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加工用螺丝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8815 阅读:2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高速加工用螺丝攻,其为通过工作机械而旋转且同时被推送移动、并利用螺纹部(2)之切削刃(E)而切削加工内螺纹,在螺纹部(2)中的导锥部(2a),自切削刃(E)开始,沿螺纹山的退刀面(2c)以及进刀面(2d)与山顶面(2e)之间的棱线(R),设有倒角部(CF)。从而,可以稳定地保持螺丝攻导锥部的切削刃形状,使其可高速且顺利地进行高精度的内螺纹加工,并且可使螺丝攻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使用螺纹部的切削刃而切削加工内螺纹的高速加工用螺丝攻
技术介绍
螺纹具有紧固物体的“紧固功能”、与推动物体前进的“推送功能”,其中,任一种功能均如图5a所示,当外螺纹M与内螺纹F此两侧为面接触时可发挥最大效果。然而,实际上,外螺纹、内螺纹之间存在容许误差,而且在对其进行加工的工具或工作机械中亦存在容许误差,因此成为面接触的可能性非常低,即便是紧密嵌合的螺纹,严格地讲,只不过会产生图5b所示的状态外螺纹M与内螺纹F两侧面的接触只是图中符号P所表示的部分中的点接触,于紧固时,由于在轴方向上作用有较强的应力,从而会因螺纹材料的弹性变形而接近面接触。大多数情况下,如图5c所示,呈松动嵌合的状态。但,如上所述的点接触状态或松动嵌合的状态,对于机械零件不能说是绝对良好的状态。因此,经过本申请专利技术者的调查,判断出点接触状态或松动嵌合状态的原因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种螺丝攻的推送操作不正确、螺丝攻切削刃的形状损坏、切削时螺丝攻的跳动。而且,关于螺丝攻的推送操作得出以下结论近年来利用工作机械的NC化(numerical control)等已实现高精度化,从而若通过工作机械而旋转且同时被推送移动,则可实施正确的推送,因此只要解决螺丝攻切削刃的形状损坏、以及切削时螺丝攻的跳动问题,螺丝攻则可长时间地实施如面接触的高精度的内螺纹加工。然而,如图6所示的先前的螺丝攻1中,螺纹部2的导锥部2a的形状,如于图7中扩大表示图6中该导锥部2a的B部,首先,形成山顶面2e低于完全螺纹山的外螺纹形状,并且于如图7a所示的槽4形成加工面4a,然后,沿如图7b所示的该加工面4a与螺纹山的退刀面2c、进刀面2d(图7中未图示)以及山顶面2e的交线即切削刃E、与螺纹山的退刀面2c以及进刀面2d与山顶面2e的棱线R实施搪磨加工,使得切削刃E与棱线R最终全部成为圆弧形。因而,先前的螺丝攻1,在内螺纹切削加工时,上述切削刃E与棱线R相交的切削刃角部受到极大的切削负荷而产生高温,于此,内螺纹材料容易熔敷,因此于此角部反复进行积屑瘤(built up edge)的装卸从而会产生磨耗或缺损甚至切削刃形状损坏,为防止此情形产生而多利用耐熔敷性较高的硬质被膜涂层(coating)在螺纹部的表面,但此硬质被膜也会导致磨耗以及缺损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解决螺丝攻切削刃形状损坏的问题、而且可解决切削时螺丝攻跳动的问题、并能够以高速顺利地进行高精度地内螺纹加工的螺丝攻。本专利技术有利于解决上述问题,其中所述的高速加工用螺丝攻是随工作机械而旋转且同时被推送移动、并利用螺纹部的切削刃而切削加工内螺纹,在螺纹部的导锥部,自切削刃开始沿螺纹山的退刀面以及进刀面与山顶面间的棱线设有倒角部。上述高速加工用螺丝攻中,螺纹部的导锥部中,自切削刃沿螺纹山的退刀面以及进刀面与山顶面间的棱线而设置有倒角部,此倒角部可减少对于切削刃与其棱线相交而成的切削刃角部的切削负荷,并能防止切削刃角部产生积屑瘤。而且利用连接于螺纹部的导锥部后端的完全螺纹山部的直线部、或无该直线部时连接于导锥部后端的完全螺纹山部的倒锥部的上述棱线部分,该两部分切除顺延于导锥部棱线的倒角部的切削剩余的角落部分。另外,上述倒角部可设置至连接于导锥部后部的直线部或倒锥部的前端部分的棱线。从而,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高速加工用螺丝攻,可减轻对于切削刃角部的负荷且可防止该切削刃角部产生积屑瘤,并可控制切削刃角部的磨耗或缺损甚至切削刃形状的损坏,因而,能够维持螺丝攻导锥部切削刃形状的稳定,亦可高速且顺利地进行高精度内螺纹加工并且可使螺丝攻维持较长的使用寿命。