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伪标的物及其制备方法、检测方法,制备方法:根据预设的金属纳米混合物的组分种类与各组分含量,获取对应含量的各组分,使之混合均匀形成均匀的金属纳米混合物;提供标的物,将均匀的金属纳米混合物植入标的物中,形成防伪标的物。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防伪标的物及其制备方法、检测方法,通过在防伪标的物植入预设好组分种类与各组分含量的金属纳米混合物,检测标的物是否为防伪标的物时,采用X射线照射标的物,根据获得的X射线荧光谱确定标的物中元素种类、各元素含量是否与植入的金属纳米混合物一致即可,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防伪标的物他人无法复制,杜绝防伪标的物的假冒产品产生;防伪标的物可以应用陶瓷、玻璃、金属等众多技术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防伪
,尤其是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防伪技术是指为了达到防伪目的而采取的措施,它在一定范围内能准确鉴别真伪,并不易被仿制和复制的技术。简单的说就是防止仿造,仿冒的技术。防伪是对以欺骗为目的,且未经所有权人准许而进行仿制或复制的活动而采取的防止措施。防伪技术产品是以防伪为目的,而采用了防伪技术制成的,具有防伪功能的产品。防伪技术种类很多,主要有印刷防伪技术、金属纳米粉末防伪技术、物理防伪技术、数码信息防伪技术、结构和包装防伪技术、人体和生物特征防伪技术等。其中,所述金属纳米粉末防伪技术具有成本低,检测非常方便。但现有技术中金属纳米粉末只能局限于印泥、墨汁、纸张
中。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杜绝防伪标的物的假冒产品产生,扩展金属纳米混合物应用的
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防伪标的物,由以下步骤制备而成步骤一、根据预设的金属纳米混合物的组分种类与各组分含量,获取对应含量的各组分,并使之混合均匀形成均匀的金属纳米混合物;步骤二、提供标的物,将所述均匀的金属纳米混合物植入所述标的物中,形成防伪标的物。本专利技术另提出一种防伪标的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根据预设的金属纳米混合物的组分种类与各组分含量,获取对应含量的各组分,并使之混合均匀形成均匀的金属纳米混合物;步骤二、将所述均匀的金属纳米混合物植入防伪标的物中。本专利技术另提出一种防伪标的物的防伪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采用X射线照射被检标的物,获得X射线荧光谱;步骤二、根据X射线荧光谱的波长确定该X射线荧光谱对应的元素种类;步骤三、根据X射线荧光谱的强度确定该X射线荧光谱对应元素的含量;步骤四、判断确定的元素种类和确定的元素含量,是否与防伪标的物植入的金属纳米混合物中组分种类以及各组分含量一致;若一致,则表示被检标的物为防伪标的物;若不一致,则表示被检标的物为非防伪标的物。优选地,所述X射线荧光谱包括一种波长的X射线荧光谱或多种波长的X射线荧光谱;每种波长的X射线荧光谱对应一种元素。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其中通过在防伪标的物植入预设好组分种类与各组分含量的金属纳米混合物,检测标的物是否为防伪标的物时,只需采用X射线照射标的物,根据获得的X射线荧光谱确定标的物中所含元素种类以及各元素含量是否与植入的金属纳米混合物中的组分及各组分含量是否一致即可,本专利技术的这种防伪标的物他人无法复制,因此可杜绝防伪标的物的假冒产品产生;同时这种防伪标的物可应用于陶瓷、玻璃、金属等众多
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防伪标的物的制备方法实施例的流程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防伪标的物的检测方法实施例的流程图;图3是X射线照射原子的原理示意图;图4是原子受X射线照射后原子核内电子跃迁的原理示意图。本专利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例方式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参见图1,提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防伪标的物,该标的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01、根据预设的金属纳米混合物的组分种类与各组分含量,获取对应含量的各组分,并使之混合均匀形成均匀的金属纳米混合物;步骤S102、提供标的物,将所述均匀的金属纳米混合物植入所述标的物中,形成防伪标的物。