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飞机试验件约束技术,涉及一种撑杆式约束装置。
技术介绍
在全尺寸飞机结构静力/疲劳试验中,试验机的约束为静定约束,一般选取三个垂向约束,其他的三个约束为水平约束(包括航向约束及侧向约束)。垂向约束方式一半采用撬杠或悬挂式约束,而水平约束则采用接头、滑轮、滑槽及立柱约束,双向差动软约束或者位控作动筒位控约束。采用接头、滑轮、滑槽及立柱形式,不限制飞机垂向位移,并约束飞机航向、侧向位移,由于滑轮与滑槽有间隙,在试验中会出现航向、侧向约束失效的情况;采用双向差动软约束时,需要两个监视通道,通过两个通道的反馈计算出该约束的反馈载荷。在约束点反馈载荷较大时,需要在两个软约束上施加较大预紧力方可保证试验中约束的有效性,但对试验机约束部位的考核而言,预紧力的对拉是非真实的考核;采用位控作动筒作为约束点时,在非试验状态(作动筒无油压状态)作动筒不能保证有效位移,加压后首先会调整试验机姿态,在此过程中可能会引起其他加载点的超差保护。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在全尺寸飞机结构的静力/疲劳试验中,有效利用现有试验设备,实现可靠的水平约束的撑杆式约束装置。本专利技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撑杆式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双耳接头、连接螺杆、螺旋垫、载荷传感器、假作动筒,所述双耳接头固定在试验件约束部位上,采用铰接方式与连接螺杆连接,将螺旋垫加装在载荷传感器与假作动筒之间的螺纹连接上,所述载荷传感器与控制系统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征,夏峰,张建锋,王刚,郑建军,朱亚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