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电环碳刷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91275 阅读:2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8 20:17
一种集电环碳刷座包含有一绝缘座、一碳刷架以及二碳刷,其中,该绝缘座以绝缘材料所制成,且具有位在两相对应位置处的一凸部及一凹部;该绝缘座还具有二通道,各该通道连通该凹部与该绝缘座的外部;该碳刷架以导电材料制成,其具有一主体与分别自该主体两端延伸而出的二架体;该主体位于该绝缘座的凹部内,且该二架体分别穿过该二通道而位于该绝缘座的外部;该二碳刷分别结合于该二架体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集电环碳刷座
本专利技术是与机电装置有关,更详而言之是指一种集电环碳刷座。
技术介绍
如电动机或发电机等机电系统在运转时,通常是利用集电环(又称滑环)使两个相对转动的构件之间可进行电力信号的传递,以达到输入/输出电信号和换向的目的,且同时具有提高系统性能、简化系统结构以及避免导线在旋转过程中造成扭伤的效果。而上述的集电环大多是通过与碳刷(又称电刷)接触来传递所接收或传递的电信号。请参阅图1,为已知用以承托碳刷的集电环碳刷座,其包含有一基板60以及多片碳刷架70,该基板60上蚀刻有预定电路62,而各该碳刷架70的两端分别设有一碳刷72,且所述碳刷架70分别焊设于该基板60下,并与该基板60上的预定电路62电性连接;使用者可通过该预定电路62的设计与导线75电性连接,并可切换电信号由其中一碳刷架70流入或流出。然而,上述设计虽可达到切换传输的目的,但其基板60的电路设计与制作过程不仅耗时,且电路亦需耗费较多的材料与设计成本。为改善上述缺点,遂研发有如图2所示的集电环碳刷座,其包含有一基板80以及多片碳刷架90,该基板80上具有多个孔82 ;所述碳刷架90是位于该基板80下方,且各该碳刷架90的中央位置处同样具有一孔92与该基板80上对应的孔82连通,并分别通过一螺栓85穿过该二孔82、92后与一螺母86螺合,而使该碳刷架90固设于该基板80下并与电线电性连接,使用者便可通过所述螺栓85与导线95连接达到切换电信号流向的目的。然而,上述的结构设计虽可达到加速制程与降低成本的目的,但其所使用的螺栓85与螺母86 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有松动或松脱的疑虑,而容易有电路断路的情形产生;又,电信号在传输时会经过该螺母86与该螺栓85,而螺母86与螺栓85通常使用一段时间后,会有锈蚀的情形,而容易造成电信号传输会有不稳定的情形发生。另外,以上两种结构皆设计为固定大小,而无法因应集电环的大小进行改变,换言之,每一种集电环碳刷座仅能对 应一种尺寸的集电环,当集电环的环数减少或增加时,则必须重新设计对应大小的基板,而造成设计成本与材料的浪费。是以,由以上说明可得知,现有的集电环碳刷座设计仍未臻完善,且尚有待改进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电环碳刷座,不仅组装快速、成本低廉且电信号传输稳定,更可以因应集电环的大小改变连接长度。缘以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集电环碳刷座包含有一绝缘座、一碳刷架以及二碳刷,其中,该绝缘座以绝缘材料所制成,且具有位在两相对应位置处的一凸部及一凹部;该绝缘座还具有二通道,各该通道连通该凹部与该绝缘座的外部;该碳刷架以导电材料制成,其具有一主体与分别自该主体两端延伸而出的二架体;该主体位于该绝缘座的凹部内,且该二架体分别穿过该二通道而位于该绝缘座的外部;该二碳刷分别结合于该二架体上。由此,利用上述设计达到快速组装、成本低廉、电信号传输稳定的目的。附图说明 rh为能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以下结合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其Ψ : 图1为现有集电环碳刷座的立体图。图2为另一现有集电环碳刷座的立体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集电环碳刷座的分解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集电环碳刷座的立体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集电环碳刷座的另一立体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集电环碳刷座的剖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绝缘座的正视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集电环碳刷座组装时的立体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集电环碳刷座组装时的剖视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集电环碳刷座与集电环连接时的示意图。