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推拉式压力控制阀,包括前后贯通的阀体以及设置在阀体内的作用柱塞,所述作用柱塞一端通过连接板与控制机构连接,其另一端设置有定位机构,在所述阀体上设置有通气孔组成,在所述作用柱塞上设置有控制阀体上通气孔组成相互连通的通气槽,通过控制作用柱塞在阀体内的位置,切换阀体上通气孔组成之间的相互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控制手柄的放置位置和时间便可轻松实现均衡风缸和作用管的压力控制,达到发出自动制动和单独制动指令的目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加工工艺性好,便于组装,安装方式也非常简单。(*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推拉式压力控制阀
[0001 ] 本技术涉及控制阀
,特别涉及一种推拉式压力控制阀。
技术介绍
现有的压力控制阀主要由两个DK-I制动阀实现,当DK-I制动阀转换柱塞位于空气位时作大闸使用,当DK-I制动阀转换柱塞位于电空位时作小闸使用,其主要存在如下问题(I)对于大机制动控制而言结构过于复杂。由于运用过程中大小闸不需要功能转换,结构越复杂意味着故障率越高。(2)故障导向不安全。DK-I制动阀当小闸用时,当手柄处于制动位,靠弹簧推动作用柱塞到制动位,沟通调压管到作用管的通路。如果DK-I制动阀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弹簧回复力减小,橡胶圈摩擦阻力增大,都会造成作用柱塞不能到制动位,机车单独制动功能失效,故障导向不安全。(3)操作手柄经常出现卡滞现象。凸轮带动柱塞的结构,必须要弹簧力足够强,这就造成凸轮容易磨损,虽然已经采取了多种改进措施,但由于结构缺陷,卡滞的故障不可完全避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在规定安装尺寸及性能要求下,结构简单紧凑、性能可靠的推拉式压力控制阀。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推拉式压力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后贯通的阀体以及设置在阀体内的作用柱塞,所述作用柱塞一端通过连接板与控制机构连接,其另一端设置有定位机构,在所述阀体上设置有通气孔组成,在所述作用柱塞上设置有控制阀体上通气孔组成相互连通的通气槽,通过控制作用柱塞在阀体内的位置,切换阀体上通气孔组成之间的相互连通。本技术所述的推拉式压力控制阀,其所述定位机构包括通过连接螺栓固定在作用柱塞端部的定位套、连接在阀体两侧的定位弹簧片以及设置在定位弹簧片端部的定位转轮,在所述定位套表面分别设置有充气定位槽、保压定位槽和排气定位槽,所述定位转轮在排气状态、保压状态以及充气状态时分别与定位套上的各定位槽配合定位。本技术所述的推拉式压力控制阀,其在所述定位弹簧片端部设置有安装槽, 所述定位转轮通过定位轴设置在安装槽内。本技术所述的推拉式压力控制阀,其在所述阀体内、作用柱塞与阀体之间设置有阀套,所述阀套固定连接在阀体内,在所述阀套上设置有与阀体上通气孔组成连通的气孔组成。本技术所述的推拉式压力控制阀,其所述阀套端部与阀体内呈台阶配合,并通过设置在阀体内的挡圈进行固定。本技术所述的推拉式压力控制阀,其在所述作用柱塞与阀套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组件,所述第一密封组件包括设置在作用柱塞的通气槽两侧的O型密封圈以及设置在阀套的气孔组成两侧的O型密封圈。本技术所述的推拉式压力控制阀,其在所述阀套与阀体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组件,所述第二密封组件包括分别设置在阀体上各通气孔两侧的O型密封圈。本技术所述的推拉式压力控制阀,其在所述阀体下方设置有支点架板,在所述支点架板上设置有总风通气孔、大气通气孔以及控制端通气孔,所述阀体上的通气孔组成包括通气孔A、通气孔B以及通气孔C,所述总风通气孔与通气孔C连通,所述控制端通气孔与通气孔B连通,所述大气通气孔与通气孔A连通。本技术所述的推拉式压力控制阀,其在所述支点架板上设置有与总风通气孔连通的排气孔,在所述排气孔内设置有缩堵。本技术所述的推拉式压力控制阀,其所述控制机构包括手柄座以及控制手柄,所述手柄座下端通过螺栓与支点架板一端铰接,手柄座上端通过手柄杆与控制手柄连接,所述手柄座中部通过螺栓与连接板铰接,所述连接板的另一端与作用柱塞一端铰接。本技术通过控制手柄的放置位置和时间便可轻松实现均衡风缸和作用管的压力控制,达到发出自动制动和单独制动指令的目的。本技术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加工工艺性好,便于组装,安装方式也非常简单。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I)气路转换由手柄通过杠杆铰接机构带动作用柱塞移动实现,避免卡滞现象。压力控制阀采用柱塞式结构,阀体与阀套,阀套与作用柱塞之间采用O型圈密封。操纵时手柄座以支点架板为支点通过连接板带动作用柱塞在阀套内左右移动,通过作用柱塞相对阀体和阀套的不同位置实现不同气路的控制,确保各作用位通路能可靠连接。(2)采用定位弹簧片加定位转轮的结构定位,减少磨损。定位作用则由定位转轮和定位套实现,通过在定位弹簧片弹簧力的作用下,定位转轮相对定位套的不同位置实现定位作用,其中定位弹簧片选取弹簧钢60Si2Mn,并进行淬火、油冷及回火处理以提高其综合力学性能。(3)结构简单,组装方便。压力控制阀通过四个M5螺钉安装在控制台面板上。当作为大小闸使用时,只需调整定位套尺寸,其他零件如阀体、阀套、作用柱塞、定位机构、手柄杆、手柄座、连接板和连接管等零件均通用,零件加工工艺性和互换性良好。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阀体内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图I的俯视图。