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制工业冷却水循环系统pH的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482823 阅读:1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8 01: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控制工业冷却水循环系统pH的方法,包括有化学除锈除垢、予膜步骤,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学除锈除垢过程中先向循环水的集水池中投加渗透活化剂,用硫酸调pH值5.5~6.5,运行4~8小时;再向循环水集水池中一次性加入化学除锈除垢药剂,用氨基磺酸调pH值至3.5~5.5;所述予膜用硫酸调pH值至6.0~7.0。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循环水系统的不同运行时期通过投加弱酸性有机酸氨基磺酸、强酸性无机酸硫酸来控制pH值,能较好地控制好化学清洗、预膜的pH值,从而满足化学清洗和预膜时对pH值的控制要求,使化学清洗和预膜达到理想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业冷却水循环系统,特别是涉及。
技术介绍
在现有工艺中,工业冷却水循环系统处理主要分为物理处理和化学处理。物理处理技术主要有磁处理、静电处理、光化学处理、超声波处理等,物理处理技术具有操作简单、运行费用低、无毒无污染等优点。此方法适用于硬度较小的水质,而对目前我国硬度较高的复杂水质的水处理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化学处理技术通常是向补充水中加入一定量的水质稳定剂来防止水系统的结垢与腐蚀。利用阻垢分散剂与结垢离子的螯合作用或对结垢晶体的晶格扭曲作用而达到防垢的目的,利用缓蚀剂抑制腐蚀反应的阳极过程、在金属表 面形成沉淀膜并覆盖阴极表面、在金属表面定向吸附并形成保护性的吸附膜阻止腐蚀的阴阳极过程,从而起到缓蚀作用。但是在化学处理技术中,工业冷却水循环系统在化学清洗和预膜过程中为保证化学清洗和预膜的效果,则必须满足化学清洗和预膜药剂的使用条件要求,即满足化学清洗和预膜药剂对PH值控制范围的要求,要对循环冷却水的pH进行控制,以往主要是在化学清洗和预膜过程中使用强酸性无机酸来调节pH,这样在化学清洗实际操作中控制pH的难度较大,强酸性无机酸的用量很难把握好,经常出现PH值低于控制范围的事故,往往又要通过加碱来将PH调高,如果PH值调得过高了又要加强酸性无机酸来降低PH,因此难以满足化学清洗时对PH值的控制要求,对化学清洗和预膜的效果造成一定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很好地控制好循环水的pH值,从而满足化学清洗和预膜时PH值的控制要求,使化学清洗和预膜达到理想的效果的控制工业冷却水循环系统pH的方法。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有化学除锈除垢、予膜步骤,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学除锈除垢的主要过程如下(1)经杀菌、剥离、置换后循环水的浊度〈lOPPm,构成水经水冷器经冷却塔的循环回路;(2)向循环水的集水池中投加渗透活化剂,用硫酸调pH值5.5 6. 5,运行4 8小时;(3)向系统的循环泵的入口处,一次性加入化学除锈除垢药剂,用氨基磺酸调pH值至3.5 5. 5,并保持pH值运行48小时或根据控制分析数据判定脱脂除锈终点,清洗过程中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再加分散阻垢剂;(4)清洗结束后,大排大补进行置换,在排放置换过程中,维持pH值小于7,补加阻垢分散剂;所述予膜的主要过程如下(O经置换后循环水的浊度〈lOPPm,构成水经水冷器经冷却塔的循环回路;(2)测定pH值,用硫酸调pH值至6.O 7. O,并在予膜全过程中保持稳定;(3)向系统投加予膜剂、七水硫酸锌,保证投药半小时后有机磷的含量在13mg/l以上;(4)予膜达到终点后,应打开排污和补水,以尽可能快的速度置换排放。所述予膜(4)中置换排放时,应注意pH上升不能太快,排放开始后的前几个小时PH保持不能〉7.5。 所述予膜(4)中置换排放时,定时测定有机膦的含量,当有机磷下降到6. Omg/1时停止排放,转入正常运行,投加缓蚀阻垢剂,维持有机瞵浓度6-8mg/L运行。本专利技术在工业冷却水循环系统化学除锈除垢过程中通过先投强酸性无机酸硫酸后投加弱酸性有机酸、在工业冷却水循环系统预膜过程中通过投加强酸性无机酸硫酸控制PH值,能较好地控制好化学清洗、预膜的pH值,从而满足化学清洗和预膜时对pH值的控制要求,使化学清洗和预膜达到理想的效果。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具体实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按上述公开的控制工业冷却水循环系统PH的方法对某化肥事业部水汽车间的工业冷却水循环系统进行循环处理,具体情况见如下实施例。