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电环碳刷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560574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22 14:29
一种集电环碳刷架,是用以设置于一固定轴以及一集电环之间,且包括一结合座、二导点支架以及二碳刷。其中,该结合座具有两结合面以及一轴孔;该二结合面是位于该结合座相反的两侧,且各该结合面上分别凹陷形成有一凹槽;该轴孔是位于该二结合面之间,用以供该固定轴穿设;各该支架具有一第一端以及一第二端;各该第一端结合于该结合座的一对应的凹槽中;该二碳刷分别结合于各该第二端,且用以与该集电环接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集电环碳刷架,是用以设置于一固定轴以及一集电环之间,且包括一结合座、二导点支架以及二碳刷。其中,该结合座具有两结合面以及一轴孔;该二结合面是位于该结合座相反的两侧,且各该结合面上分别凹陷形成有一凹槽;该轴孔是位于该二结合面之间,用以供该固定轴穿设;各该支架具有一第一端以及一第二端;各该第一端结合于该结合座的一对应的凹槽中;该二碳刷分别结合于各该第二端,且用以与该集电环接触。【专利说明】集电环碳刷架
本专利技术是与碳刷架有关;特别是指一种集电环碳刷架。
技术介绍
马达基本构造包括电枢、场磁铁、电刷(碳刷)与集电环,该马达转动是由外部电 源提供一电流至该碳刷,通过该碳刷与该集电环的接触而导通电路,该电流通过该电枢,并 于该电枢周围产生磁场,该磁场再与该场磁铁相互作用而使该马达产生转动。 现有碳刷与集电环的接触方式,是通过一扭力弹簧的扩张弹力而推顶该碳刷,使 其一端面与集电环的外周缘相互接触而导通,进而带动电枢旋转。然而,该扭力弹簧的弹力 推顶方式,会因为该扭力弹簧的单点推压而产生出力不均匀的情形,使得碳刷容易因磨损 部位不平均,于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因为产生弹性疲乏,导致碳刷与集电环的接触不良,无法 提供良好的导电性,而影响马达的运转。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用于提供一种集电环碳刷架,不易因外力而导致碳刷位 置偏摆,使碳刷架与集电环之间具有良好电性导通效果。 缘以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集电环碳刷架是用以设置于一固定轴以及一 集电环之间,且包括一结合座、二导点支架以及二碳刷。其中,该结合座具有两结合面以及 一轴孔;该二结合面是位于该结合座相反的两侧,且各该结合面上分别凹陷形成有一凹槽; 该轴孔是位于该二结合面之间,用以供该固定轴穿设;各该支架具有一第一端以及一第二 端;各该第一端结合于该结合座的一对应的凹槽中;该二碳刷分别结合于各该第二端,且 用以与该集电环接触。 由此,通过上述的设计,便可使集电环碳刷组于组装及工作时,不易因外力而导致 碳刷位置偏摆,致使碳刷架与集电环之间具有良好电性导通效果。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为了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构造及特点所在,以下结合较佳实施例并配合【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如 后,其中: 图1为一较佳实施例的集电环碳刷架的立体图; 图2为一较佳实施例的集电环碳刷架的爆炸图; 图3为一较佳实施例的结合座的立体图; 图4为一较佳实施例的支架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一较佳实施例的支架与炭刷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结合座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示详细说明如后,请参图1 及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集电环碳刷架1是位于一固定轴2以及一集电环3之 间,且包括一结合座10、二支架20以及二碳刷30。其中: 请参阅图3,该结合座10整体是由导体(如铜)所制成,且具有二结合面11、一轴 孔12、以及一缺口 13连通该轴孔12与该结合座10的外部。该二结合面11是位于该结合 座10相反的两侧,且该二结合面11的延伸面彼此呈一介于〇?180度的夹角Θ且向下向 外延伸扩张,其中该夹角Θ又以如本实施例所示的30度左右为佳。