁调整机床刀位,提高了加工效率,保证了产品质量;另一方面,该工装的工作面可调扩大了其适用范围。因此,适合推广应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四轴连动工装
本技术涉及是一种工装,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四轴连动工装。
技术介绍
工装是指制造过程中所用的各种工具的总称,它包括刀具/夹具/模具/量具/ 检具/辅具/钳工工具/工位器具等,工装根据不同生产、加工的需要,其主要分为专业工 装、通用工装以及标准工装。目前,应用工装对模具进行加工生产作业中,工装与模具固定后不能转动,当对模 具进行加工过程中,涉及到不同面、不同角度的加工时,必须依靠机床刀位的调整来实现, 必要时,还需调整模具的定位角度,加剧了机加工操作的繁琐性,降低了加工效率;而且,模 具加工过程中,加工均较为复杂,频繁调整机床刀位容易造成加工失误率上升,导致产品质 量下降,废品率增加。另一方面,现有工装工作面的尺寸基本上是固定的,一种工装仅适用 于与其工作面尺寸相匹配模具的加工,工厂往往需要配备大量的工装用于生产加工,不可 避免地增加了生产成本和维护费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的四轴连动工装。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四轴连动工装,包括活动连接于固定盘上的工装连接体,设置在工装连接体上端 面、与其活动连接的模具端面固定机构,以及通过调节丝杆与工装连接体活动连接、用于支 撑模具曲面的模具曲面支撑机构。具体的说,所述模具端面固定机构包括至少一个设置在工装连接体上端面,并与 其活动连接的固定件,沿固定件的轴向设置的调节槽,以及设置该调节槽内、用于固定固定 件的紧固件。进一步的,所述工装连接体上端面设有沿垂直于调节槽的方向贯穿其上端面的 “T”形槽,而在固定件的底面设有与紧固件固为一体、并与“T”形槽相匹配的“T”形凸体,所 述固定件则通过“T”形槽与“T”形凸体之间的配合连接与工装连接体连接。同时,所述模具曲面支撑机构包括紧贴于工装连接体侧面的支撑件,以及垂直于 该支撑件、具有螺纹孔的连接体;所述工装连接体下端沿其轴线设置有倒“U”形槽,所述连 接体插入该倒“U”形槽内,而调节丝杆则穿过连接体上的螺纹孔。再进一步的,所述支撑件呈“V”字形,且其两边夹角为30°至150°。更进一步的,所述固定件数目为两个,并分别位于调节丝杆的两侧。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所述工装连接体上端面为平整的矩形,其下端面为 曲面弧形结构,而所述倒“U”形槽的开口端则位于工装连接体的下端面。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I)本技术主要由工装连接体、模具端面固定机构以及模具曲面支撑机构三 部分构成,工装连接体用于连接于机床的固定盘上,二者之间的连接方式为活动连接,工装 连接体可相对于机床的固定盘转动,从而实现连动,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工装固定后不能转 动,对模具不同面或不同角度加工时,需要机床刀位调整的缺陷,极大地提高了加工效率, 保证了加工质量;(2)本技术中模具端面固定机构和模具曲面支撑机构均为可调机构,通过调 节丝杆,可对模具曲面支撑机构进行垂直方向的调节,从而调整工装的工作面尺寸,另一方 面,还可调节固定件的水平位置,以适应不同模具的端面尺寸,扩大了工装的应用范围,减 少了工装的成本和维护费用;(3)本技术中固定件通过“T”形槽和“T”形凸体之间的配合活动连接于工装 连接体上,其调节方便、快捷;(4)本技术不仅结构简单、实现方便,而且所用材料均为市面上常见的材料, 其造价也十分低廉,为其大范围的推广运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图。图3为本实用型的局部示意图。上述附图中,附图标记对应的名称为1-工装连接体,2-调节丝杆,3-固定件, 4-调节槽,5-紧固件,6- “T”形槽,7- “T”形凸体,8-支撑件,9-连接体,10-倒“U”形槽, 11-固定盘。