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冲击的钻尾螺丝成型机,包含有一送料装置、一承料装置与一成型装置所组成,该承料装置具有一承料转盘并相对位于该送料装置较低处的一侧,并设使一滑轨以水平且倾斜设置于该送料装置与承料装置间,使物料由该送料装置经滑轨滑至承料装置的承料转盘中,随该承料转盘同步旋转,并经成型模具冲压成型;该滑轨以水平偏斜设置于该送料装置及承料装置之间,可避免坯料卡制情形,其可增加承料转盘周圆的承料口数目,配合一个具二子模的成形模,由控制承料转盘的转动角度,在承料转盘转动的单次时间内,以加倍产出或可提供坯料塑性变形时间,提高产量、成型质量与模具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系涉及一种机械制造领域的钻尾螺丝成型机,特别涉及一种复冲击的钻尾螺丝成型机。
技术介绍
一般现有的钻尾螺丝成型机的成型结构,请配合图1~图3所示,大都包含有一送料装置10、一承料装置20与一成型装置30所组成,该承料装置20具有一承料转盘21并相对位于该送料装置10较低处的一侧,并设使一滑轨12以水平且倾斜设置于该送料装置10与承料装置20间,该成型模具30系于承料转盘21下方相对置设一动作模座31,该动作模座31预设位置处固设一卡制块32,以供一止动模33夹置定位于该动作模座31上,在止动模33上设具有二卡槽34可供二成型模35容置,且该成型模35的子模36设有成型口37以供相互冲压胚料成型;使螺丝胚料由该送料装置10的振动送料盘11与滑轨12滑至承料装置20的承料转盘21中,随该承料转盘21同步旋转,并将螺丝胚料送入成型装置30两相互冲合的成型模35,籍以冲压成型。但本创作者发现,前述的钻尾螺丝成型机的成型结构中,该滑轨12与承料转盘21两者呈径向接设,因此该滑轨12与该承料转盘21圆周呈90°,使得螺丝胚料的输送路径下滑至滑轨12出口后并进入承料转盘21缺口22,先以90°方向移动再随该承料转盘21旋转而沿其圆周位移。然而,该螺丝胚料容易因该滑轨12与承料转盘21两者接设角度过小而卡制于该滑轨出口121及转盘缺口22之间,造成承料转盘21旋转不顺畅,进而影响马达的寿命,且该缺口22因长时间受胚料非正常情况的卡制,容易因磨损而逐渐扩大产升间隙,以致发生无法承接胚料而掉落的情形;另,该成型模具30两相互冲合的成型模35,其中,该成型模35上一般为一具成型口37的单一子模36,或在一止动模33上设置有二子模36,然该单一子模36一次仅能进行一支胚料的冲压成型,无法达成量化效果,而该二子模36需分别设置定位,较耗时造成组装不便性,对于进一步提高量化生产的目标,还具有改良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冲击的钻尾螺丝成型机,以达到避免转角所造成胚料卡制的情形,同时减少组件损坏与磨耗情况,另由调整控制承料转盘的转动角度,使其转动角度变大,以可于单次时间内送入二支胚料,并经该相同型态的成型模相互冲合成型,以可达量化的效果。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通过提供一种复冲击的钻尾螺丝成型机,由于调整控制承料转盘的转动角度变小,使可送入一支螺丝胚料以一成型模冲压一半成型状,当转盘再次转动而送入另一成型模时,成型模又在该处重复冲压,使该处成型为完整的钻尾端,即是以一模具二子模分次成型,遂可增加塑性变形时间与成型质量,并提高模具使用寿命。本技术是采用以下技术手段实现的一种复冲击的钻尾螺丝成型机,其主要包括振动装置、滑轨、承料装置,以将螺丝胚料送入成型模具冲压成型,所述的滑轨的一端朝下倾设于该送料装置及承料装置之间,使该滑轨的上、下端分别衔接于该送料装置的送料盘出料口及承料装置处,且该滑轨条与该承料装置的承料转盘圆周呈一偏斜角度接设;所述的成型模具,为一体成型并设有二子模,且各该子模设有相同或不同型态的成型口;所述的滑轨与所述的承料转盘之间以一偏斜角度接设。前述的该承料转盘的周圆形成棘轮状并具有数个承料口。前述的转轴座的侧边螺固定位座,该定位座设有相垂直的顶端孔及鸠尾槽。前述的顶端孔内螺设穿插弹性组件的顶端定位杆,该定位杆下端设有顶端定位块。前述的的鸠尾槽可插置侧端定位座上的鸠尾块,该侧端定位座下螺设有穿插弹性组件侧端定位杆,该侧端定位杆的一端设有侧端定位块。该二子模,其可控制承料转盘以预定角度旋转,使能在相对二组模具冲合的单位时间内一次送入两支螺丝胚料,使该胚料末端被二成型模的成型口同时冲压成型为钻尾端。该二子模,分别为先后成型顺序的成型口,配合控制承料转盘以预定角度旋转,使可送入一支螺丝胚料以一成型模冲压一半成型状,当转盘再次转动而送入另一成型模时,成型模又于该处重复冲压,使该处成型为完整的钻尾端。