图11揭示可利用垫片来固定碳刷架。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3至图5,本专利技术的集电环碳刷座I包含有一绝缘座10、一碳刷架20以及二个碳刷30。其中该绝缘座10是以绝缘材质制成。该绝缘座10具有位在两相对应位置处的一凹部12及一凸部14,且该绝缘座10还具有连通该凹部12与该绝缘座10的外部的二通道16。该凹部12是一沟槽,且该绝缘座10上具有一缺口 18与该凹部12的中央位置连通。请参阅图6,该凸部14是一凸块,且该凸部14的外表面具有一往该顶部倾斜延伸的斜面141,而使该凸部14的顶部小于该凸部14的底部。请参阅图7,该绝缘座10的该二通道 16分别具有一与该绝缘座10外部连通的第一端、以及一与该凹部12连通的第二端,且各该通道16靠外一侧的内壁表面161为一曲面,而使该第一端的壁面间距Dl大于该第二端的壁面间距D2。该碳刷架20是以导电材质制成。该碳刷架20具有一主体22与分别自该主体22 两端延伸而出的二架体24 ;该主体22位于该绝缘座10的凹部12内,且该主体22的中央位置处具有一导接片221通过该绝缘座10上的缺口 18而位于该绝缘座10的外部,而该导接片221上具有一洞222用以供与一导线40连接。该二架体24分别穿过该二通道16而位于该绝缘座10的外部,且该二架体24上分别具有一孔241供与各该碳刷30结合。通过上述的碳刷架20设计,不用通过蚀刻电路或螺栓便可与导线40连接,进而提升电信号传输时的稳定度。另外,请参阅图8及图9,使用者可通过将多个集电环碳刷座I并列组合成所需的长度。当该集电环碳刷座I与另一集电环碳刷座I’结合时,该集电环碳刷座I’的凸部14’ 将嵌入该集电环碳刷座I的凹部12中,而使该集电环碳刷座I的碳刷架20与该集电环碳刷座I的凹部12以及该集电环碳刷座I’的凸部14’抵接,以将该碳刷架20稳固地固设于该凹部12中。值得一提的是,该凸部14’顶部小于其底部的设计可使该凸部14’嵌入该凹部12更为迅速,而使该集电环碳刷座I于组装与拆卸时更加方便与省力。请参阅图10,当集电环100欲通过该集电环碳刷座I传递电信号,而使该二碳刷 30将与该集电环100接抵时,而使该碳刷架20的架体24往外扩张,且该碳刷架20的弹力将夹迫该二碳刷30,而使该二碳刷30能稳固地与该集电环100抵接。另外,该绝缘座10的通道16内壁的曲面161设计不仅可达到使该碳刷架20顺利地向外扩张的目之外,亦可使该碳刷架20可稳固地与该二通道的内壁接抵,而不会因该碳刷架20向外扩张而产生晃动或偏移的情形。另外,请参阅图11,使用者更可利用一以绝缘材质制成的垫片50伸入该凹部12结合的方式,使该碳刷架20的主体22同时与该凹部12及该垫片50抵接以固定于该凹部12 内,以达到固定该碳刷架20的目的。而该垫片50伸入该凹部12的一端附近具有一往该端倾斜延伸的斜面52,而使该垫片50的该端通过该斜面52而呈渐缩的设计,以使该垫片50 与该集电环碳刷座I结合或分离时能更加方便与快速。必须说明的是,以上所述的结构仅为本专利技术其中一可行的实施例而已,并不以此为限,只要是利用绝缘座结合的方式固定碳刷架以及延伸长度的设计,亦因属本专利技术另外的实施态样,且凡是应用本专利技术说明书及申请专利范围所为的等效结构及制作方法 变化, 理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集电环碳刷座,包含有 一绝缘座,以绝缘材料所制成,且具有位在两相对应位置处的一凸部及一凹部;该绝缘座还具有二通道,各该通道连通该凹部与该绝缘座的外部; 一碳刷架,以导电材料制成,其具有一主体与分别自该主体两端延伸而出的二架体;该主体位于该绝缘座的凹部内,且该二架体分别穿过该二通道而位于该绝缘座的外部; 二碳刷,分别结合于该二架体上。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集电环碳刷座,包含有:一绝缘座,以绝缘材料所制成,且具有位在两相对应位置处的一凸部及一凹部;该绝缘座还具有二通道,各该通道连通该凹部与该绝缘座的外部;一碳刷架,以导电材料制成,其具有一主体与分别自该主体两端延伸而出的二架体;该主体位于该绝缘座的凹部内,且该二架体分别穿过该二通道而位于该绝缘座的外部;二碳刷,分别结合于该二架体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游孟萩廖树城
申请(专利权)人:隆环企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