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海洋产表面活性剂菌株LHOD-1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84742 阅读:2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8 04: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海洋产表面活性剂菌株,该菌属属于栖盐田菌属(Salinicolasp.),保藏名称为:Salinicolasp.LHOD-1,保藏单位: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日期:2012年10月29日,保藏号:CGMCCNo.6715。该菌株具有产表面活性剂能力,对海洋中的石油烃污染具有较强的乳化效果,能帮助去除海水中的石油烃污染,并且对海水养殖生物没有毒害致病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株海洋产表面活性剂菌株LH0D-1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微生物
,具体涉及一种海洋产表面活性剂菌栖盐田菌株 (Salinicola sp.)及其在处理受石油烃污染海水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近年来,石油开采业逐渐由陆地走向海洋。石油的开采和海上运输业的发展,导致由于井喷、运输船舶的漏油、沉没以及输油管道的泄漏等造成的海洋石油烃污染事故屡见不鲜,受污染的海域范围也在不断扩展。石油进入海水后,使海水中大量的溶解氧被石油吸收,油膜覆盖于水面,使海水与大气隔离,造成海水缺氧,导致海洋生物死亡,给养殖资源带来严重的危害。油污还可以使经济鱼类、贝类等海产品产生油臭味,成年鱼类、贝类长期生活在被污染的海水中其体内蓄积了某些有害物质,通过食 物链进入人体后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利用微生物修复技术修复受污染的海水具有经济、有效和环境友好等优点,是目前的优先考虑技术。在生物修复过程中,石油烃的疏水性是限制其降解速率的主要因素之一。微生物摄取疏水性石油烃的一个重要策略就是分泌细胞代谢物即生物表面活性剂。生物表面活性剂含有亲水基团和疏水基团,能够降低油水界面张力,促使石油污染物分散、增溶、乳化,从而提高其生物可利用性,促使污染物高效生物降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海洋产表面活性剂菌栖盐田属菌株,以提高海洋石油烃的降解效果,有效去除海洋石油烃污染,同时提供上述海洋产表面活性剂栖盐田菌属菌株在处理海洋石油烃污染的应用。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来是一种海洋产表面活性剂栖盐田菌属菌株,该菌株属于栖盐田菌属(Salinicola sp.),保藏名称栖盐田菌LH0D-1,保藏单位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地址北京市中科院北京微生物研究所菌种保藏中心保藏日期2012 年 10 月 29 日,保藏号=CGMCC No. 6715。所述海洋产表面活性剂栖盐田菌属菌株的筛选分离和鉴定过程为取受石油烃污染的海洋沉积物,在实验室利用选择培养基培养后,分离纯化菌株,根据菌株对含油平板的曬油斑的形成和表面张力的测定,最终筛选出一株能产生表面活性剂的菌株,编号为 LH0D-1,然后根据菌落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其16S rDNA基因序列与Genebank 中已登录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发现,菌株LH0D-1经鉴定为栖盐田菌属,命名为栖盐田菌 (Salinicola sp. ) LH0D-1。所述的海洋产表面活性剂栖盐田菌菌株在处理受石油烃污染海水的具体过程为 取经分离纯化的海洋产表面活性剂栖盐田菌CGMCC 6715单菌落,于扩大活化培养基中培养48h,菌液浓度达到1. OX IO8-L OX 109cfu/ml,按海水与菌液体的体积比为40-60:1,将海洋产表面活性剂栖盐田菌CGMCC 6715接种于含柴油的海水中,25-28 °C恒温振荡培养1-1Odo所述恒温振荡培养的条件为25°C培养7d。所述活化扩大培养基的培养条件优选为蛋白胨5.0 g,酵母膏1.0 g,磷酸高铁0.1 g,陈海水 1000 mL, pH 7. 6-8. 2,121°C灭菌 20 min。