另外,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高速加工用螺丝攻中,较好的是螺纹部的同芯度以柄为基准,在螺纹部的导锥部前端面上的公差为小于等于IT8,且螺纹部的跳动以螺丝攻两端中央为基准,在螺纹部的导锥部中央的切削刃上为小于等于IT8公差的1/2。根据所述结构,其与仅于中央基准下将同心度纳入公差内的先前的螺丝攻不同,当利用工作机械的夹头等把持住柄而进行切削时可抑制螺丝攻的跳动,因而可以更快的速度顺利地进行高精度的内螺纹加工并且可使螺丝攻维持更长的使用寿命。而且,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高速加工用螺丝攻中,较好的是柄的外周面与钻头的直柄相同,直至后端部形成具有固定外径的圆筒状。根据所述结构,与柄的后端部具有四角部的先前的螺丝攻不同,可进一步提高柄加工时柄的真圆度以及螺纹部的同芯度,并且可在规定的柄全长的范围内使把持部的更长,可进一步减少利用工作机械的夹头等把持住柄而进行切削时螺丝攻的跳动。而且,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高速加工用螺丝攻中,较好的是至少螺纹部由高速度工具钢或超硬合金制成,而且至少利用硬质被膜而涂层螺纹部。根据所述结构,可进一步延迟螺丝攻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a、图1b、图1c、图1d为表示将图2中的A部扩大且沿槽表示的侧面图以及、该侧面图中分别自箭头U、V、W方向表示的侧面图。图2a、图2b为表示本专利技术中高速加工用螺丝攻的一实施例的侧面图以及正视图。图3a、图3b、图3c为表示上述实施例中螺丝攻上棱线的倒角部的形成顺序的说明图。图4a、图4b为表示上述实施例中高速加工用螺丝攻1进行加工的第一孔以及第1000孔的内螺纹的剖面形状的剖面图。图5a、图5b、图5c为表示螺纹的三种加工状态下的嵌合状态的说明图。图6为表示先前螺丝攻的导锥部的侧面图。图7a、图7b为表示上述先前螺丝攻的切削刃以及棱线的形成顺序的说明图。1螺丝攻 2螺纹部2a导锥部 2b完全螺纹山部2c退刀面 2d进刀面2e山顶面 3柄3a把持部 3b平行面4槽 4a加工面A局部 B局部CF倒角部 C中心轴线R棱线 E切削刃F内螺纹 M外螺纹P点接触 U、V、W箭头方向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形态参照图式加以详细说明。在此,图1a、图1b、图1c、图1d表示图2中扩大本专利技术的高速加工用螺丝攻的一实施例中的A部后且沿槽表示的侧面图、以及分别自图中箭头U、V、W方向所视的侧面图,且图2a、图2b中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侧面图以及正视图;图3a、图3b、图3c表示上述实施例中沿螺丝攻棱线而成的倒角部的形成顺序的说明图,图中对于与先前例相同的部分使用相同的符号表示。即,本实施例中的高速加工用螺丝攻1如图1所示,具有右螺纹的螺纹部2与连接于其后的柄3成为一体,通过工作机械而旋转且同时被推送移动并利用螺纹部2的切削刃而切削加工内螺纹,位于此螺纹部2前端部的导锥部2a扩大后如图3所示,首先,山顶面2e形成低于完全螺纹山的外螺纹形状,同时如图3a所示,由左螺纹中的多条(例如3条)槽4形成加工面4a。其次,如图3b所示,自此加工面4a与螺纹山的退刀面2c、进刀面2d(图3中未图示)以及山顶面2e间的交线即切削刃E,沿螺纹山的退刀面2c以及进刀面2d与山顶面2e间的棱线R,通过例如研削而形成倒角部(例如由成为以上述中心轴线C作为中心轴线的圆锥面的一部分的面所构成的倒角部)CF,其对于螺丝攻1的中心轴线C具有倾斜角θ(于图示例中为约45度),其次,如图3c所示,沿此倒角部CF以及棱线R与上述切削刃E实施搪磨加工,使得切削刃E与倒角部CF的两边缘部与棱线R最终全部形成圆弧形。并且,本实施例中的高速加工用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速加工用螺丝攻,其通过工作机械而旋转且同时被推送移动并利用螺纹部的切削刃而切削加工内螺纹,其特征在于:在螺纹部的导锥部,自切削刃开始沿螺纹山的退刀面以及进刀面与山顶面间的棱线设有倒角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赤木贞之三井雅夫威廉德E韩德尔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弥满和制作所肯纳金属刀具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