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何帅松专利>正文

一种健脾化痰活血抗肿瘤的茶及其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477867 阅读:3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7 19: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健脾化痰活血抗肿瘤的茶及其制作方法,它是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半支莲30g、瓜蒌20g、泻白15g、半夏15g、陈皮15g、鸡血屯20g、党参20g、白术15g、双皮15g、元参15g、丹皮15g、山茨菇20g、白花蛇草30g、枸杞10g、生地15g、甘草15g、丹参15g、薏仁10g和大枣15g,该茶具有健脾化痰活血抗肿瘤的功效,且有很好的口感,全部采用全天然药材,可以长期饮用,具有治疗和预防疾病的功效,对于老年人效果更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
技术介绍
茶叶作为一种著名的保健饮品,它是古代中国南方人民对中国饮食文化的贡献,也是中国人民对世界饮食文化的贡献。三皇五帝时代的神农有以茶解毒的故事流传,黄帝则姓姬名荼,荼即古茶字。茶属于山茶科,为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植物,植株高达1-6米。茶树喜欢湿润的气候,在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地区有广泛栽培。茶树叶子制成茶叶,泡水后使用,有强心、利尿的功效。茶树种植3年就可以采叶子。一般清明前后采摘长出4-5个叶的嫩芽,用这种嫩芽制作的茶叶质量非常好,属于茶中的珍品。茶叶的制作影响茶叶的色泽和口感,现代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人们对自身的健康·问题不注意,生活环境的变差,有越来越多的疾病出现,如气血不畅,消化不良,咳嗽痰多的症状,长时间的不调理,慢慢就积累成顽固疾病,难以根除,生活环境中越来越多的污染,导致肿瘤发生率明显提升,如何将中草药与茶叶相结合,达到饮用、治疗和预防的多重功效,如何提高饮茶的药用性,这正是本专利技术将要讨论的核心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疗效好,无毒副作用,可长期饮用的健脾化痰活血抗肿瘤的茶。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健脾化痰活血抗肿瘤的茶,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半支莲30g ; 瓜萎20g ;湾白15g ;半夏15g ;陈皮15g ; 鸡血屯20g ; 党参20g ;白术15g ;双皮15g ; 元参15g ;丹皮15g ;山茨燕20g ;白花蛇草30g ;枸杞IOg;生地15g ; 甘草15g ;丹参15g 薏仁IOg ;大率15g ;茶叶30g。进一步地,所述的茶内还含有川贝15g。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制作方法简单,材料易得,无毒无副作用,可长期饮用的健脾化痰活血抗肿瘤的茶的制作方法。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所述健脾化痰活血抗肿瘤茶的制作过程如下 第一步按重量份配比取半支莲30g、瓜萎20g、湾白15g、半夏15g、陈皮15g、鸡血屯20g、党参20g、白术15g、双皮15g和元参15g共十味药放入锅中,倒入清水,清水没过药面煎煮,煎煮的时间为1. 5-2h,提取药液; 第二步按重量份配比取丹皮15g、山茨菇20g、白花蛇草30g、枸杞10g、生地15g、甘草15g和丹参15g共七味药放入锅中,倒入清水,清水没过药面浸泡,浸泡的时间7-8h,提取浸泡液;第三步按重量份配比取薏仁IOg和大枣15g同时进行研磨成粉状,在温度为80-90度 下进行O. 5-lh的烘干得薏仁大枣粉;第四步取药液、浸泡液和薏仁大枣粉混合,搅拌充分,过滤后得过滤液;第五步按重量份配比取茶叶30g浸泡在过滤液中,浸泡的时间3-5天,去除过滤液,将 浸泡过后的茶叶晒干,包装入库。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健脾化痰活血抗肿瘤的茶,配方组成所用药材和药用辅料均有国家 法定标准,剂型均为《中国药典》收载剂型。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健脾化痰活血抗肿瘤的茶,其药材功效作用分别为1、半支莲性味苦,寒。半支莲茎和花含甜菜花青素,主为甜菜甙,甙元是甜菜素。清 热,解毒,治咽喉肿痛,烫伤,跌打刀伤出血,湿疮。咽喉肿痛捣汁含漱,其他捣糊外敷。2、瓜萎性甘苦,寒。《本草便读》:瓜萎,性味与花粉相同,惟润降之功过之。