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控制工业冷却水循环系统PH的方法,包括在化学除锈除垢、予膜步骤中控制PH,其中化学除锈除垢的主要过程如下(1)经杀菌、剥离、置换后循环水的浊度〈lOPPm,构成水经水冷器经冷却塔的循环回路;(2)向循环水的集水池中投加渗透活化剂,用硫酸调PH值至5. 5,运行4小时;(3)向系统的循环泵的入口处,一次性加入化学除锈除垢药剂,用氨基磺酸调PH值至3. 5,并保持pH值运行48小时或根据控制分析数据判定脱脂除锈终点,清洗过程中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再加分散阻垢剂;(4)清洗结束后,大排大补进行置换,在排放置换过程中,维持PH值小于7,补加阻垢分散剂;其中予膜的主要过程如下(1)经置换后循环水的浊度〈lOPPm,构成水经水冷器经冷却塔的循环回路;(2)测定pH值,用硫酸调pH值至6. 0,并在予膜全过程中保持稳定;(3)向系统投加予膜剂、七水硫酸锌,保证投药半小时后有机磷的含量在13mg/l以上;(4)予膜达到终点后,应打开排污和补水,以尽可能快的速度置换排放,排放开始后的前几个小时PH上升不能太快,保持不能〉7. 5 ;同时定时测定有机膦的含量,当有机磷下降到6. Omg/1时停止排放,转入正常运行,投加缓蚀阻垢剂,维持有机瞵浓度6-8mg/L运行。实施例2本专利技术控制工业冷却水循环系统PH的方法,包括在化学除锈除垢、予膜步骤中控制PH,其中化学除锈除垢的主要过程如下(1)经杀菌、剥离、置换后循环水的浊度〈lOPPm,构成水经水冷器经冷却塔的循环回路;(2)向循环水的集水池中投加渗透活化剂,用硫酸调PH值6,运行6小时;(3)向系统的循环泵的入口处,一次性加入化学除锈除垢药剂,用氨基磺酸调PH值至4. 5,并保持pH值运行48小时或根据控制分析数据判定脱脂除锈终点,清洗过程中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再加分散阻垢剂;(4)清洗结束后,大排大补进行置换,在排放置换过程中,维持PH值小于7,补加阻垢分散剂;其中予膜的主要过程如下(1)经置换后循环水的浊度〈lOPPm,构成水经水冷器经冷却塔的循环回路;(2)测定pH值,用硫酸调pH值至6. 5,并在予膜全过程中保持稳定;(3)向系统投加予膜剂、七水硫酸锌,保证投药半小时后有机磷的含量在13mg/l以上;(4)予膜达到终点后,应打开排污和补水,以尽可能快的速度置换排放,排放开始后的前几个小时PH上升不能太快,保持不能〉7. 5 ;同时定时测定有机膦的含量,当有机磷下降到6. Omg/1时停止排放,转入正常运行,投加缓蚀阻垢剂,维持有机瞵浓度6-8mg/L运行。实施例3本专利技术控制工业冷却水循环系统PH的方法,包括在化学除锈除垢、予膜步骤中控制PH,其中化学除锈除垢的主要过程如下(1)经杀菌、剥离、置换后循环水的浊度〈lOPPm,构成水经水冷器经冷却塔的循环回路;(2)向循环水的集水池中投加渗透活化剂,用硫酸调pH值6. 5,运行8小时;(3)向系统的循环泵的入口处,一次性加入化学除锈除垢药剂,用氨基磺酸调PH值至5. 5,并保持pH值运行48小时或根据控制分析数据判定脱脂除锈终点,清洗过程中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再加分散阻垢剂;(4)清洗结束后,大排大补进行置换,在排放置换过程中,维持PH值小于7,补加阻垢分散剂;其中予膜的主要过程如下(1)经置换后循环水的浊度〈lOPPm,构成水经水冷器经冷却塔的循环回路;(2)测定pH值,用硫酸调pH值至7. O,并在予膜全过程中保持稳定;(3)向系统投加予膜剂、七水硫酸锌,保证投药半小时后有机磷的含量在13mg/l以上;(4)予膜达到终点后,应打开排污和补水,以尽可能快的速度置换排放,排放开始后的前几个小时PH上升不能太快,保持不能〉7. 5 ;同时定时测定有机膦的含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控制工业冷却水循环系统pH的方法,包括有化学除锈除垢、予膜步骤,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学除锈除垢的主要过程如下:(1)经杀菌、剥离、置换后循环水的浊度〈10PPm,构成水经水冷器经冷却塔的循环回路;(2)向循环水的集水池中投加渗透活化剂,用硫酸调pH值5.5~6.5,运行4~8小时;(3)向系统的循环泵的入口处,一次性加入化学除锈除垢药剂,用氨基磺酸调pH值至3.5~5.5,并保持pH值运行48小时或根据控制分析数据判定脱脂除锈终点,清洗过程中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再加分散阻垢剂;(4)?清洗结束后,大排大补进行置换,在排放置换过程中,维持pH值小于7,补加阻垢分散剂;所述予膜的主要过程如下:(1)经置换后循环水的浊度〈10PPm,构成水经水冷器经冷却塔的循环回路;(2)测定pH值,用硫酸调pH值至6.0~7.0,并在予膜全过程中保持稳定;(3)?向系统投加予膜剂、七水硫酸锌,?保证投药半小时后有机磷的含量在13mg/l以上;(4)予膜达到终点后,应打开排污和补水,以尽可能快的速度置换排放。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海东文加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