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式离心制砂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98935 阅读:2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9 18: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卧式离心制砂机,包括底座以及安装于底座的制砂机本体和驱动装置,制砂机本体包括机壳和位于所述机壳内沿水平轴转动连接于机壳侧壁并由所述驱动装置驱动转动的叶轮,机壳还设置有进料口和出料口,叶轮悬臂式设置,进料口自叶轮外端轴向给料,占地面积较小,物料在叶轮内滞留时间短,加工效率高,利用叶轮高速旋转的离心力作用将物料抛出撞击破碎,对叶轮阻力小,动力消耗少,叶轮磨损较轻,使用寿命久,与现有的卧式离心制砂机相比能耗较低,可提高单位时间给料量,产量较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卧式离心制砂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工程机械,尤其涉及一种卧式离心制砂机。
技术介绍
制砂机是一种用于硬质物料破碎和整形的机械,广泛的应用于人工制砂、矿山和 建筑业中,主要有立轴式制砂机和卧式制砂机,立轴式制砂机的叶轮沿水平面转动,轮轴受 力较均衡,运行较平稳,其原理是将物料送入高速旋转的叶轮内,在高速离心力的作用下抛 出撞击于机壳并反弹,使物料位于叶轮和机壳之间形成涡流,料与料之间产生多次高速撞 击和摩擦而粉碎,最后从出料口排出,由于叶轮径向尺寸一般大于其轴向尺寸,而且叶轮与 机壳之间留有较大容腔,使得整个设备占地面积较大,使用不便,而且物料送入叶轮中心 处,所受离心力自外部向中心逐渐减小至0,使物料位于叶轮内滞留时间较长,加工效率低; 卧式制砂机的叶轮轮轴水平设置,叶轮位于竖直平面转动,整个设备占地面积小,现有的卧 式制砂机进料口设置于叶轮的转动平面上,位于叶轮的斜上方,送料时物料在重力作用下 进入机壳内主要通过叶轮的锤击作用破碎,叶轮磨损较快,需定期维护,使用成本高,而且 物料首先与叶轮叶片外端接触,对叶轮转动形成较大阻力,动力消耗大,能耗高,单位时间 给料量受限,加工效率低。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需要一种新型的制砂机,以提高加工效率,降低能耗。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卧式离心制砂机,占地面积小,物料在叶 轮内滞留时间短,加工效率高,对叶轮阻力小,动力消耗少,叶轮磨损较轻,使用寿命久,与 现有的卧式离心制砂机相比能耗较低,可提高单位时间给料量,产量较高。本技术的卧式离心制砂机,包括底座以及安装于底座的制砂机本体和驱动装 置,所述制砂机本体包括机壳和位于所述机壳内沿水平轴转动连接于机壳侧壁并由所述驱 动装置驱动转动的叶轮,所述机壳还设置有进料口和出料口。进一步,所述叶轮通过轮轴和轴承组件呈悬臂式转动连接于机壳,所述进料口自 叶轮外端轴向给料;进一步,所述机壳内壁与叶轮转动上抛方向相对的设置有耐冲击层;进一步,所述耐冲击层由多个坡形板排列构成;进一步,所述叶轮包括轮盘、叶片和压盘,所述叶片为沿径向布置并沿圆周均匀排 列卡接于轮盘和压盘之间固定形成笼式结构的多个T形板,所述压盘为环形板并通过螺栓 紧固连接于轮盘,轮盘和压盘上对应叶片设置有径向槽及卡槽;进一步,所述进料口包括进料斗和连通进料斗至压盘内孔处的输料弯管;进一步,所述出料口设置于机壳底壁,出料口呈漏斗状;进一步,所述轴承组件包括固定于机壳的轴承座和同轴的安装于轴承座的用于连 接轮轴的至少两个轴承;进一步,所述驱动装置为电机,电机输出轴与轮轴通过皮带轮和皮带传动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卧式离心制砂机,其叶轮悬臂式设置, 进料口自叶轮外端轴向给料,占地面积较小,物料在叶轮内滞留时间短,加工效率高,利用 叶轮高速旋转的离心力作用将物料抛出撞击破碎,对叶轮阻力小,动力消耗少,叶轮磨损较 轻,使用寿命久,与现有的卧式离心制砂机相比能耗较低,可提高单位时间给料量,产量较 闻。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 卧式离心制砂机,包括底座I以及安装于底座I的制砂机本体2和驱动装置3,所述制砂机 本体2包括机壳21和位于所述机壳21内沿水平轴转动连接于机壳21侧壁并由所述驱动 装置3驱动转动的叶轮22,所述机壳21还设置有进料口 23和出料口 24。本实施例中,所述叶轮22通过轮轴25和轴承组件26呈悬臂式转动连接于机壳 21,所述进料口 23自叶轮22外端轴向给料,物料在重力作用下下落进而偏离叶轮22的中 心,可受到较大离心力的作用而抛出,在叶轮22内滞留时间短,利于提高生产效率,物料对 叶轮22阻力小,动力消耗少,与现有的卧式离心制砂机相比能耗较低,可提高单位时间给 料量,提高生产效率。