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占生专利>正文

多功能攻套丝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9602 阅读:2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攻套丝机,它由机座56、机壳55和电机54等组成。电机54带动机壳55上的主轴1旋转,主轴1通过机壳55上的丝套2与丝母3配合运行,主轴1上的圆盘挡铁6和正反向气阀开关19、20相碰使机壳55上的变位气顶11工作,迫使主轴1上齿合滑套9错位,完成正反运行,更换工具21(即丝攻或板牙),即可完成攻丝或套丝工序。本攻套丝机结构简单、功能多、耗能低、体积小、易维修、使用方便的、既能攻丝又能套丝。(*该技术在200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多功能攻套丝机,属于生产各种螺丝的机加工设备。现有的攻丝机和套丝机均为独立的设备,如我国工厂使用的Q19-50型攻丝机和S19-50型套丝机等,它们由机座、机身、传动机构、电机、电磁制动机构、丝杠和气压装置等组成。电机带动传动机构,传动机构完成离合、制动、换向,以丝杠牙距控制行程,从而完成攻丝或套丝。其不足之处是用途单一,结构复杂,体积大,耗能高,维修困难。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功能多、耗能低、体积小、易维修、使用方便的、既能攻丝又能套丝的攻套丝机。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攻套丝机由机座、机壳、电机等组成。电机带动机壳上的主轴旋转,主轴通过机壳上的丝套与丝母配合运行,主轴上的圆盘挡铁和正反向气阀开关相碰使机壳上的变位气顶工作,迫使主轴上齿合滑套错位,完成正反运行,通过夹具变换实现既可攻丝又可套丝的多功能攻套丝机。本技术的优点是由于将攻丝机和套丝机组合在一起,通过夹具变换实现既可攻丝又可套丝的多功能攻套丝机,同时减少了原有攻丝机或套丝机的自动控制电路,并由传动机构、换向机构和装夹机构等代替原有的电磁离合制动机构,因此,体积小,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本技术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附图说明图1多功能攻套丝机总体结构及其传动机构示意图。图2多功能攻套丝机换向机构示意图。图3多功能攻套丝机装夹机构示意图。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图1为多功能攻套丝机总体结构及其传动机构示意图。本攻套丝机由换向机构、传动机构和装夹机构等组成。传动机构由电机54、皮带轮30、37、三角带36、一轴31、双联滑轮29、二轴32、变速齿轮45、46、正向齿轮28、正向滑动齿轮24、常合齿轮27、三轴33、反向齿轮47、反向滑动齿轮23和主轴1等组成。一轴31安装在机壳55的两端,并配有轴承34。一轴31中间与可变速双联滑轮29配合,双联滑轮29与变速拨叉73配合,变速拨叉73与拨叉孔74配合,拨叉孔74设在机壳55上。双联滑轮29与二轴32上的变速齿轮45、46变速配合,一轴31的轴头配有皮带轮30。二轴32两端通过轴承34与机壳55配合,二轴32中间配有正向齿轮28、常合齿轮27。常合齿轮27与三轴33常合,两端配有轴承34,并与机壳55连接。三轴33上的反向齿轮47与主轴1的反向滑动齿轮23常合。主轴1上的正向滑动齿轮24或二轴32上的正向齿轮28常合。主轴1中间设有齿合滑套9,以改变主轴1的转换方向。齿合滑套9与拨叉10配合。主轴1的一端装有轴套25,与机壳55滑动配合,然后与主轴1圆盘挡铁6相连,以改变主轴前进或后退,圆盘挡铁6与气阀开关19、20相配。主轴1的另一端装有丝套2,与丝母3配合,丝母3与机壳55用压铁26固定。主轴1两端配有工具21(即丝攻或板牙)。电机54上的皮带轮37通过三角带36传送到一轴31上的皮带轮30,并带动一轴31上的双联滑轮29,双联滑轮29带动二轴32上的变速齿轮45、46选配接合。二轴32上设有正向齿轮28,正向齿轮28带动主轴1上的正向滑动齿轮24,使主轴1上的正向滑动齿轮24正转。二轴32上设有常合齿轮27,带动三轴33。