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修式本压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73139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4 17:39
一种返修式本压机,包括本压机主体、设置于所述本压机主体的底板上的对位和旋转机构以及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根据操作者预先输入的指令,将位于对位和旋转机构上的被返修件的某一边的需返修的IC维修后,再控制对位和旋转机构将返修件旋转一角度,进行下一边的IC维修,而无需将被返修件从对位和旋转机构上拆下重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所述工作载台具有旋转功能,当LCD有多边需要修复时,可以通过旋转所述工作载台调整所述LCD的位置,无需重新装夹LCD,节省时间,返修效率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本压机,尤其是返修式本压机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本压机有多种,如专利文献CN201440189U —种多段FOG热压机,这种本压机包括平台和四个体机构=LCD载台、预压机构、左本压机构、右本压机构,四个机构安装在支撑组件的平台上,移动平台和预压机构在多段FOG热压机的中间位置,右本压机构在多段左本压机构和右本压机构热压机的右端位置,这种类型的本压机压力均匀、可控,压合质量可靠,但存在不足之处这种类型的贴附机构的工作载台不具备旋转功能,当LCD(液晶显示屏)需要返修的位置不止一处时,只能先修复LCD的其中一边,修复完后卸下LCD,调整好LCD位置并重新装夹后,才能加工另外一边,因为LCD的重新装夹花费了大量时间,所以这类型的贴附机修复加工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向社会提供可在同一台返修机上,实现对被返修件的不同边、不同位置的IC维修的返修式本压机。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返修式本压机,包括本压机主体、设置于所述本压机主体的底板上的对位和旋转机构以及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根据操作者预先输入的指令,将位于对位和旋转机构上的被返修件的某一边的需返修的IC维修后,再控制对位和旋转机构将返修件旋转一角度,进行下一边的IC维修,而无需将被返修件从对位和旋转机构上拆下重装。所述对位和旋转机构包括工作载台,所述工作载台与第一同步轮连接,所述第一同步轮与第二同步轮通过同步带连接,所述第二同步轮与第一伺服电机连接,所述第一伺服电机与第一支座固定连接,所述工作载台设于所述第一支座上且与所述第一支座为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支座设于第二支座上且与所述第二支座为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支座设于第三支座上且与所述第三支座通过Y线性导轨活动连接,所述第三支座与所述底板通过X线性导轨活动连接。作为对本技术的改进,所述对位和旋转机构还包括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支座上的轴承座线性导轨、Z轴丝杆支撑座、第二伺服电机、Z轴丝杆、与所述轴承座线性导轨活动连接的轴承座和设置于所述第一支座上的磨擦块,所述第二伺服电机与所述Z轴丝杆通过第一连轴器连接,所述Z轴丝杆支撑座套在所述Z轴丝杆上,所述Z轴丝杆与所述轴承座通过丝杆副活动连接,设置于所述轴承座上的轴承与所述磨擦块的斜面接触。作为对本技术的改进,所述磨擦块有两个。作为对本技术的改进,所述第三支座上设有第三伺服电机、Y轴丝杆和至少两个的Y轴丝杆支撑座,所述第三伺服电机与所述Y轴丝杆通过第二连轴器连接,所述Y轴丝杆支撑座套在所述Y轴丝杆上,所述Y轴丝杆与所述第二支座通过丝杆副活动连接。作为对本技术的改进,所述底板上设有第四伺服电机、X轴丝杆和至少两个的X轴丝杆支撑座,所述第四伺服电机与所述X轴丝杆通过第三连轴器连接,所述X轴丝杆支撑座套在所述X轴丝杆上,所述X轴丝杆与所述第三支座通过丝杆副活动连接。作为对本技术的改进,所述本压机主体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垂直于底板的面板的靠近对位和旋转机构的板面上的中部设有压著机构。作为对本技术的改进,所述面板上还设有卷胶部装。本技术中所述工作载台与所述第一同步轮连接,所述第一同步轮与第二同步轮通过同步带连接,所述第二同步轮与第一伺服电机连接,所述第一伺服电机与第一支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伺服电机通过上述连接结构驱动工作载台旋转,这样一来便使得所述工作载台便具有了旋转功能,当遇到LCD (液晶显示屏)有多处位置需要修复时,可以通过旋转所述工作载台从而调整所述LCD的位置,无须拆卸LCD,无须重新装夹LCD,大大提高了返修的加工效率。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所示实施例的对位和旋转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I所示实施例的对位和旋转机构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I所示实施例的对位和旋转机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I所示实施例的对位和旋转机构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I所示实施例的对位和旋转机构中的升降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I所示实施例的本压机主体上的压著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I所示实施例的本压机主体上卷胶部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见图I至图5,图I至图5所揭示的是一种返修式本压机,包括本压机主体I、设置于所述本压机主体I的底板2上的对位和旋转机构3以及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根据操作者预先输入的指令,将位于对位和旋转机构3上的被返修件的某一边的需返修的IC维修后,再控制对位和旋转机构3将返修件旋转一角度,进行下一边的IC维修,而无需将被返修件从对位和旋转机构3上拆下重装。