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钢材的生产工艺,是一种锻轧结合的钢材生产工艺,其工艺流程为:钢锭或连铸坯加热→锻造→再加热→轧制→切头尾和分段→冷却→精整→检验→标记→包装称重→入库;钢锭或连铸坯加热工序:加热温度为1150℃;锻造工序:控制锻造比为3,终段温度1000℃;再加热工序:终锻温度低于900℃需再加热,加热温度为1050℃;轧制工序:采用二辊可逆轧机,通过方→椭→圆的孔型得到所需的形状和尺寸。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兼具有锻造工艺及轧制工艺的优点,而且具有生产效率高、成材率高、尺寸精度高、消耗低、内在组织致密、力学性能高及金相组织优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钢材的生产工艺,具体的说是一种锻轧结合的钢材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目前的圆钢塑性成型工艺主要有锻造、轧制等,这两种工艺均为独立的生产工艺,锻造的生广工艺流程为钢淀/连铸还一加热一锻造一冷却一精整一检验一标记一包装称重一入库。锻造生产工艺的特点是产品内在组织致密、力学性能高,因此许多重要的轴等产品均要求使用锻件,但锻造生产工艺的单件产品生产周期长、而且尺寸精度差,因此锻件的成本很高。轧制的生产工艺流程为钢锭/连铸坯一加热一轧制一切头尾/分段一冷却一精整一检验一标记一包装称重一入库,轧制生广工艺的特点是生广效率闻、成材率闻、广品尺寸精度高、消耗低,但轧制生产工艺的产品内在组织不够致密、力学性能稍差,因此轧件只能用于一些要求普通的设备上。锻造和轧制这两种生产工艺各有优点,但也有不足,若能有机的结合,可以解决这两种工艺的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出一种锻轧结合的钢材生产工艺,不仅兼具有锻造工艺及轧制工艺的优点,而且具有生产效率高、成材率高、尺寸 精度高、消耗低、内在组织致密、力学性能高及金相组织优的优点。本专利技术解决以上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锻轧结合的钢材生产工艺,其工艺流程为钢锭或连铸坯加热一锻造一再加热一轧制一切头尾和分段一冷却一精整一检验一标记一包装称重一入库;具体各工序的工艺参数为 钢锭或连铸坯加热工序加热温度为1100 1180°C ; 锻造工序控制锻造比为3 4,终段温度900 1050°C ; 再加热工序加热温度为1000 1080°C ; 轧制工序采用二辊可逆轧机,通过方一椭一圆的孔型得到所需的形状和尺寸,轧制椭圆孔采用双椭圆孔型,轧制道次5 9道,各个道次延伸率控制为1.1 1. 25,轧制温度控制为950 1080°C,轧制速度控制为I 3m/s ; 切头尾和分段工序钢锭切头长度2% (钢材总长度的2%),切尾长度为钢锭帽口重量所占长度比例+1% ;连铸坯切头切尾长度控制为I 2% (钢材总长度的2%); 冷却工序分段的圆钢在空气中自然冷却至550 600°C,然后装入保温坑缓冷,控制缓冷速度彡IO0C /h,经48 72h后,圆钢温度彡150°C吊出保温坑自然冷却; 精整工序圆钢冷却后进行矫直,选用压力矫直机、二辊矫直机或多辊矫直机进行矫直,矫直后对圆钢表面缺陷进行清理,随后进行超声波探伤,合格的圆钢标记打捆入库。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在锻造工艺的基础上增加了轧制工艺,从而该工艺兼具有锻造工艺及轧制工艺的优点;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工艺,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成材率、产品尺寸精度、产品内在组织致密及产品力学性能,可以稳定产品质量,降低消耗。与单锻造工艺相比,本工艺具有生产效率高、成材率高、尺寸精度高、消耗低及产品质量稳定的优点;与单轧制工艺相比,本工艺生产的产品具有内在组织致密及力学性能高的锻材特点,甚至金相组织优于锻材。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 一种锻轧结合的钢材生产工艺,其工艺流程为钢锭或连铸坯加热一锻造一再加热一轧制一切头尾和分段一冷却一精整一检验一标记一包装称重一入库;具体各工序的工艺参数为· 钢锭或连铸坯加热工序加热温度为1100°C ; 锻造工序控制锻造比为3,终段温度900°C ; 再加热工序加热温度为1000°C ; 轧制工序采用二辊可逆轧机,通过方一椭一圆的孔型得到所需的形状和尺寸,轧制椭圆孔采用双椭圆孔型,轧制道次5道,各个道次延伸率控制为1.1,轧制温度控制为950°C,轧制速度控制为13m/s ; 切头尾和分段工序钢锭切头长度2%,切尾长度为钢锭帽口重量所占比例+1% ;连铸坯切头切尾长度控制为1% ; 冷却工序分段的圆钢在空气中自然冷却至550°C,然后装入保温坑缓冷,控制缓冷速度10°C /h,经48h后,圆钢温度彡150°C吊出保温坑自然冷却; 精整工序圆钢冷却后进行矫直,选用压力矫直机、二辊矫直机或多辊矫直机进行矫直,矫直后对圆钢表面缺陷进行清理,随后进行超声波探伤,合格的圆钢标记打捆入库。