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驱动装置包括环形带、张力辊、轴构件、偏斜传递构件以及偏置构件。所述偏斜传递构件被以使得分别与所述张力辊的轴向方向上的张力辊的相对端邻接这样的方式装配在所述轴构件上。所述偏斜传递构件之中,至少位于在沿着所述轴向方向的偏斜方向上的下游侧的该偏斜传递构件可沿着所述轴构件与所述环形带一起移动。所述偏置构件中的每个都具有被枢转地支承在所述偏斜传递构件的相关的一个上的作用端部和在预定位置处被枢转地支承在设备框架的相关的一个上的底端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旋转围绕多个传输棍(entraining roller)传输的环形带的带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例如在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设备之中,存在包括诸如中间转印带、二次转印带以及定影带之类的环形带的该类型的设备。用于旋转这样的环形带的一个已知的带驱动装置包括用于围绕其传输环形带的与彼此平行安置的多个传输辊,并且被配置成通过致动传输辊的驱动辊来旋转环形带。这样的带驱动装置涉及环形带因为由于制造误差导致的传输辊的外径的变化、由于安装误差导致的传输辊之间的平行度失调等而弯曲的问题。特别地在图 像形成设备中,尽可能地限制环形带的弯曲是关键的,因为环形带的弯曲不利地影响图像质量。用于限制环形带的弯曲的一个已知技术基于电气控制以便检测环形带的偏斜量并且根据检测信号来移动弯曲校正辊。然而,由于提供了传感器、电气电路、驱动马达等的原因导致该基于电气控制的技术然而要求更高的部件件数,这产生结构变得复杂同时成本变得更高的问题。已知考虑到这些问题而开发的、通过借助于机械系统而不使用任何传感器调节环形带的张力来限制环形带的弯曲的技术(例如见日本专利特开公报No. 2005-162466)。根据在日本专利特开公报No. 2005-162466中描述的此常规技术,张力辊被臂构件可旋转地支承。臂构件可在环形带的运行方向上枢转并且被弹簧朝着运行方向上的下游侧偏置。在张力辊的相对侧提供有带接触部。当环形带弯曲时,环形带与带接触部进行接触。随着环形带与每一个带接触部之间的接触宽度增加,在带接触部上施加的摩擦力增加。意图是该摩擦力和弹簧的偏置力应该转动张力辊以增加环形带的张力。然而,使用在日本专利特开公报No. 2005-162466中描述的常规技术,用于增加环形带的张力的臂构件的枢转方向与环形带的运行方向相同。这可能使此技术不能够调节环形带的张力,因为随着增加环形带的偏斜量来增加在带接触部上施加的摩擦力使得臂构件超出峰值并且通过环形带运行的力在环形带的运行方向上的下游侧下降,结果是由张力辊给予环形带的张力变得极其微弱。为了防止臂构件超出峰值,包括弹簧强度的设定、臂构件的长度和质量的设定以及类似的设定的各种设定不得不在困难的情况下进行。因此,难以稳定地校正环形带的弯曲。在上述常规技术被应用于用于与诸如二次转印带的具有伸缩属性的环形带一起使用的带驱动装置的情况下,尽管可伸缩的环形带的性质使得环形带很可能朝着较高的张力侧偏斜,但是在环形带朝着其偏斜的那侧的张力增加,这使环形带更加使劲地弯曲。本专利技术的特征是提供一种能够借助于简单机构稳定地校正环形带的弯曲的带驱动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带驱动装置包括环形带、多个传输辊、轴构件、偏斜传递构件(deviation transfer member)以及偏置构件(biasing member)。所述传输棍围绕其传输所述环形带。所述传输辊包括用于旋转所述环形带的驱动辊和能够改变所述环形带的张力的张力辊。所述轴构件支承用于旋转的所述张力辊,并且具有在使得改变所述环形带的张力的这样的方向上可独立地移动的相对端部。所述偏斜传递构件被以使得分别与所述张力辊的轴向方向上的张力辊的相对端邻接这样的方式装配在所述轴构件上。所述偏斜传递构件之中,至少位于在沿着所述轴向方向的所述环形带的偏斜方向上的下游侧的该偏斜传递构件可随着所述环形带的偏斜在所述偏斜方向上移动。所述偏置构件中的每个都具有在使得增加所述环形带的张力的这样的方向上偏置所述轴构件的弹力。所述偏置构件中的每个都包括被枢转地支承在所述偏斜传递构件的相关的一个上的作用端部和被枢转地支承在设备框架的相关的一个上的底端部。使用此布置,当所述环形带弯曲以朝着所述张力辊的轴向方向上的一侧偏斜时,位于所述偏斜方向上的下游侧的所述偏斜传递构件在轴向方向上移动。