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印设备和成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41290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24 22:03
公开了一种转印设备和成像装置。该成像装置包括:中间转印带、光敏带、一次转印辊、二次转印相对辊、以及二次转印辊。光敏带与中间转印带的表面形成接触,以形成一次转印压合部。二次转印相对辊与中间转印辊的表面形成接触以形成二次转印压合部。光敏带的表面和一次转印辊的表面之间的最近距离大于中间转印带的厚度。在向二次转印辊施加转印偏压的同时,中间转印带上的调色图像在二次转印压合部被转印在记录纸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转印设备以及一种成像装置。
技术介绍
已经公知级联鼓成像装置和单鼓成像装置。例如,日本专利申请特开第2004 -142920号公开了级联鼓成像装置,其包括诸如光敏元件之类的多个图像载体。图像载体与环状中间转印带的表面形成接触,以形成多个一次转印压合部。在执行第一一次转印工艺的一个一次转印压合部中,图像载体上的调色图像被转印至其上尚未转印有任何图像的中间转印带的表面上。相反,在另一个一次转印压合部上,图像载体上的调色图像被一次转印 在中间转印带上的已经转印的调色图像上,由此图像在中间转印带上叠加。通过这种叠加的一次转印工艺,叠加的调色图像形成在中间转印带上。叠加的调色图像全部二次转移在记录介质(例如,记录纸)上,所述记录介质夹持在形成为中间转印带和例如棍之间的接触部的二次转印压合部中。另一方面,日本专利申请特开第2004 - 109575号公开了一种单鼓成像装置,其仅仅包括一个图像载体。图像载体与环状中间转印带形成接触以形成一次转印压合部。在中间转印带多次旋转的周期内,形成在图像载体上的调色图像转印在中间转印带上,以由此在中间转印带上彼此叠加。当在中间转印带上形成叠加的调色图像时,使得辊构件等与中间转印带形成接触或脱离接触的移动机构被致动,这样棍构件与中间转印带形成接触以形成二次转印压合部。中间转印带上的叠加的调色图像全部二次转印在夹持在二次转印压合部中的记录介质上。在上述的传统的工艺中,以多层叠加的调色图像穿过一次转印工艺中的一次转印压合部。这样引起以下问题即向多层调色图像上施加不合要求的过压,这将引起与叠加转印相关的缺陷,例如脱墨。此外,记录介质的吸湿性也类似地引起有缺陷的二次转印。更具体的,由纤维等制成的记录介质在高温和高湿的环境下吸湿,结果越过记录介质的电阻较小。当这样减小了电阻的记录介质夹持在形成为中间转印带和被施加二次转印偏压的辊构件之间的接触部的二次转印压合部中时,转印电流不合要求地经由辊构件、记录介质、与记录介质接触的引导构件等流至地线。由此,由辊构件供至中间转印带的转印电流变成欠电流,从而导致有缺陷的二次转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至少部分地解决传统技术中的问题。一种转印设备,包括中间转印构件,其环状循环地移动;图像载体,其与中间转印构件的第一表面形成接触,以形成第一转印压合部;第一接触构件,其被施加第一转印偏压并且与第一区域接触或靠近第一区域,以在第一转印压合部处将图像载体上的调色图像转印在中间转印构件上,或者以叠加的方式将已经转印的的调色图像转印在中间转印构件上,以获得叠加的调色图像,其中第一区域为中间转印构件的与第一转印压合部对应的第二表面的一部分;压合部形成构件,其与中间转印构件的第一表面形成接触,以形成第二转印压合部;以及第二接触构件,其被施加第二转印偏压并且与第二区域连接或靠近第二区域,以将中间转印构件上的叠加的调色图像转印在第二转印压合部的记录介质上,其中第二区域为中间转印构件的与第二转印压合部对应的第二表面的一部分。所述图像载体的表面和所述第一接触构件的表面之间的最近的距离大于中间转印构件的厚度。一种成像装置包括转印设备,所述转印设备包括中间转印构件,其环状循环地移动;图像载体,其承载调色图像,并且与中间转印构件的第一表面形成接触,以形成第一转印压合部;第一接触构件,其被施加第一转印偏压并且与第一区域接触或靠近第一区域,以在第一转印压合部处将图像载体上的调色图像转印在中间转印构件上,或者以叠加的方式将已经转印的调色图像转印在中间转印构件上,以获得叠加的调色图像,其中第一区域为中间转印构件的与第一转印压合部对应的第二表面的一部分;压合部形成构件,其与中间 转印构件的第一表面形成接触,以形成第二转印压合部;以及第二接触构件,其被施加转印偏压并且与第二区域接触或靠近第二区域,以将中间转印构件上的叠加的调色图像转印在第二转印压合部的记录介质上,其中第二区域为中间转印构件的与第二转印压合部对应的第二表面的一部分。所述图像载体的表面和所述第一接触构件的表面之间的最近的距离大于中间转印构件的厚度。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优点和技术以及工业重要性将通过结合附图阅读下文中的对本专利技术的现有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而变得更易于理解。