三轴33上设有反向齿轮47,反向齿轮47带动主轴1上的反向滑动齿轮23,使主轴1上的反向滑动齿轮23反转。主轴1上设有一个正向滑动齿轮24为正转,主轴1上设有一个反向滑动齿轮23为反转,主轴1上同时有两个不同方向的旋转齿轮,正向滑动齿轮24和反向滑动齿轮23同在一根轴上,两轮间配有齿合滑套9,齿合滑套9用滑键与主轴1滑动配合,齿合滑套9受拨叉10控制。拨叉10受变位气顶11控制。变位气顶11受正反向气阀开关19、20控制。正反向气阀开关19、20受圆盘挡铁6控制。圆盘挡铁6碰开正向气阀开关20,拨叉10拨动齿合滑套9与正向滑动齿轮24结合,分离反向滑动齿轮23,主轮1为正转,反之为反转。图2为多功能攻套丝机换向机构示意图。换向机构由机座56、机壳55、电机54、电机座38、气泵57、变位气顶11、变位气顶座50、气阀开关12、19、20、固定螺丝59、60、61、62、63、64、65、66、67、68、69、71、分气筒72、管接头5、7、8、16、40、44、45、高压胶管4、17、41、42、43、52、53、气泵座58、调整板51、变速手柄70等组成。机壳55用螺丝60固定在机座56上。气泵57用螺丝68固定在机座56下面的气泵座58上。用于改变齿合滑套9位置的变位气顶11用螺丝63固定在机壳55变位气顶座50上。调整板51用螺丝59固定在机壳55上。正向气阀开关20、反向气阀开关19分别用螺丝69固定在调整板51上,用以调整攻套丝的距离。气泵57的气体通过高压胶管53进入分气筒72,分气筒72的气体通过高压胶管43送入手动气压开关12。手动气压开关12通过高压胶管17、52进入气顶13的管接头8、16,然后进入气顶13。分气筒72的气体通过管接头44进入高压胶管4接在气阀开关19、20的通路上。正向气阀开关20通过管接头40进入高压胶管42,再进入变位气顶11的管接头7,反向气阀开关19通过高压胶管41进入变位气顶11的管接头5,然后进入变位气顶11。图3为多功能攻套丝机装夹机构示意图。装夹机构由机座56、机壳55、皮带轮30、37、三角带36、龙门架35、活动夹具15、固定夹具75、气顶13、手动气阀开关12、开关座39、49、电机起动开关48、变速手柄70、分气筒72、分气筒座18等组成。机座56的两端用螺丝60连接到龙门架35上。龙门架35中间装有活动夹具15、固定夹具75。龙门架35用螺丝64固定气顶13。手动气阀开关12用螺丝66固定在机座56上的手动气阀开关座39上。分气筒72上的管接头44用高压胶管43连通手动气阀开关12,又通过高压胶管17进入分气筒72,手动气阀开关12通过高压胶管17进入气顶13的压力管接头8,以压紧或放松工件14,气顶13的回路管接头16通过高压胶管52回到手动气阀开关12。根据工件的技术要求调整下列各部位求长度时,调整气阀开关19、20的距离;求工件14的丝扣时,更换丝套2和丝母3,并相应地更换工具21(即丝攻或板牙),这样,即可完成攻丝或套丝工序。本多功能攻套丝机的工作过程如下1.起动气泵57,保持所需的气压6公斤左右。2.起动电机54,选定所需的主轴转速100-140转/分左右。3.根据工件14需要,更换活动夹具15和固定夹具75,将工件放入活动夹具15和固定夹具75内,手操纵手动气阀开关12,使气阀开关12的气体通过高压胶管77进入气顶13,迫使夹具15下行,夹牢工件。电机54带动机壳55上的主轴1旋转,主轴1通过机壳55上的丝套2与丝母3配合运行。主轴1上的圆盘挡铁6和正向气阀开关20、反向气阀开关19相碰使机壳55上的变位气顶11工作,迫使主轴1上齿合滑套9错位,完成正反运行,更换工具21(即丝攻或板牙),即可进行攻丝或套丝工序。主轴1带动圆盘挡铁6,圆盘挡铁6碰上正向气阀开关20,正向气阀开关20通气,反向气阀开关19关闭,气体通过高压胶管42使进入变位气顶11工作,带动连杆22,连杆22带动拨叉10,拨叉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功能攻套丝机,通常包括机座56、机壳55、电机54和电磁离合制动机构,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以换向机构、传动机构和装夹机构代替原有的电磁离合制动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占生王文治张保光
申请(专利权)人:刘占生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