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粗纱集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85493 阅读:3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8 04: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粗纱集合器,所述的粗纱集合器呈“n”型,粗纱集合器的顶部(1)和下端(2)的背面呈与纺机的皮辊和罗拉相适配的凹弧型并相交成实心角,下端(2)的开口呈喇叭状,在生产过程中粗纱集合器不会抖动,具有良好导入性能,牵伸过程中须条不会脱落,须条宽度不变,并且不会造成淤塞,减少飞花,利于提高纱质量,并且调换操作方便,不会碰断棉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粗纱集合器
技术介绍
在传统的纺纱机上,喂入的粗纱在牵伸过程中宽度不断增加,没通过一次牵伸罗拉,须条宽度就要扩大一次;在采用超大牵伸装置时,由于喂入半制品较粗,随着牵伸倍数的增加,前罗拉钳口处的须条便成为宽阔的带子状,因而破坏了纤维间的接触,纤维相互失去了联系,须条两侧的纤维容易离散,可能会被回转着的皮辊和罗拉卷曲,促使大量的飞花落出;同时牵伸装置送出的须条过宽会增加加捻的难度,造成纱条条干不匀,外表毛茸 ’另夕卜,旧的集合器使用时间过长会造成集合器口淤塞,集合器跑偏、脱落的问题。 ;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粗纱进入罗拉时造成须条过宽,毛羽增加,纱线条干恶化,集合器口淤塞,须条脱落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粗纱集合器,所述的粗纱集合器呈“n”型,粗纱集合器的顶部和下端的背面呈与纺机的皮辊和罗拉相适配的凹弧型并相交成实心角。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粗纱集合器的下端开口呈喇叭状。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有益效果是粗纱集合器顶部和下端的背面呈凹弧状与皮辊、罗拉相适配,相交的实心角起固定位置作用,不会让粗纱集合器抖动,具有良好导入性能,牵伸过程中须条不会脱落,须条宽度不变;粗纱集合器下端的开口呈喇叭状,不会淤塞,减少飞花,利于提高纱质量,并且调换操作方便,不会碰断棉纱。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主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侧视图。图中所示I顶部,2下端。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图1,图2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粗纱集合器呈“n”型,粗纱集合器的顶部I和下端2的背面呈与纺机的皮辊和罗拉相适配的凹弧型并相交成实心角,不会让粗纱集合器抖动,具有良好导入性能,牵伸过程中须条不会脱落,须条宽度不变;下端2的开口呈喇叭状,不会造成淤塞,减少飞花,利于提高纱质量,并且调换操作方便,不会碰断棉纱。权利要求1.一种粗纱集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粗纱集合器呈“η”型,粗纱集合器的顶部(I)和下端(2)的背面呈与纺机的皮辊和罗拉相适配的凹弧型并相交成实心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粗纱集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端(2)的开口呈喇叭状。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粗纱集合器,所述的粗纱集合器呈“n”型,粗纱集合器的顶部(1)和下端(2)的背面呈与纺机的皮辊和罗拉相适配的凹弧型并相交成实心角,下端(2)的开口呈喇叭状,在生产过程中粗纱集合器不会抖动,具有良好导入性能,牵伸过程中须条不会脱落,须条宽度不变,并且不会造成淤塞,减少飞花,利于提高纱质量,并且调换操作方便,不会碰断棉纱。文档编号D01H5/72GK102995179SQ20121057963公开日2013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8日专利技术者徐加奇 申请人:铜陵市霞飞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粗纱集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粗纱集合器呈“n”型,粗纱集合器的顶部(1)和下端(2)的背面呈与纺机的皮辊和罗拉相适配的凹弧型并相交成实心角。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加奇
申请(专利权)人:铜陵市霞飞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