图4和图5是定位弹簧片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1为阀体,2为作用柱塞,3为连接板,4为通气槽,5为连接螺栓,6为定位套,7为定位弹簧片,8为定位转轮,9a为充气定位槽,9b为保压定位槽,9c为排气定位槽, 10为阀套,11为O型密封圈,12为支点架板,13为总风通气孔,14为大气通气孔,15为控制端通气孔,16a为通气孔A,16b为通气孔B,16c为通气孔C,17为缩堵,18为手柄座,19为控制手柄,20为手柄杆,21为安装槽,22为挡圈,23为定位轴,24为防护罩。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的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2和3所示,一种推拉式压力控制阀,包括前后贯通的阀体I以及设置在阀体I内的作用柱塞2,所述作用柱塞2与阀体I之间设置有阀套10,所述阀套10,所述阀套 10端部与阀体I内呈台阶配合,并通过设置在阀体I内的挡圈22固定设置在阀体内;所述作用柱塞2 —端通过连接板3与控制机构连接,其另一端设置有定位机构,在所述阀体I上设置有通气孔组成,在所述阀套10上设置有与阀体I上通气孔组成连通的气孔组成,在所述作用柱塞2上设置有控制阀I上通气孔组成相互连通的通气槽4,通过控制作用柱塞2 在阀体I内的位置,切换阀体I上通气孔组成之间的相互连通。在所述作用柱塞2与阀套10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组件,所述第一密封组件包括设置在作用柱塞2的通气槽4两侧的O型密封圈11以及设置在阀套10的气孔组成两侧的O 型密封圈11 ;在所述阀套10与阀体I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组件,所述第二密封组件包括分别设置在阀体I上各通气孔两侧的O型密封圈11。其中,所述定位机构包括通过连接螺栓5固定在作用柱塞2端部的定位套6、连接在阀体I两侧的定位弹簧片7以及设置在定位弹簧片7端部的定位转轮8,如图4和5所示,在所述定位弹簧片7端部设置有安装槽21,所述定位转轮8通过定位轴23设置在安装槽21内;在所述定位套6表面分别设置有充气定位槽9a、保压定位槽9b和排气定位槽9c, 所述定位转轮8在排气状态、保压状态以及充气状态时分别与定位套6上的各定位槽配合定位。在所述阀体I下方设置有支点架板12,在所述支点架板12上设置有总风通气孔 13、大气通气孔14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推拉式压力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后贯通的阀体(1)以及设置在阀体(1)内的作用柱塞(2),所述作用柱塞(2)一端通过连接板(3)与控制机构连接,其另一端设置有定位机构,在所述阀体(1)上设置有通气孔组成,在所述作用柱塞(2)上设置有控制阀体(1)上通气孔组成相互连通的通气槽(4),通过控制作用柱塞(2)在阀体(1)内的位置,切换阀体(1)上通气孔组成之间的相互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推拉式压力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后贯通的阀体(I)以及设置在阀体(I)内的作用柱塞(2),所述作用柱塞(2) —端通过连接板(3)与控制机构连接,其另一端设置有定位机构,在所述阀体(I)上设置有通气孔组成,在所述作用柱塞(2)上设置有控制阀体(I)上通气孔组成相互连通的通气槽(4),通过控制作用柱塞(2)在阀体(I)内的位置,切换阀体(I)上通气孔组成之间的相互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推拉式压力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包括通过连接螺栓(5)固定在作用柱塞(2)端部的定位套(6)、连接在阀体(I)两侧的定位弹簧片(7)以及设置在定位弹簧片(7 )端部的定位转轮(8 ),在所述定位套(6 )表面分别设置有充气定位槽(9a)、保压定位槽(9b)和排气定位槽(9c),所述定位转轮(8)在排气状态、保压状态以及充气状态时分别与定位套(6 )上的各定位槽配合定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推拉式压力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定位弹簧片(7)端部设置有安装槽(21),所述定位转轮(8 )通过定位轴(23 )设置在安装槽(21)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推拉式压力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阀体(I)内、作用柱塞(2)与阀体(I)之间设置有阀套(10),所述阀套(10)固定连接在阀体(I)内,在所述阀套(10)上设置有与阀体(I)上通气孔组成连通的气孔组成。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推拉式压力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套(10)端部与阀体(I)内呈台阶配合,并通过设置在阀体(I)内的挡圈(22)进行固定。6.根据权利要求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全洪跃,朱宇,刘文军,许洪春,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制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