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从受污染的海洋沉积物中得到产表面活性剂的新菌株,提高了石油烃污染的降解效率,在IOd内对海水中柴油的去除率达到80%以上。附图说明—株海洋产表面活性剂栖盐田菌属菌株,菌株属于栖盐田菌属(Salinicolasp.),保藏名称栖盐田菌LH0D-1,保藏单位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 中心,地址北京市中科院北京微生物研究所菌种藏中心保藏日期2012年10月29日,保藏号CGMCC No. 6715。图1是栖盐田菌CGMCC 6715的电镜图片; 图2是栖盐田菌CGMCC 6715的PCR产物琼脂糖电泳 图3是栖盐田菌CGMCC 6715菌株在油平板上形成的噬油斑; 图4是栖盐田菌CGMCC 6715表面活性剂的乳化性能; 图5是投加栖盐田菌CGMCC 6715菌株后降解效果。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海洋产表面活性剂菌株的筛选方法 一、材料准备1、菌源和实验废水 (I)菌源为受石油烃污染的辽宁省大连市7. 16溢油事故现场沉积物。(2)实验废水自然海水1000 mL, 121 V灭菌20 min,加入100 mg经0. 2 um的微孔滤膜过滤后的柴油。2、培养基 (I)选择培养基自然海水1000 mL,121 °C灭菌20 min,加入100 mg经0. 2 um的微孔滤膜过滤后的柴油。(2)分离培养基蛋白胨5.0 g,酵母膏1.0 g,磷酸高铁0.1 g,陈海水1000 mL,琼脂粉 20 g,pH 7. 6-8. 2,121 °C灭菌 20 min。(3)活化扩大培养基蛋白胨5. 0 g,酵母膏1. 0 g,磷酸高铁0.1 g,陈海水1000mL, pH 7. 6-8. 2,121 °C灭菌 20 min。二、菌株的分离与筛选1、菌株的富集 移取2 g左右沉积物样品置于盛有20 mL生理盐水的三角瓶中震荡摇匀后,静置后,取上清液加入含有100 mg/L柴油的选择培养基,温度25 °C, 180 r/ min培养7 d,再将菌液转接至新鲜的培养基,如此富集3次。2、菌株的分离纯化将富集液稀释后,均匀涂布于分离培养基平板上,25 V培养5 d,待菌落长出后,挑取形态各异的单菌落,在分离培养基平板上划线分离,直至得到纯的单菌落。将分离纯化的细菌接种至斜面培养基,并于冰箱4 °C保存。3、表面活性剂产生菌的筛选通过对含油平板的噬油斑的形成(见图3)和表面张力的测定,来确定菌株的产表面活性剂能力。通过挑取新鲜培养的菌落,接种于以以柴油为唯一碳源的平板上,25 °C培养3-5d 后观察噬油斑的有无,然后挑选出有噬油斑的菌落接种于斜面上,25°C条件下培养3-5d 后,于4 °C冰箱保存。取产生噬油斑的4种形态不同单菌落接种于活化扩大培养基中,25 °C培养5 d, 离心去除菌体,采用上海衡平仪器仪表厂生产的BZY-1表面张力仪测定液体表面张力,结果如表I所示。表I菌株发酵液表面张力值菌株编号表面张力值(mN · nf1)菌株编号表面张力值(mN · nf1)LH0D-132. 63#48. 72#41. 44#42. 6经过筛选获得一株编号为LH0D-1的菌株,即海洋产表面活性剂菌株LH0D-1 实施例2海洋产表面活性剂菌株LH0D -1的鉴定1、对海洋产表面活性剂菌株的鉴定对海洋产表面活性剂栖盐田菌CGMCC 6715进行了生理生化鉴定以及16S rDNA分子鉴定,从分子水平,并结合细菌的形态学特征及生理生化特征分析确定菌株的种属。16S rDNA序列分析主要按照以下步骤①细菌核酸DNA的提取采用TAKARA细菌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获得菌株的DNA②16SrDNA基因的PCR扩增Pl 27f (5’ -AGA GTT TGA TCC TGG CTC AG-3’)P2 1492r (5,-AAG TCG TAACAAGGT AAC C_3,)在50 uL体系中,加入I uL模板DNA (O.1 ug),0. 5 uL Pl和P2 (终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株海洋产表面活性剂栖盐田菌菌株,其特征在于:该菌株属于栖盐田菌菌属(Salinicola?sp.),保藏名称为:Salinicola?sp.?LHOD?1,保藏单位: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日期:2012年10月29日,保藏号:CGMCC?No.671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关晓燕周遵春董颖王摆杨爱馥陈仲姜北蒋经伟高杉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