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多糖-蛋白质复合聚集体的纳米尺度食品载体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466383 阅读:2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3 17: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多糖-蛋白质复合聚集体的纳米尺度食品载体制备方法,属于现代健康食品加工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以食品级蛋白质与水溶性多糖为原料,通过改变环境条件因子(如压力、pH、离子强度等)来协同调节二元体系复合凝聚,相平衡形成颗粒大小为50-300nm的多糖-蛋白质共聚物。本发明专利技术产品可作为食品载体应用来于提高不饱和脂肪酸、活性肽、多酚、黄酮、维生素等营养素的增稳增效和定位控释特性,从而实现对食品功能因子的活性稳态化加工和营养高效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属 于现代健康食品加工领域。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代谢综合症比例不 断上升。诸多方面的观察和研究表明饮食对代谢综合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影响,如何通过 调整饮食而达到身体健康对于消费者来讲十分重要。虽然食品中的营养组分碳水化合物、 蛋白质、脂质、维生素、矿物质和水对身体健康非常重要,但仅有这些营养组分并不能有效 预防或干预与饮食相关代谢综合症发病率的上升,而功能性食品具有增强人体体质、防止 疾病、恢复健康、调节身体节律、延缓衰老等生理功能,而这些功效的基础是其所含有的具 有重要生理活性物质的功能因子。然而它们大部分对热、光、pH值等很敏感,在加工生产、储 藏及人体内消化过程中,易发生失活与品质劣变。这就对以此为基础的新型功能食品的开 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提高功能活性成分的稳定性,实现功能活性成分的靶向输送和高 生物利用度的新型食品功能活性成分传输释放系统的开发和利用已经成为食品加工过程 中的关键新技术。在食品功能活性成分传输释放系统中,作为食品功能活性成分载体的生 物材料起着关键的作用,是食品功能活性成分传输释放系统具有特定功能的重要因素,它 决定着食品功能活性成分的控制释放、导向等。基于上述原因,本专利技术对一种基于多糖-蛋 白质复合聚集体的纳米尺度食品载体制备方法进行了详细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多糖-蛋白质复合聚集体的纳米尺度食品载体 制备方法,是一种提高生物活性成分的加工稳定性和生物利用有效性的食品功能因子传输 释放系统的加工方法。该加工方法具有工艺简单、技术先进、安全性高、过程易于控制、可连 续化生产等特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基于多糖-蛋白质复合聚集体的纳 米尺度食品载体制备方法,其制备步骤为(I)称取一定质量的蛋白质溶解于O. 2 M、pH 7. 0-9. O的磷酸或Tris缓冲液,配成重 量浓度为O. 5%的均一溶液,置于非热物理场处理5-30min ; (2)添加与步骤(I)蛋白质溶液 等体积的重量浓度为O. 1%_5%的多糖溶液,混合均匀后调整二元体系的pH值2. 0-6. O、离子 强度O. 01-0. 5M、温度20-60°C,置于高压均质机(12000 psi )或超声波发生器(85 W)处理 10-240min,离心收集获得多糖-蛋白质共聚物颗粒。为了更好地实现本专利技术专利,所述的蛋白质包括乳清蛋白、鸡蛋白蛋白、酪蛋白、 乳球蛋白、乳铁蛋白、大豆分离蛋白、玉米醇溶蛋白或牛血清白蛋白。所述的多糖包括羧甲 基纤维素、阿拉伯胶、黄原胶、海藻胶、卡拉胶、果胶、瓜尔豆胶或变性淀粉。所述的物理场为3高静压场(200-600MPa)或微波场(300MHz-2500MHz)或高压脉冲电场(电场强度10-50 kV/ cm、脉冲宽度2-400 μ S)。所述的调控离子强度包括Na+、Ca2+或K+。所述的多糖-蛋白质共聚产物的颗粒大小为50_300nm,表面Zeta电位为一 IOmV 一40mVo采用Malvern Zetasizer Nano ZS90纳米粒径电位分析仪观察的多糖-蛋白质共聚产物的颗粒大小(图1)与Zeta电位。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I)本专利技术步骤简便,易于操作,反应条件可控,成本相对较低,而且采用清洁绿色生产工艺,对环境基本无污染。(2)本专利技术的载体材料可应用于不同食品体系中,不仅对功能因子的生理活性具有保护作用,提高其在食品加工过程中的稳定性,而且在胃肠道中靶向持续缓慢降解,实现营养素定位释放和高效利用。