本实施例中,所述对位和旋转机构3包括工作载台31,所述工作载台31与第一同步轮32连接,所述第一同步轮(32)与第二同步轮33通过同步带34连接,所述第二同步轮(33)与第一伺服电机35连接,所述第一伺服电机35与第一支座36固定连接,所述工作载台31设于所述第一支座36上且与所述第一支座36为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支座36设于第二支座40上且与所述第二支座40为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支座40设于第三支座50上且与所述第三支座50通过Y线性导轨51活动连接,所述第三支座50与所述底板2通过X线性导轨52活动连接。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伺服电机35通过所述第一同步轮32、所述同步带34和所述第二同步轮33驱动所述工作载台31转动,具体为所述第一伺服电机35驱动所述第一同步轮32转动,所述第一同步轮32通过所述同步带34带动所述第二同步轮33转动,所述第二同步轮33进一步带动所述工作载台31转动,所述工作载台31的转动方向取决于所述第一伺服电机35的转动方向。这样一来,通过控制所述第一伺服电机35便可实现对所述工作载台31旋转的控制。目前现有的本压机的工作载台不具备旋转功能,当需要返修的LCD屏(液晶显示屏)上需要返修的边不止一边,且处在不同方向时,完成一边的返修后要进行其它边的返修工作时,往往需要将LCD屏卸下,调整LCD屏的位置后再重新装夹才可以继续进行返修工作,这样一来便浪费了大量时间,而本技术,对需要返修的LCD屏进行返修时,可直接通过控制所述第一伺服电机35控制所述工作载台31旋转,从而调整LCD屏的位置,避免了拆卸LCD屏及重新装夹的工作,节省了大量时间,使得返修效率得到极大提闻。如图6所示,所述对位和旋转机构3还包括升降机构4,所述升降机构4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支座40上的轴承座线性导轨41、Z轴丝杆支撑座42、第二伺服电机43、Z轴丝杆44、与所述轴承座线性导轨41活动连接的轴承座45和设置于所述第一支座36上的磨擦块46,所述第二伺服电机43与所述Z轴丝杆44通过第一连轴器47连接,所述Z轴丝杆支撑座42套在所述Z轴丝杆44上,所述Z轴丝杆44与所述轴承座45通过丝杆副活动连接,设置于所述轴承座45上的轴承48与所述磨擦块46的斜面461接触,本实施例中所述磨擦块46有两个。使用时,所述第二伺服电机43通过所述第一连轴器47驱动所述Z轴丝杆44转动,所述Z轴丝杆44通过丝杆副带动所述轴承座45沿所述轴承座线性导轨41滑动,所述轴承座45的滑动方向取决于所述第二伺服电机43的转动方向,在所述轴承座45滑动的过程中所述轴承座45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返修式本压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本压机主体(1)、设置于所述本压机主体(1)的底板(2)上的对位和旋转机构(3)以及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根据操作者预先输入的指令,将位于对位和旋转机构(3)上的被返修件的某一边的需返修的IC维修后,再控制对位和旋转机构(3)将返修件旋转一角度,进行下一边的IC维修,而无需将被返修件从对位和旋转机构(3)上拆下重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返修式本压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本压机主体(I)、设置于所述本压机主体(I)的底板(2)上的对位和旋转机构(3)以及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根据操作者预先输入的指令,将位于对位和旋转机构(3)上的被返修件的某一边的需返修的IC维修后,再控制对位和旋转机构(3)将返修件旋转一角度,进行下一边的IC维修,而无需将被返修件从对位和旋转机构(3)上拆下重装。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返修式本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位和旋转机构(3)包括工作载台(31),所述工作载台(31)与第一同步轮(32)连接,所述第一同步轮(32)与第二同步轮(33)通过同步带(34)连接,所述第二同步轮(33)与第一伺服电机(35)连接,所述第一伺服电机(35)与第一支座(36)固定连接,所述工作载台(31)设于所述第一支座(36)上且与所述第一支座(36)为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支座(36)设于第二支座(40)上且与所述第二支座(40 )为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支座(40 )设于第三支座(50 )上且与所述第三支座(50 )通过Y线性导轨(51)活动连接,所述第三支座(50)与所述底板(2)通过X线性导轨(52)活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返修式本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位和旋转机构(3)还包括升降机构(4),所述升降机构(4)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支座(40)上的轴承座线性导轨(41)、Z轴丝杆支撑座(42)、第二伺服电机(43)、Z轴丝杆(44)、与所述轴承座线性导轨(41)活动连接的轴承座(45)和设置于所述第一支座(36)上的磨擦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清财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盛德鑫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