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489261 阅读:1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8 07: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不会发生横纹状行间距不均等的异常图像,并与通过纸张无关地进行良好的图像转印。通过背面辊(53)和夹持形成辊(56)来构成二次转印部。在二次转印部的下游侧(通过纸张方向)里配设分离机构(200)。作为二次转印偏压从高压电源(110)来施加重叠转印偏压时,使得从高压电源(210)施加到分离机构(200)里的分离偏压的交流成分的电压值小于作为二次转印偏压施加直流转印偏压时的分离偏压的交流成分的电压值。由此来抑制转印偏压和分离偏压的干涉,并防止横纹状行间距不均等的异常图像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使用电子照相方式的复印机、打印机等的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介绍
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是将通过在事先被均匀带电的感光体等的像 载置体上形成光学的图像情报而得到的带电潜像由显影装置来的调色剂可视化,并将该可 视像直接或借助于中间转印带等的中间转印体来转印到转印纸等的记录媒介里后,通过定 影在记录媒介上来进行图像形成的。近年来,作为在图像形成装置中使用的记录媒介,采用的是多种多样的用纸,市场 上也出现了模仿具有高级感的皮革模样或日本和纸等的用纸。在这些用纸中,为了显出高 级感,通过压花(emboss)加工等在表面里产生凹凸。凹部的调色剂转印要比凸部困难,尤 其是在凹凸较大的记录用纸里转印调色剂时,有时会产生调色剂没有充分地转印到凹部里 而发生图像遗漏的情况。关于对用纸凹部的转印不良,在例如专利文献I (特开2008-185890号公报)、专 利文献2 (特开2006-267486号公报)、专利文献3 (特开2008-058585号公报)、专利文献 4 (特开平09-146381号公报)、专利文献5 (特开平04-086878号公报)等里已经提案有提 高对用纸凹部的转印率的技术。上述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是,在快要对记录用纸进行调色剂像的转印之前先加热 记录用纸,并使其带电为与调色剂相反的极性,通过增强转印时的转印电场来将调色剂转 印到凹部里。但是,在这种方法中,在凹凸纸中的较大凹凸的部分中得不到足够的转印性。另外,在上述专利文献2-5中,作为转印偏压是通过在直流电压里重叠交流电压 后来提高转印率或改善中空等异常图像的。专利文献2记载的技术特征是,作为转印偏压使用的是在直流电压里重叠交流电 压,并通过在转印前根据凹凸情况使得记录用纸的表面带电为与调色剂的极性相反的极性 后,来进行控制以使得调色剂转印到凹部里。专利文献3记载的技术特征是,作为转印偏压使用的是在直流电压里重叠交流电 压,并且,重叠交流电压后使得交流电压的峰间电压在直流电压的两倍以下。专利文献4记载的技术特征是,在中间转印体的表面里采用氟素树脂,作为转印 偏压使用的是在直流电压里重叠交流电压,并且,重叠交流电压后使得交流电压的峰间电 压在直流电压的2. 05倍以上。专利文献5记载的技术特征是,作为转印偏压使用的是在直流电压里重叠交流电 压,并在重叠交流电压后使得交流电压的频率在4kHz以下时的转印夹持中的周期次数在 20次以上。 但是,经过本专利技术的技术人员的确认,在上述专利文献2-5所提案的方法中,所重 叠的交流电压都较小,在凹凸较大的用纸中,即使如各文献所记载地进行电压的印加,调色 剂也基本上不转印到用纸凹部里,可以明确是没有效果的。于是,本专利技术的技术人员经过深入的探讨研究,发现作为转印偏压将交流电压重叠到直流电压里时,在交流电压的P-P峰值为大于所述直流电压的绝对值的4倍以上时,能够良好地实现凹凸纸的转印性。但是,该方法有时也会因用纸而发生横纹状的称之为行间距(pitch)的异常图像。在上述专利文献1-5中,对于横纹状的行间距的异常图像完全没有说起,通过各专利文献记载的技术是不能够解决该问题的。专利文献I(日本)特开2008-185890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267486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8-058585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09-146381号公报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平04-08687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以往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不会发生横纹状行间距不均等的异常图像,并能够与通过纸张无关地进行良好的图像转印的图像形成>J-U ρ α装直。