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向主动隔振控制系统中误差信号的提取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488346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8 06: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三向主动隔振控制系统中误差信号的提取方法,将力传感器放置在主动隔振器外壳与上夹板之间,或放置在主动隔振器外壳与基座之间,主动隔振器外壳上外加加速度传感器,主动隔振器外壳上外加的加速度传感器,分别测得基座垂、横、纵三个方向的加速度响应,再用同方向的力信号和加速度信号在同一时刻测得的信号计算得到相关数(卷积)信号后得出误差信号,本发明专利技术实际可应用于振动环境复杂的船舶、飞机等动力机械设备的主动隔振,并保证主动隔振系统的顺利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技术涉及主动隔振系统,具体涉及主动隔振控制系统中误差信号的提取方法,属于主动隔振

技术介绍
主动隔振是检测出振源或受控对象主要振动特性,在被控系统中引入次级振源, 并通过一定的控制方法调节次级振源(即作动器)的输出,使其产生的振动与主振源的振动相抵消,从而达到隔振的目的。主动隔振器是隔振系统中的主要部件,外壳和上夹板组成主动隔振器的壳体,壳体内部空间设置三个作动器,三个作动器分别对垂、横、纵三个方向施加次级激励源,由于夹持传感器的上夹板与外壳连接螺栓刚度的存在,尤其是纵向和横向的力传感器,上夹板与外壳横、纵向相对位移很小,导致测得的阶次激励信号幅值相对于其他干扰激励幅值不突出,单个传感器测得的信号不清晰。目前针对主动隔振的控制算法大都采用基于LMS的自适应滤波算法,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 其中P(Z)为初级通道,是从激励到误差传感器之间的传递函数;S(Z)为次级通道,是从控制器输出到拾取误差信号的传感器之间的传递函数;d(n)为传递到作动器上的振动信号; y(n)为控制器输出的信号;e(n)为误差信号;W(z)为控制器。 基于LMS的自适应滤波算法,即w(k+1) =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三向主动隔振控制系统中误差信号的提取方法,在主动隔振器系统中,三个作动器分别对垂、横、纵三个方向施加次级激励源用以抑制基座振动,其特征在于,将两个三向力传感器对称设置在主动隔振器外壳与上夹板之间,或设置在主动隔振器外壳与基座之间,在每个三向力传感器设置位置的主动隔振器外壳上对应安装三向加速度传感器;此时用主动隔振器外壳上外加的加速度传感器,分别测得基座横x、纵y、垂z三个方向的加速度响应,用同一时刻测得的同方向的力信号和加速度信号计算卷积后得出误差信号,即:ex(k)=fx(k)*ax(k)ey(k)=fy(k)*ay(k)ez(k)=fz(k)*az(k)由于有两组三向力传感器和三向加速度传...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支李峰魏新元尹立国童宗鹏姚利锋姚辉马炳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