故凡上 焦郁热,垢腻痰火咳嗽等证,皆可用之。一切肺痈、肠痈、乳痈之属火者,尤为相宜。润肺,化 痰,散结,润肠。治痰热咳嗽,胸痹,结胸,肺痿咳血,消渴,黄疸,便秘,痈肿初起。有解热止 渴、利尿、镇咳祛痰等功效;3、泻白,《医方考》说“肺为火患,喘满气急者,此方主之。肺苦气上逆,故喘满;上焦有 火,故气急。此丹溪所谓气有余便是火也。桑白皮味甘而辛,甘能固元气之不足,辛能泻肺 气之有余;佐以地骨皮之泻肾者,实则泻其子也;佐以甘草之健脾者,虚则补其母也。此云 虚实者,正气虚而邪气实也。又曰地骨皮之轻,可使入肺;生甘草之平,可使泻气,故名以 泻白。白,肺之色也。”泻肺清热的功效;4、半夏性辛,温,有毒。《药性论》:消痰涎,开胃健脾,止呕吐,去胸中痰满,下肺气,主咳 结。燥湿化痰、和胃止呕的功效;5、陈皮性温,味辛、味苦。《本草纲目》其至百并总是取棋理气燥湿之功,同补药则补, 同泻药则泻,同升药则升,同降药则降。脾乃元气之母,肺乃摄气之要,故橘皮为二经气分之 要,但随所配而补泻升降也。理气健脾,调中,燥湿,化痰。主治脾胃气滞之脘腹胀满或疼 痛、消化不良。湿浊阻中之胸闷腹胀、纳呆便溏。痰湿壅肺之咳嗽气喘。用于胸脘胀满,食 少吐泻,咳嗽痰多。理气开胃、燥湿化痰、治脾胃病的功效;6、鸡血屯性苦、甘、温。归肝、肾经、补血、活血、通络。用于月经不调,血虚萎黄,麻木 瘫痪,风湿痹痛活血舒筋;养血调经,《本草纲目拾遗》载其能医手足麻木,肢体瘫痪,风湿痹 痛。7、党参性平,味甘、微酸。归脾、肺经。《中药材手册》:治虚劳内伤,肠胃中冷,滑泻 久痢,气喘烦渴,发热自汗,妇女血崩、胎产诸病。具有增强免疫力、扩张血管、降压、改善微 循环、增强造血功能等功效,。用于脾肺虚弱,气短心悸,食少便溏,虚喘咳嗽,内热消渴等。 《本草从新》记载“补中益气、和脾胃、除烦渴。中气微弱,用以调补,甚为平妥。”8、白术味苦、甘、温。归脾、胃经。主治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虚食少, 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药性论》载其君,味甘,辛,无毒,能主大风痹, 多年气痢,心腹胀痛,破消宿食,开胃,去痰涎,除寒热,止下泄。主面光悦,驻颜,去黑。治水 肿胀满,吐呕逆,腹内冷痛,吐泻不住及胃气虚冷痢。9、双皮甘寒,入肺经。《本草经疏》桑根白皮得土金之气,故味甘气寒而无毒。东 垣、海藏俱云兼辛。然甘厚辛薄,降多升少,阳中阴也。入手太阴经。甘以固元气而补不足,辛以泻肺邪之有余,故能止嗽也。凡肺中有水气及肺火有余者宜之。伤中者,中气伤也。五劳者,五脏劳伤也。六极者,六腑之中气极也。羸瘦者,肌肉脱也。崩者中,血脱也。脉绝者,气血两虚之至,故脉不来也。之数者,皆由阴不足则阳有余,阳有余则火盛而内热,火与元气不两立,火能消物,造化自然也。惟甘也可以补元气,惟寒也可以除内热,热除矣,元气生矣,则上来诸证自瘳。泻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效; 10、元参味苦咸,性微寒,无毒。清热凉血、养阴清热、泻火解毒、软坚散结的功效,凉血滋阴,泻火解毒,发烧烦渴,自汗盗汗,便秘,吐血鼻血,咽喉炎,肺结核。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温毒发斑、津伤便秘、骨蒸劳嗽、目赤、咽痛、瘰疬、白喉、痈肿疮毒。U、丹皮性寒,味苦;凉;微寒。归心;肝;肾;肺经。《唐本草》:牡丹,生汉中。剑南所出者,苗似羊桃,夏生白花,秋实圆绿,冬实赤色,凌冬不雕,根似芍药,肉白皮丹。土人谓之牡丹,亦名百两金,京下谓之吴牡丹者是真也。今俗用者异于此,别有臊气也。清热凉血、活血散瘀的功效; 12、山茨菇性味辛,温。有小毒。归经归肺、脾、胃经。功能与主治祛风散寒,行气止痛,活血解毒。用于风寒头痛,牙痛,脘腹寒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肿痛。外用治毒蛇咬伤。本品有增强免疫功能和抗肿瘤作用。13、白花蛇草性微苦、微甘,微寒。归心、肝、脾经。《泉州本草》清热散瘀,消痈解毒。治痈疽疮疡,瘰疬。又能清肺火,泻肺热。治肺热喘促、嗽逆胸闷。清热解毒、消痛散结、利尿除湿的功效;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健脾化痰活血抗肿瘤的茶,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半支莲?30g;???瓜??蒌?20g;??泻??白?15g;?半??夏?15g;??陈??皮?15g;鸡血屯?20g;???党??参?20g;??白??术?15g;?双??皮?15g;??元??参?15g;???丹??皮?15g;??山茨菇?20g;?白花蛇草?30g;枸??杞?10g;??生??地?15g;?甘??草?15g;??丹??参?15g????薏??仁?10g;?大??枣?15g;??茶??叶30g。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帅松
申请(专利权)人:何帅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