(3)利用本专利技术的产品可应用于开发新型的营养健康食品,可有效的营养预防干预与饮食相关的慢性疾病,达到“治未病”的作用,并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医药费用的支出, 极大地改善我国人民健康水平。附图说明图1多糖-蛋白质复合聚集体的粒径分布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例进一步阐明本专利技术的内容,但本专利技术所保护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下面的实例。实施例I称取一定质量的玉米醇溶蛋白溶解于O. 2 Μ、pH7. O的磷酸缓冲液,配成重量百分比 O. 5%的均一溶液,置于高静压场(600Mpa)处理5min ;添加与所配蛋白溶液等体积的重量百分比为5%的卡拉胶溶液,混合均匀后调整二元体系的pH值6. O、离子强度(Na+) O. 5 M、温度30°C,置于高压均质机(12000 psi )处理50min,离心收集卡拉胶-玉米醇溶蛋白共聚物颗粒,经测定其颗粒大小为70nm,表面电位为一 32mV。实施例2称取一定质量的大豆分离蛋白溶解于O. 2 Μ、pH8. O的Tris缓冲液,配成重量百分比 O. 5%的均一溶液,置于高压脉冲电场(25 kV/cmUO μ s)处理15min ;添加与所配蛋白溶液等体积的重量百分比为2%的羧甲基纤维素溶液,混合均匀后调整二元体系的pH值3. O、离子强度(Ca2+) O. 01 M、温度20°C,置于超声波发生器(85 W)处理240min,离心收集羧甲基纤维素-大豆分离蛋白共聚物颗粒,经测定其颗粒大小为150nm,表面电位为一 llmV。实施例3按实施例I方法制备卡拉胶-玉米醇溶蛋白共聚物,然后溶于PH7. O的缓冲液配制出质量百分比为5%的溶液,然后添加终浓度质量百分比1%的Omega-3脂肪酸,后采用连续5 次均质处理(SOMpa)获得稳定的乳状液颗粒,在常温37°C下放置15天后过氧化值基本维持不变(1. 8 μ M);在体外模拟条件下,该乳状液颗粒在人工胃液中总释放率仅为8. 7%,再经人工小肠液后总释放率达到91%,说明卡拉胶-玉米醇溶蛋白共聚物作为Omega-3脂肪酸的载体材料不仅可以避免不饱和脂肪酸在加工储藏过程中发生氧化降低营养品质,而且还能实现靶向控释和高效利用。权利要求1.,其特征在于制备步骤为 (1)称取一定质量的蛋白质溶解于0.2 M、pH7. 0-9. 0的磷酸或Tris缓冲液,配成重量浓度为0. 5%的均一溶液,置于非热物理场处理5-30min ; (2)添加与步骤(I)蛋白质溶液等体积的重量浓度为0.1%-5%的多糖溶液,混合均匀后调整二元体系的pH值2. 0-6. O、离子强度0. 01-0. 5M、温度20-60°C,并置于高压均质机或超声波发生器处理10-240min,离心收集获得多糖-蛋白质共聚物颗粒。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其特征在于蛋白质选用乳清蛋白、鸡蛋白蛋白、酪蛋白、乳球蛋白、乳铁蛋白、大豆分离蛋白、玉米醇溶蛋白或牛血清白蛋白。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其特征在于多糖选用羧甲基纤维素、阿拉伯胶、黄原胶、海藻胶、卡拉胶、果胶、瓜尔豆胶或变性淀粉。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其特征在于物理场为200-600MPa的高静压场,300MHz-2500MHz微波场或电场强度10-50 kV/cm、脉冲宽度2-400 U s的高压脉冲电场。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其特征在于调控离子强度选用Na+、Ca2+或K+。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其特征在于多糖-蛋白质共聚产物的颗粒大小为50-300nm,表面Zeta电位为一IOmV- - 40mV。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属于现代健康食品加工领域。本专利技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多糖?蛋白质复合聚集体的纳米尺度食品载体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步骤为:(1)称取一定质量的蛋白质溶解于0.2?M、pH7.0?9.0的磷酸或Tris缓冲液,配成重量浓度为0.5%的均一溶液,置于非热物理场处理5?30min;(2)添加与步骤(1)蛋白质溶液等体积的重量浓度为0.1%?5%的多糖溶液,混合均匀后调整二元体系的pH值2.0?6.0、离子强度0.01?0.5M、温度20?60℃,并置于高压均质机或超声波发生器处理10?240min,离心收集获得多糖?蛋白质共聚物颗粒。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缪铭江波姜欢李赟高张涛崔武卫
申请(专利权)人:江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