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实 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现有技术中,用于辅助模具加工的工装功能单一、较高效率低、适用范围较窄,难 以满足现代工业生产需求,因此,功能多样、使用范围广、加工效率高的工装就愈来愈受到 企业和技术人员的欢迎。本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四轴连动工装,该工装结构如图1所示,其 主要包括工装连接体1、模具端面固定机构以及模具曲面支撑机构三部分。其中,工装连接 体I上端面为平整的矩形,其下端面为曲面弧形结构,其侧面与机床固定盘11活动连接,以 确保工装连接体I可以相对于固定盘11转动,需要说明的是,此种活动连接方式为现有技 术,如通过螺栓进行连接,然后再调节螺栓实现工装连接体I的转动,其实现方式多种多 样,在此不再累述。工装连接体相对于机床的固定盘转动,从而实现连动,克服了现有技术 中工装固定后不能转动,对模具不同面或不同角度加工时,需要机床刀位调整的缺陷,极大 地提高了加工效率,保证了加工质量。具体的说,模具端面固定机构包括至少一个设置在工装连接体I上端面,并与其 活动连接的固定件3,沿固定件3轴向设置的调节槽4,以及设置该调节槽4内、用于固定固定件3的紧固件5 ;其中,固定件3数目为两个,并分别设置在工装连接体I的两端。模具 端面固定机构与工装连接体I的具体连接情况为工装连接体I上端面设有沿垂直于调节 槽4的方向贯穿其上端面的“T”形槽6,而在固定件I的底面设有与“T”形槽6相匹配的 “T”形凸体7,固定件3则通过“T”形槽6与“T”形凸体7之间的配合连接与工装连接体I 连接。作为一种优选结构,紧固件5与“T”形凸体7固为一体结构,紧固件5穿过调节槽4, 其一端位于调节槽4的正上方,作为调节枢纽,另一端连同“T”形凸体7位于调节槽4正下 方、并深入“T”形槽6内,以此调整固定件的水平位置,以适应不同模具的端面尺寸,进一步 扩大了工装的应用范围。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调节丝杆2穿过工装连接体,模具曲面支撑机构通过调节 丝杆2与工装连接体I活动连接,通过调节调节丝杆2,使得模具曲面支撑机构在垂直方向 移动,从而调整工装的工作面尺寸,以适应不同模具的端面尺寸,扩大了工装的应用范围, 减少了工装的成本和维护费用。本实施例中,模具曲面支撑机构包括紧贴于工装连接体I侧面的支撑件8,以及垂 直于该支撑件8、具有螺纹孔的连接体9。支撑件8和工装连接体I的具体连接方式为在 工装连接体I下端沿其轴线设置有倒“U”形槽10,且该倒“U”形槽10的开口端位于工装连 接体I的下端面,连接体9插入该倒“U”形槽10内,而调节丝杆2则穿过连接体9上的螺 纹孔。调整调节丝杆2即可实现支撑件8的上下移动。为了确保支撑效果,支撑件8呈“V”字形,且其两边夹角为30°至150°,作为一 种优选方式,支撑件两边的夹角以45°为佳。按照上述实施例,即可很好的实现本技术。权利要求1.四轴连动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活动连接于固定盘(11)上的工装连接体(1),设置在工装连接体(I)上端面、与其活动连接的模具端面固定机构,以及通过调节丝杆(2)与工装连接体(I)活动连接、用于支撑模具曲面的模具曲面支撑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轴连动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端面固定机构包括至少一个设置在工装连接体(I)上端面、并与其活动连接的固定件(3),沿固定件(3)的轴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四轴连动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活动连接于固定盘(11)上的工装连接体(1),设置在工装连接体(1)上端面、与其活动连接的模具端面固定机构,以及通过调节丝杆(2)与工装连接体(1)活动连接、用于支撑模具曲面的模具曲面支撑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刚,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新志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