本实施例中,所述机壳21内壁与叶轮22转动上抛方向相对的设置有耐冲击层,如 图所示,叶轮22顺时针转动,耐冲击层设置于机壳21顶壁和左侧壁,与叶轮22转动上抛方 向相对,不仅可作为机壳21的防护层,避免其受物料的撞击和摩擦而损坏,而且还可通过 设置不同材料和结构的耐冲击层以提高物料的反弹力和控制反弹方向,提高料与料之间撞 击力和撞击次数,提高加工质量。本实施例中,所述耐冲击层由多个坡形板27排列构成,位于机壳21左侧壁的坡形 板27的坡面斜向上设置,位于机壳21顶壁的坡形板27的坡面斜向后设置,反弹方向为向 叶轮22抛回,利于料与料之间产生撞击和摩擦。本实施例中,所述叶轮22包括轮盘221、叶片和压盘223,所述叶片为沿径向布置 并沿圆周均匀排列卡接于轮盘221和压盘223之间固定形成笼式结构的多个T形板222,所 述压盘223为环形板并通过螺栓紧固连接于轮盘221,轮盘221和压盘223上对应叶片设置 有径向槽及卡槽,轮盘221为圆盘并同轴固定连接于轮轴25,物料进入笼式结构叶片内后 在重力作用下落入T形板222之间的间隙,进而在叶轮22高速转动的离心力作用下径向抛 出,结构设计较合理,T形板222的T形头部卡接于卡槽内,定位可靠,叶轮22结构稳定。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料口 23包括进料斗231和连通进料斗231至压盘223内孔处 的输料弯管232,输料弯管232固定安装于机壳21,输料弯管232位于机壳21内的一端同 轴的插入压盘223内孔并与压盘223之间留有间隙,进料斗231固定于输料弯管232位于机壳21外侧的一端。本实施例中,所述出料口 24设置于机壳21底壁,出料口 24呈漏斗状,如图所示, 机壳21左侧壁与叶轮22之间形成供物料飞撞的较大空间,出料口 24设置于机壳21左侧 壁与叶轮22之间,使物料在重力作用下落入出料口 24排出,出料口 24设置为漏斗状能使 较大范围的散落的物料沿出料口 24壁滑落排出。本实施例中,所述轴承组件26包括固定于机壳21的轴承座261和同轴的安装于 轴承座261的用于连接轮轴25的至少两个轴承262,形成至少两个径向支撑点,利于保证轮 轴25的同轴度,降低震颤。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3为电机,电机输出轴与轮轴25通过皮带轮4和皮带 5传动连接,可缓和冲击和振动,运行平稳,无噪音。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 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 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 围,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卧式离心制砂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以及安装于底座的制砂机本体和驱动装置,所述制砂机本体包括机壳和位于所述机壳内沿水平轴转动连接于机壳侧壁并由所述驱动装置驱动转动的叶轮,所述机壳还设置有进料口和出料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卧式离心制砂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以及安装于底座的制砂机本体和驱动装置,所述制砂机本体包括机壳和位于所述机壳内沿水平轴转动连接于机壳侧壁并由所述驱动装置驱动转动的叶轮,所述机壳还设置有进料口和出料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离心制砂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通过轮轴和轴承组件呈悬臂式转动连接于机壳,所述进料口自叶轮外端轴向给料。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卧式离心制砂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内壁与叶轮转动上抛方向相对的设置有耐冲击层。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卧式离心制砂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耐冲击层由多个坡形板排列构成。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卧式离心制砂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包括轮盘、叶片和压盘,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巢德明刘福余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大爱建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