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多钩片式换向片的整流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91274 阅读:2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8 20: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制造整流子产品的铜壳,所述铜壳具有一个中轴孔,环绕所述铜壳的一个端面成型有若干均匀分布的片爪,相邻所述片爪之间成型有凹槽,所述铜壳的内壁上位于每一个所述片爪的轴向位置处成型有至少两组钩体,每一组所述钩体向着所述铜壳的径向突出,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钩体具有一个沟槽,所述沟槽具有两个相对的侧壁,所述侧壁向着所述铜壳的径向方向开放延伸。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具有铜壳制造出来的整流子产品,这样的结构设计使得有效的增加了所述铜壳对所述绝缘基体的径向抓附力,提高了换向片的稳定性,进一步保证了该铜壳制成的整流子适用于高转速马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机构件,具体涉及一种整流子。
技术介绍
整流子被广泛运用于电机马达中,主要包括换向片、换向片之间的绝缘凹槽以及与换向片结合的绝缘基体等,其中很多换向片通过设置在其自身的内钩片结构与绝缘基体结合固定。在设计换向片的内钩结构时要综合考虑内钩与绝缘基体的结合力、内钩的强度、 内钩形状等因素。中国专利文献CN2665996Y公开了一种具有多钩片式换向片的整流子,该整流子包括绝缘筒体和分布与绝缘筒体周面并与绝缘筒体结合的若干换向片,所述换向片与筒体结合的内壁具有钩片,各换向片之间通过绝缘槽相互绝缘,所述换向片每个具有至少两组在绝缘筒体的轴线方向排列的钩片,每组钩片包括从根部叉开的端部钩片和中间钩片,其中中间钩片为两个相对的C形或者两个中间钩片向着与本组钩片邻近的整流子的端部伸展。该专利文献公开的整流子相对于无钩片的整流子来说改进了整流子的成型工艺并且结合力稍有提高,但是该整流子在使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以下缺陷该整流子的铜壳上的两个中间钩片无论是相对的C形还是两个向着与本组钩片邻近的整流子的端部伸展的K形,两个中间钩片之间都具有很大的空隙,在运转过程中容易使换向片中间部分发生变形,从而影响马达的使用寿命;另外,该两组钩片的侧壁平行铜壳母线,从而使得钩片与绝缘体接合力较小,在电机速度较高时容易产生跳片和飞片现象,因此该种整流子只适用于低速马达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整流子产品由于钩片结构不甚合理而导致的整流子易于变形以及适用范围较窄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与绝缘基体之间结合牢固且不易变形的适用范围较广的侧壁具有钩片的整流子产品。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多钩片式换向片的整流子,包括铜壳,所述铜壳具有一个中轴孔,环绕所述铜壳的一个端面成型有若干均匀分布的片爪,相邻所述片爪之间成型有凹槽,所述铜壳的内壁上位于每一个所述片爪的轴向位置处成型有至少两组钩体,每一组所述钩体向着所述铜壳的径向突出,每组所述钩体具有一个沟槽,所述沟槽具有两个相对的侧壁,所述侧壁向着所述铜壳的径向方向开放延伸。所述沟槽为锥形。两个所述侧壁靠近所述沟槽底部的一端相交为一条直线。两个所述侧壁远离所述沟槽底部的一端为斜面。所述斜面包括平直段和与所述平直段连接的弧形段。所述弧形段向着所述铜壳的开口端方向延伸。所述斜面与其所在处对应的所述换向片的所在面的夹角为锐角α。所述夹角α为60度。相邻两组所述钩体之间成型有环绕所述铜壳的环形凹槽。所述片爪在靠近其与所述铜壳结合处的端部的内侧成型有沿所述铜壳径向延伸的凸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具有多钩片式换向片的铜壳具有以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具有多钩片式换向片的铜壳,包括铜壳,所述铜壳具有一个中轴孔, 环绕所述铜壳的一个端面成型有若干均匀分布的片爪,相邻所述片爪之间成型有凹槽,所述铜壳的内壁上位于每一个所述片爪的轴向位置处成型有至少两组钩体,每一组所述钩体向着所述铜壳的径向突出,每组所述钩体具有一个沟槽,所述沟槽具有两个相对的侧壁,所述侧壁向着所述铜壳的径向方向开放延伸。由于每组钩体具有一个沟槽,保证了铜壳与模塑后的绝缘基体之间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使得绝缘基体与所述铜壳之间的结合力增大, 有利于防止跳片和飞片现象的产生,适用于电机速度较大的高速马达;同时,每组所述沟槽具有两个相对的侧壁,所述侧壁向着所述铜壳的径向方向开放延伸,这样的结构设计使得有效的增加了所述铜壳对所述绝缘基体的径向抓附力,进一步保证了该铜壳制成的整流子适用于电机速度较大的高速马达。