另外,各该结合面11 上分别凹陷形成有一凹槽111,且该凹槽111的槽底上具有一螺孔112。该轴孔12是位于 该二结合面11之间,且供该固定轴2穿设。该结合座10上对应于该缺口 13的二侧处分别 具有一穿孔14以及一螺孔15,是供一螺栓41穿过该穿孔14后与该螺孔15螺合,以通过旋 紧该螺栓41来缩小该缺口 13的宽度,以使该轴孔12的孔壁压迫于该固定轴2上。 该二支架20是以导体制成,且满足有下列条件: (1)各该支架20的厚度大于或等于该凹槽111的槽深; (2)各该支架20的宽度小于或等于该凹槽111的槽宽; 于本实施例中,各该支架20的厚度略大于该凹槽111的槽深,而宽度则等于该凹 槽111的槽宽,且具有一第一端20a以及一第二端20b。该第一端20a位于对应的该凹槽 111中,且具有一穿孔21,而一螺栓42穿过该穿孔21后与该螺孔112结合,而将该支架20 固定于对应的凹槽111中,且通过上述厚度与宽度的设计,将可使得该支架20可紧密地贴 抵于该凹槽111的槽底与槽壁,以于组装时,该支架20不易受该螺栓42旋紧的外力影响而 位移。该第二端20b延伸出该结合座10外,另外,请参阅图4,该第二端20b处具有利用冲 压裁切制得的二卡板22,且该二卡板22是呈外翻而于彼此间形成有一间隙23。再者,该第 二端20b的外侧处具有相对设置的二补强板24,特别的是,该二补强板24以对应位在该间 隙23的两侧为佳,具有强化该第二端20b强度之效,以提高该第二端20b的抗变形能力。再 者,各支架20与各凹槽111的结合固定方式并不以上述为限,举例来说,亦可以点焊方式为 之。 该二碳刷30各具有二对应设置的凹槽31,请参阅图4,当该碳刷30穿设于对应的 支架20的间隙23时,凹槽31恰为卡板22嵌入其中,使得该碳刷30稳固地结合于该支架 10上,并用以供与该集电环3抵接。 如此一来,如图1所示,便可通过连接一导线4,而得与该集电环3产生电性导通 效果。在本实施例中,该导线4 一端连接一具有穿孔4a的端片,且该结合座10上设有一螺 孔16,并利用一螺栓43穿过该穿孔4a后锁入该螺孔16中,即可使得该导线4稳固地固定 于该结合座10上,进而达到该导线4、该集电环碳刷架1与该集电环3彼此间电性导通的目 的,且当该集电环3转动时,通过前述凹槽111的设计,可达到限位的效果,进而使得各该支 架20不易受该集电环3转动时的外力影响而位移。 值得一提的是,本专利技术的结合座结构不以上述为限,尚可有如图6所示的结合座 50进行设计,其具有与上述实施例大致相同的结构,差异处仅在于其结合面51的凹槽511 具有相交错的一第一槽段511a以及一第二槽段511b,而各螺孔512是位于该第一槽段 511a以及该第二槽段511b交错的位置处。由此,当各支架20的第一端20a是位于各该第 一槽段511a中时,一螺栓44的杆身441将穿过该穿孔21而结合于各螺孔512中,而该螺 栓44的杆头442则外露于该第一槽段511a以及该第二槽段511b的交错处,并压抵各该弹 片20于该第一槽段511a以及该第二槽段511b交错处。而通过上述的设计,各该支架20 的厚度便可不必大于或等于凹槽511的槽深,同样可达到该螺栓44紧密压抵各支架20的 目的。 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结合座除整体以导体制成外,亦可仅于外层镀设一以良导体工艺 的导电层,同样可达到前述电性导通的目的。在者,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可行实施例而 已,凡是应用本专利技术说明书及申请专利范围所为的等效变化,理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 求范围内。【权利要求】1. 一种集电环碳刷架,用以设置于一固定轴以及一集电环之间,且包括: 一结合座,具有两结合面以及一轴孔;该二结合面位于该结合座相反的两侧,且各该结 合面上分别凹陷形成有一凹槽;该轴孔位于该二结合面之间,用以供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集电环碳刷架,用以设置于一固定轴以及一集电环之间,且包括:一结合座,具有两结合面以及一轴孔;该二结合面位于该结合座相反的两侧,且各该结合面上分别凹陷形成有一凹槽;该轴孔位于该二结合面之间,用以供该固定轴穿设;二弹片,以导体制成,且分别具有一第一端以及一第二端;各该第一端结合于该结合座的一对应的凹槽中;以及二碳刷,分别结合于各该第二端,且用以与该集电环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游孟萩廖树城
申请(专利权)人:隆環企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