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和有益效果1、减少卡制情形由于本技术滑轨系以偏斜方式设置于该送料装置及承料装置之间,且该滑轨系与该承料装置的承料转盘圆周呈一偏斜角度接设,使胚料得顺利进入该承料装置的承料转盘承料口处,即可减少因转角路径所造成胚料卡制情形。2、可达量化效果由于本技术承料转盘增加承料口与成型模具有二子模的设计,同时调整控制承料转盘的转动角度,使可在单次时间内送入二支螺丝胚料,并经该二成型模冲压成型,使可在单次时间内产出二支螺丝,以达量化的效果。3、提高成型品质由于本技术承料转盘增加承料口与成型模其有二子模的设计,且该成型模具有不同型态的二子模,同时调整控制承料转盘的转动角度,使可分次成型出完整的钻尾螺丝,以提高塑性变形时间,据以提高成型质量的功效。4、提高模具使用寿命由于本技术滑轨与该承料装置的承料转盘圆周呈一伪斜角度接设,除可减少胚料卡制,同时可减少胚料磨耗承料口的情事,另该成型模的分次成型方式,同样可减少单一模具冲击所造成的模耗率,整体确可达提高模具使用寿命的功效。5、具组装便利性由于本技术的成型模像一体具设有二子模,可避免多次且繁复的三组装程序,以提升组装便利性。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成型机的外观侧视图;图2为现有送料装置的俯视图;图3为现有成型模具的组件分解图;图4为本技术送料装置的俯视图;图5为本技术成型模具的组件分解图;图6为本技术未冲压成型的模具状态图;图7为本技术冲压成型的动作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未冲压成型的模具状态图;图9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冲压成型的动作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的外观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压迫钻尾螺丝的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侧端定位座的示意图;图13为本技术定位座的侧面剖示图;图14为钻尾螺丝的外观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加以说明请参阅图4和图5所示,为本技术复冲击的钻尾螺丝成型机,其主要构成与动作方式大致与现有结构相同,经振动送料装置40、滑轨43、承料装置50,以将螺丝胚料送入成型装置60冲压成型,其中,该成型装置60在承料装置50的承料转盘51下方相对设置一动作模座61,该模座61上设有一容置槽611以供一卡制块62锁固定位,并可供一止动模63夹置定位于该模座61上,该止动模63具有一卡槽631可供一成型模64容置,该成型模64具有子模641,且该子模641设有成型口642以供相互冲压胚料成型,而其主要改良在于该滑轨43,其一端朝下倾设于该送料装置40及承料装置50之间,使该滑轨43的上、下端431、、432分别衔接于该送料装置40的送料盘41出料口42及承料装置50处,且该滑轨43与该承料装置50的承料转盘51圆周呈一偏斜角度接设;该承料转盘51,其周圆形成棘轮状并具有数个承料口52,且该承料口52数目较现有的承料转盘的缺口数目为多,具有24个承料口52;该成型模64,为一体成型设有二子模641,且各该子模641设有相同或不同型态的成型口642;为进一步了解本技术构造特征、运用技术手段及所预期达成的功效,请参阅图6、图7所示,当螺丝胚料由送料装置40的出料口42沿该滑轨43下滑互承料转盘51承料口52处,由于螺丝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复冲击的钻尾螺丝成型机,其主要包括:振动装置、滑轨、承料装置,以将螺丝胚料送入成型模具冲压成型,其主要特征在于: 所述的滑轨的一端朝下倾设于该送料装置及承料装置之间,使该滑轨的上、下端分别衔接于该送料装置的送料盘出料口及承料装置处,且该滑轨条与该承料装置的承料转盘圆周呈一偏斜角度接设; 所述的成型模具,为一体成型并设有二子模,且各该子模设有相同或不同型态的成型口; 所述的滑轨与所述的承料转盘之间以一偏斜角度接设。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淑惠,
申请(专利权)人:吴淑惠,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