这使得至少位于所述偏斜方向上的下游侧的该偏置构件改变其相对于所述轴向方向的倾斜角度从而改变其偏置力,因此使所述环形带的张力至少在所述偏斜方向上的下游侧改变。用这种方式,校正中间转印带的弯曲。根据本专利技术,可以借助简单机构稳定地校正所述带驱动装置中的环形带的弯曲。附图说明图1是示意性地图示了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带驱动装置的实施例的包括中间转印单元的图像形成设备的配置的视 图2是图像形成设备的部分放大的视 图3是中间转印单元的截面侧视 图4是图示了中间转印带朝着背面侧偏斜的状态的视 图5是图示了中间转印带朝着前面侧偏斜的状态的视 图6是图示了二次转印单元的截面侧视 图7是图示了二次转印带朝着背面侧偏斜的状态的视图;以及 图8是图示了二次转印带朝着前面侧偏斜的状态的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描述。参考图1,图像形成设备100被配置成根据从文件创建的图像数据或从外部发送到其的图像数据在记录片材上形成单色或多色图像。诸如普通纸、打印纸以及OHP薄膜之类的记录媒体可以被用作记录片材。图像形成设备100包括图像读取部120、图像形成部110、片材馈送部80以及片材输出部90。图像读取部120从文件读取图像以创建图像数据并且将该图像数据馈送给图像形成部110。图像形成部110包括曝光单元3、四个图像形成站31至34、中间转印单元50、二次转印单元60以及定影单元70。图像形成部110被配置成对记录片材执行图像形成处理。中间转印单元50是带驱动装置的一个实施例。中间转印单元50包括中间转印带51、中间转印带驱动辊52、中间转印带空转辊53以及中间转印带张力辊54。中间转印带驱动辊52、中间转印带空转辊53以及中间转印带张力辊54被布置成与彼此平行地延伸。中间转印带51包括诸如聚酰亚胺薄膜之类的无伸缩属性的树脂薄膜。中间转印带51是环形带,其在中间转印带驱动棍52与中间转印带空转辊53之间传输以形成环回的移动路径。中间转印带51的张力可以通过中间转印带张力辊54来改变。中间转印带驱动辊52、中间转印带空转辊53以及中间转印带张力辊54是围绕其传输中间转印带51的传输辊。图像形成部110被配置成通过相应的图像形成站31至34根据图像数据来形成四个颜色的调色剂图像。该四个颜色包括黑色和三个减原色青色、品红以及黄色,其可以通过彩色图像的颜色分离获得。图像形成站31至34被以一行沿着中间转印带51的移动路径布置。图像形成站32至34在配置上基本类似于图像形成站31。被配置成形成黑色图像的图像形成站31包括感光鼓1、静电充电装置2、显影装置4、中间转印辊5以及清洁单元6。作为静电潜像承载构件的感光鼓I通过从未图示的驱动源传送的驱动力在预定方向上旋转。静电充电装置2被配置成将感光鼓I的圆周表面以静电方式充电到预定电势。曝光单元3被配置成使用根据与相应的颜色即黑色、青色、品红以及黄色相对应的图像数据项调制的激光束来照射相应的图像形成站31至34的感光鼓I。因此,根据与各颜色即黑色、青色、品红以及黄色相对应的图像数据项的静电潜像被形成在四个感光鼓I的相应的圆周表面上。显影装置4被配置成将作为与图像形成站31相关联的颜色的黑色的调色剂提供到图像形成站31的感光鼓I的圆周表面上,从而将静电潜像显现成调色剂图像。中间转印带51的外圆周表面变得顺序地与四个感光鼓I相对。中间转印辊5跨越中间转印带51与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驱动装置,包括:环形带;多个传输辊,所述传输辊围绕其传输所述环形带,并且所述传输辊包括用于旋转所述环形带的驱动辊和能够改变所述环形带的张力的张力辊;轴构件,其支承用于旋转的所述张力辊,并且具有在使得改变所述环形带的张力的这样的方向上可独立地移动的相对端部;偏斜传递构件,其被以使得分别与所述张力辊的轴向方向上的张力辊的相对端邻接这样的方式装配在所述轴构件上,至少位于在沿着所述轴向方向的所述环形带的偏斜方向上的下游侧的该偏斜传递构件可随着所述环形带的偏斜在所述偏斜方向上移动;和偏置构件,每个所述偏置构件都具有在使得增加所述环形带的张力的这样的方向上偏置所述轴构件的弹力;并且每个都包括被枢转地支承在所述偏斜传递构件的相关的一个上的作用端部和在预定位置处被枢转地支承在设备框架的相关的一个设备框架上的底端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冈本昌太郎,坂昌树,
申请(专利权)人:夏普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