上述实施例中,对于不同的标的物植入的金属纳米混合物的所含组分种类以及各组分含量可以相同或不同。所述金属纳米混合物所含组分可以轻金属、重金属或稀有金属。参见图2,另提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防伪标的物的防伪检测方法实施例,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201、采用能量足够高的X射线照射被检标的物,获得X射线荧光谱;步骤S202、根据X射线荧光谱的波长确定该X射线荧光谱对应的元素种类;步骤S203、根据X射线荧光谱的强度确定该X射线荧光谱对应元素的含量;步骤S204、判断确定的元素种类和确定的元素含量,是否与防伪标的物植入的金属纳米混合物中组分种类以及各组分含量一致;若一致,则表示被检标的物为防伪标的物;若不一致,则表示被检标的物为非防伪标的物。进一步地,上述防伪标的物的防伪检测方法实施例中,所述X射线突光谱包括一种波长的X射线荧光谱或多种波长的X射线荧光谱;每种波长的X射线荧光谱对应一种元素。上述实施例中,对于不同的标的物植入的金属纳米混合物的所含组分种类以及各组分含量可以相同或不同。所述金属纳米混合物所含组分可以轻金属、重金属或稀有金属。本专利技术的上述防伪标的物的防伪检测方法实施例中,通过X射线荧光检测标的物是否为防伪标的物的原理如下标的物中元素的原子受到高能X射线照射时,会发射出具有一定特征的X射线荧光谱,特征谱线的波长只与元素的原子序数(Z)有关;特征谱线的强度和元素含量的多少有关。因此根据X射线荧光谱对应的波长,可知标的物中包含什么元素,根据某一波长的X射线荧光谱强度,可知标的物中含该波长对应元素的含量。由于从标的物中发出的X射线荧光具有所含元素的固有波长,该固有波长可用以下公式表示X=2d sin θ--------(I)。因此上述防伪标的物的防伪检测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S202中,X射线荧光谱对应的波长通过以下公式(I)计算得到。其中,d为分光晶体的晶面间距已知,Θ为分光晶体对标的物发射出的X射线荧光的衍射角。所述Θ需要预先测量,然后根据公式(I)计算出X射线荧光的波长λ。由于X射线荧光谱中的X射线荧光波长与元素的关系如下(l/λ ) 1/2=K (Z-S)------(2); 其中,λ为X射线荧光波长,Z为元素的原子系数,K和S为常数;因此可以将式(I)计算出来的波长代入公式(2)中,计算出该波长对应的原子系数Ζ,从而确定该波长对应的元素种类。从上述式(2)可知当元素的原子系数增加,对应的X射线荧光波长变短。X射线荧光是电磁波谱中的某特定波长范围内的电磁波,其特性通常用能量(单位千电子伏特,keV)和波长(单位nm)描述。X射线荧光是原子内产生变化所致的现象。参见图3,一个稳定的原子结构由原子核及核外电子组成。其核外电子都以各自特有的能量在各自的固定轨道上运行,内层电子(如K层)在足够能量的X射线照射下脱离原子的束缚,释放出来,电子的逐放会导致该电子壳层出现相应当电子空位。这时处于高能量电子壳层的电子(如L层)会跃迁到该低能量电子壳层来填补相应当电子空位。由于不同电子壳层之间存在着能量差距,这些能量上的差以二次X射线荧光的形式释放出来,不同的元素所释放出来的二次X射线荧光具有特定的能量特性。入射的X射线荧光具有相对大的能量,可以轰击出元素的原子内层中的电子。K层空缺时,电子由L层跃迁入K层,辐射出的特征X射线荧光称为Ka线;从M层跃迁入K层,辐射出的特征X射线荧光称为Ke线。参见图4,同理L系X射线荧光也具有LaLe等特征X射线荧光,X射线荧光光谱法多采用K系L系荧光,其他线系较少采用。而根据量子理论,X射线荧光可以看成由一种量子或光子组成的粒子流,每个光具有的能量为E=h V =hC/ λ----------(3);式(3)中,E为X射线荧光光子的能量,单位为keV;h为普朗克常数;V为光波的频率;C为光速。因此,只要测出X射线荧光的波长或者能量,就可以知道元素的种类。每个元素的特征X射线荧光的强度除与激发源的能量和强度有关外,还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伪标的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步骤制备而成:根据预设的金属纳米混合物的组分种类与各组分含量,获取对应含量的各组分,并使之混合均匀形成均匀的金属纳米混合物;提供标的物,将所述均匀的金属纳米混合物植入所述标的物中,形成防伪标的物。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树德堂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