附图说明图I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成像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调色剂微粒的示意图,其用于解释形状因子SF-I ;图3为调色剂微粒的另一示意图,其用于解释形状因子SF-2 ;图4为通过打印机执行的偏压控制工艺的流程图;以及图5为根据实施方式的改型的成像装置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现参考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解释。图I为作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成像装置的电子照相打印机(在下文中称作,“打印机”)的示意图。打印机包括光敏带I、显影设备9、光写入单元30、转印单元50、送纸器80、送纸通道90、对齐辊对8、定影器95、以及纸张排出辊对98。打印机一个接一个地叠加黄色(Y)、品红U)、青色(C)和黑色(K)的调色图像,从而形成全色的图像。光敏带I包括环状的光敏带2、驱动辊3、张紧辊4、一次转印压合部支撑辊5、充电辊6、以及光敏构件清洁单元7。光敏带2围绕驱动辊3、张紧辊4、以及一次转印压合部支撑辊5延伸。驱动单元(未示出)使驱动辊3顺时针旋转,从而在图I中顺时针旋转光敏带20光敏带2由环状带制成,所述环状带的表面(正面)覆盖有光敏层。通过驱动单元(未示出)旋转的充电辊6与光敏带2的其与驱动辊3接触的一部分接触。从电源(未示出)向充电辊6施加充电偏压。这样使得在充电辊6和光敏带2的正面之间产生放电,从而在光敏带2和充电辊6之间的部分或在该部分附近对光敏带2中的光敏层均匀地充电,例如,充负电。在图I中,光写入单元30设置在相对于光敏带I的左下位置处。光写入单元30通过基于个人计算机(未示出)等提供的图像数据从激光二极管发射出的激光束L,光学扫描光敏带2的已经被均匀地充电的光敏层。静电潜像由此形成在光敏层上。其它类型的光写入单元(例如,发光二极管(LED)阵列)也可以用于光扫描应用中。转印单元50使环状中间转印带51以150mm/秒的线速度环状循环地移动,并且在 图I中设置在光敏带I的右侧。中间转印带51的表面(正面)与光敏带2的一部分形成接触,在该部分,一次转印支撑辊5由光敏带2缠绕,以形成一次转印压合部。光敏带2在轨道上以150mm/秒的线速度环状循环地移动,在图I中,沿所述轨道,光敏带2在光敏带2的左侧伸长面上近似竖直向上地移动。在图I中,包括竖直设置的显影单元8Y、8M、8C和8K的显影设备9设置在左侧伸长面的左侧。显影单元8Y、8M、8C和8K中的每一个通过相应的一个移动机构(未示出)单独地与光敏带2形成接触或脱离接触。在打印机中,在光敏带旋转四次的周期中,在光敏带2上执行通过四种颜色Y、M、C、和K的显影。更具体地,首先,光写入单元30光学扫描已经通过充电辊6被均匀地负充电至约500伏的光敏带2的表面,以形成其上为Y的静电潜像。在光敏带2仅仅通过与光敏带2形成接触的四个显影单元8Y、8M、8C和8K中的显影单元8Y环状循环地移动的同时,显影单元8Y将静电潜像显影成Y调色图像。向显影单元8Y的显影辊施加的负显影偏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转印设备,包括:中间转印构件,其环状循环地移动;图像载体,其承载调色图像,并且与所述中间转印构件的第一表面形成接触,以形成第一转印压合部;第一接触构件,其被施加第一转印偏压并且与第一区域接触或靠近所述第一区域,以在所述第一转印压合部将所述图像载体上的调色图像转印在所述中间转印构件上或以叠加的方式将已经转印的调色图像转印在所述中间转印构件上,以获得叠加的调色图像,所述第一区域为所述中间转印构件的与所述第一转印压合部对应的第二表面的一部分;压合部形成构件,其与所述中间转印构件的所述第一表面形成接触,以形成第二转印压合部;以及第二接触构件,其被施加第二转印偏压并且与第二区域接触或靠近所述第二区域,以将所述中间转印构件上的叠加的调色图像转印在所述第二转印压合部的记录介质上,所述第二区域为所述中间转印构件的与所述第二转移压合部对应的所述第二表面的一部分,其中所述图像载体的表面和所述第一接触构件的表面之间的最近的距离大于所属中间转印构件的厚度;在从所述第一转印压合部的后部区域相对于所述中间转印构件的移动方向向下游移位一定距离的位置处,所述第一接触构件与所述中间转印构件的第二表面相接触,所述一定距离为2毫米至10毫米。...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佐伯和亲山口俊隆古屋政治中山贵裕关根卓也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理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