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转印机构,其将载置在像载置体里的可视像转印到记录媒介里; 分离机构,其使得通过所述转印机构而转印有可视像的记录媒介从所述像载置体分离,在所述分离机构里施加了将交流成分重叠到直流成分里后的分离偏压的同时,在所述转印机构里可以施加由直流成分构成的直流转印偏压或将交流成分重叠到直流成分里后的重叠转印偏压,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重叠转印偏压施加到所述转印机构里时,是从将所述直流转印偏压施加在所述转印机构里时的分离偏压来变更施加在所述分离机构里的分离偏压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图像形成装置,在将所述重叠转印偏压施加到所述转印机构里时, 是通过从将所述直流转印偏压施加在所述转印机构里时的分离偏压来变更施加在所述分离机构里的分离偏压,来抑制转印偏压和分离偏压的干涉,并能够防止横纹状行间距不均等的异常图像的发生。附图说明图1所示是适用于本专利技术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例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概要截面构成图。图2所示是该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组件的构成图。图3所示是从二次转印电源输出的重叠偏压的波形的例示波形图。图4所示是对于凹凸较大的各种用纸的电阻率的测定结果图。符号说明I图像形成组件11 感光体鼓(像载置体)31显影装置50转印组件51中间转印带(像载置体)52二次转印背面辊56夹持形成辊80光写入组件90定影装置110二次转印偏压电源200除电针(分离装置)210分尚偏压输出电源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根据附图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首先,对于适用于本专利技术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例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基本构成进行说明。图1所示彩色图像形成装置(以下简称为“打印机”)采用的是中间转印方式,其将作为中间转印体的环状轮带(中间转印带51)配设在装置本体的大致中央部里。沿着该中间转印带51的上部移动边,并列配设了用于形成黄色(Y)、品红色(M)、青色(C)、黑色 (K)等各色调色剂图像的4个图像形成组件1Y、1M、1C、1K,从而构成了串列型造像部。由于4个图像形成组件1Y、1M、1C、IK仅是所使用的调色剂的颜色不同,而构成都相同,所以就参照图2仅对其中的一个图像形成组件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图像形成组件包括有作为像载置体的感光体鼓11、通过带电辊来对感光体鼓11的表面进行带电的带电装置21、将感光体鼓11上的潜像可视化的显影装置31、作为将调色剂像从感光体鼓11转印到中间转印带51里的一次转印机构的转印辊55,以及对感光体鼓11表面进行清洁的清洁装置41等。在本实施方式中,各图像形成组件1Y、1M、1C、IK被设置为相对于打印机本体是可以装卸的。本例的感光体11是在鼓本体的表面上形成有有机感光层的外径为60mm左右的鼓形状物,其通过未图示的驱动机构在图中的顺时针转动方向里被转动驱动。带电装置21通过将被施加有带电偏压的带电棍接触或接近感光体鼓11的同时,在带电棍和感光体11之间进行放电,来对感光体表面进行均匀带电。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和调色剂的正规带电极性相同地均匀带电为负极性。作为带电偏压,采用的是在直流电压里重叠交流电压。也可以采用通过带电充电器(charger)的方式来代替使用带电辊的方式。显影装置31在收容了由调色剂和载体构成的双成分显影剂的收容容器31d内,设置了作为显影剂载置体的显影剂套筒31a,以及作为在搅拌的同时搬送显影剂的搅拌部件的2根螺杆部件31b、31c。对于显影装置31的详细构成将在后面叙述。还有,也可以采用使用单成分显影剂的显影装置。清洁装置41用于除去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转印机构,其将载置在像载置体里的可视像转印到记录媒介里;分离机构,其使得通过所述转印机构而转印有可视像的记录媒介从所述像载置体分离,在所述分离机构里施加了将交流成分重叠到直流成分里后的分离偏压的同时,在所述转印机构里可以施加由直流成分构成的直流转印偏压或将交流成分重叠到直流成分里后的重叠转印偏压,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重叠转印偏压施加到所述转印机构里时,是从将所述直流转印偏压施加在所述转印机构里时的分离偏压来变更施加在所述分离机构里的分离偏压的。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村圭吾石井宏一清水保伸荻山宏美田中真也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理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