优选地,所述沟槽为锥形,锥形的沟槽在有利于绝缘基体插入所述沟槽内。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具有多钩片式换向片的铜壳,两个所述侧壁靠近所述沟槽底部的一端相交为一条直线。两个所述侧壁靠近所述沟槽底部的一端相交为一条直线,为线接触, 线接触相对于点接触来说,结合牢固,增大了所述沟槽的强度。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具有多钩片式换向片的铜壳,两个所述侧壁远离所述沟槽底部的一端为斜面。这样的结构使得所述斜面与绝缘基体的结合中,换向片的径向和轴向的拉力增大了,防止了马达高速转动时整流子的跳片和飞片现象的发生,提高了整流子的使用寿命。优选地,所述斜面包括平直段和与所述平直段连接的弧形段,平直段和弧形段结合, 增大了接触面积,增大 了绝缘基体与所述铜壳的结合力。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弧形段向着所述铜壳的开口端方向延伸。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具有多钩片式换向片的铜壳,所述斜面与其所在处对应的所述换向片的所在面的夹角为锐角α。所述斜面与其所在处对应的所述换向片的所在面的夹角为锐角α,相比于直角,增大了两组钩体与绝缘基体的径向和轴向的拉力,从而提高了换向片的稳定性,不易发生变形,提高了利用该铜壳制成的整流子的使用寿命。其中,当α为60° 时,效果最好。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具有多钩片式换向片的铜壳,相邻两组所述钩体之间成型有环绕所述铜壳的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增大了换向片与所述绝缘基体的的结合力,防止换向片的轴向窜动,进一步防止了跳片和飞片现象的发生。附图说明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具有多钩片式换向片的铜壳的立体图;图2-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具有多钩片式换向片的铜壳的俯视图;图2-2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具有多钩片式换向片的铜壳的仰视图;图3-是图2-1沿A-A方向的剖面图;图中附图标记表为1-铜壳;2_片爪;3_凹槽;4_钩体;41_侧壁;44_斜面;45_环形凹槽;46_弧形段。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具有多钩片式换向片的铜壳的立体图;图2-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具有多钩片式换向片的铜壳的俯视图;图2-2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具有多钩片式换向片的铜壳的仰视图;图3_是图2-1沿A-A方向的剖面图。本实施例中的具有多钩片式换向片的整流子,包括铜壳I (见图1),所述铜壳I具有一个中轴孔,环绕所述铜壳I的一个端面成型有若干均匀分布的片爪2,相邻所述片爪2 之间成型有凹槽3,所述铜壳I的内壁上位于每一个所述片爪2的轴向位置处成型有至少两组钩体4,每一组所述钩体4向着所述铜壳I的径向突出,每组所述钩体4具有一个沟槽, 所述沟槽具有两个相对的侧壁41,所述侧壁41向着所述铜壳I的径向方向开放延伸,见图2-1、图 2-2。为了增大所述沟槽的强度,在本实施例中,两个相对的所述侧壁41在所述沟槽的底部结合在一起从而相交为一条直线(见图3)。当然,两个相对的所述侧壁41在所述沟槽的底部也可以分离,从而在所述沟槽的底部形成一个面。为了增大两组所述钩体4与绝缘基体的径向和轴向的拉力,所述侧壁41远离所述沟槽底部的一端为斜面44,所述斜面44与其所在处对应的所述换向片的所在面的夹角为锐角α,在此,所述锐角α为60度,所述斜面44包括平直段47和与所述平直段47连接的弧形段46,所述弧形段46向着所述铜壳I的开口端方向延伸。为了防止换向片的轴向窜动,相邻两组所述钩体4之间成型有环绕所述铜壳I的环形凹槽45。为了成型工艺的需要,所述片爪2在靠近其与所述铜壳I结合处的端部的内侧成型有沿所述铜壳I径向延伸的凸台5。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多钩片式换向片的整流子,包括铜壳(1),所述铜壳(1)具有一个中轴孔,?环绕所述铜壳(1)的一个端面成型有若干均匀分布的片爪(2),相邻所述片爪(2)之间成型有凹槽(3),所述铜壳(1)的内壁上位于每一个所述片爪(2)的轴向位置处成型有至少两组钩体(4),每一组所述钩体(4)向着所述铜壳(1)的径向突出,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钩体(4)具有一个沟槽,所述沟槽具有两个相对的侧壁(41),所述侧壁(41)向着所述铜壳(1)的径向方向开放延伸。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凯中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