实施例2 一种锻轧结合的钢材生产工艺,其工艺流程为钢锭或连铸坯加热一锻造一再加热一轧制一切头尾和分段一冷却一精整一检验一标记一包装称重一入库;具体各工序的工艺参数为 钢锭或连铸坯加热工序加热温度为1150°C ; 锻造工序控制锻造比为3,终段温度1000°C ; 再加热工序加热温度为1050°C ; 轧制工序采用二辊可逆轧机,通过方一椭一圆的孔型得到所需的形状和尺寸,轧制椭圆孔采用双椭圆孔型,轧制道次7道,各个道次延伸率控制为1. 15,轧制温度控制为1000°C,轧制速度控制为2m/s ; 切头尾和分段工序钢锭切头长度按2%,切尾长度为钢锭帽口重量所占比例+1% ;连铸坯切头切尾长度控制为2% ; 冷却工序分段的圆钢在空气中自然冷却至580°C,然后装入保温坑缓冷,控制缓冷速度80°C /h,经60h后,圆钢温度彡150°C吊出保温坑自然冷却; 精整工序圆钢冷却后进行矫直,选用压力矫直机、二辊矫直机或多辊矫直机进行矫直,矫直后对圆钢表面缺陷进行清理,随后进行超声波探伤,合格的圆钢标记打捆入库。实施例3 一种锻轧结合的钢材生产工艺,其工艺流程为钢锭或连铸坯加热一锻造一再加热一轧制一切头尾和分段一冷却一精整一检验一标记一包装称重一入库;具体各工序的工艺参数为 钢锭或连铸坯加热工序加热温度为1180°C ; 锻造工序控制锻造比为4,终段温度1050°C ; 再加热工序加热温度为1080°C ; 轧制工序采用二辊可逆轧机,通过方一椭一圆的孔型得到所需的形状和尺寸,轧制椭圆孔采用双椭圆孔型,轧制道次9道,各个道次延伸率控制为1. 25,轧制温度控制为1080°C,轧制速度控制为3m/s ; 切头尾和分段工序钢锭切头长度按2%,切尾长度为钢锭帽口重量所占比例+1% ;连铸坯切头切尾长度控制为2% ; 冷却工序分段的圆钢在空气中自然冷却至600°C,然后装入保温坑缓冷,控制缓冷速度60°C /h,经72h后,圆钢温度彡150°C吊出保温坑自然冷却; 精整工序圆钢冷却后进行矫直,选用压力矫直机、二辊矫直机或多辊矫直机进行矫直,矫直后对圆钢表面缺陷进行清理,随后进行超声波探伤,合格的圆钢标记打捆入库。除上述实施例外,本专利技术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专利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锻轧结合的钢材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其工艺流程为钢锭或连铸坯加热一锻造一再加热一轧制一切头尾和分段一冷却一精整一检验一标记一包装称重一入库;具体各工序的工艺参数为钢锭或连铸坯加热工序加热温度为1100 1180°C ;锻造工序控制锻造比为3 4,终段温度900 1050°C ;再加热工序加热温度为1000 1080°C ;轧制工序采用二辊可逆轧机,通过方一椭一圆的孔型得到所需的形状和尺寸,轧制椭圆孔采用双椭圆孔型,轧制道次5 9道,各个道次延伸率控制为1.1 1. 25,轧制温度控制为950 1080°C,轧制速度控制为I 3m/s ;切头尾和分段工序钢锭切头长度按2%,切尾长度为钢锭帽口重量所占比例+1% ;连铸坯切头切尾长度控制为I 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锻轧结合的钢材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其工艺流程为:钢锭或连铸坯加热→锻造→再加热→轧制→切头尾和分段→冷却→精整→检验→标记→包装称重→入库;具体各工序的工艺参数为:钢锭或连铸坯加热工序:加热温度为1100~1180℃;锻造工序:控制锻造比为3~4,终段温度900~1050℃;再加热工序:加热温度为1000~1080℃;轧制工序:采用二辊可逆轧机,通过方→椭→圆的孔型得到所需的形状和尺寸,轧制椭圆孔采用双椭圆孔型,轧制道次5~9道,各个道次延伸率控制为1.1~1.25,轧制温度控制为950~1080℃,轧制速度控制为1~3m/s;切头尾和分段工序:钢锭切头长度按2%,切尾长度为钢锭帽口重量所占比例+1%;连铸坯切头切尾长度控制为1~2%;冷却工序:分段的圆钢在空气中自然冷却至550~600℃,然后装入保温坑缓冷,控制缓冷速度≤10℃/h,经48~72h后,圆钢温度≤150℃吊出保温坑自然冷却;精整工序:圆钢冷却后进行矫直,选用压力矫直机、二辊矫直机或多辊矫直机进行矫直,矫直后对圆钢表面缺陷进行清理,随后进行超声波探伤,合格的圆钢标记打捆入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宏亮,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永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