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热管工质灌注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65717 阅读:2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3 06: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热管工质灌注设备,包括热管横向输出料斗、热管夹持手臂、工质灌注机构以及热管竖直回收料斗,热管夹持手臂设置于热管横向输出料斗的出料口处,工质灌注机构设置于热管夹持手臂的上方,热管竖直回收料斗设置于热管横向输出料斗的对面。热管横向输出料斗按照脉冲信号每次输出一根待加工热管,热管夹持手臂把待加工热管送至工质灌注机构,待工质灌注完成后再送至热管竖直回收料斗处。由此,可以代替传统的人工工质灌注方式,实现批量生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热管灌装
,具体是一种自动热管工质灌注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IC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目前单个芯片上集成的晶体管数目已经上亿,功耗及芯片连线密度越来越高,可散热面积小,使得热流密度急剧增加,芯片温度显著上升,严重影响其工作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因此,具有高导热率、高可靠性、热响应快、无需额外电力驱动等特点的微热管已成为航空及光电子领域普遍使用的理想导热元件。在热管生产中,需要对待加工铜管进行工质灌注,且对灌注精度要求较高。前期使用人工灌注的方法,效率很低,而且由于对人工的依赖,不能保证灌注精度,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因此,采用人工灌注的方法不能满足批量生产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灌注精度高的自动热管工质灌注设备,克服传统的人工灌注存在的问题,以满足批量生产的需要。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种自动热管工质灌注设备,包括一热管横向输出料斗、一热管夹持手臂、一工质灌注机构以及一热管竖直回收料斗,热管夹持手臂设置于热管横向输出料斗的出料口处,工质灌注机构设置于热管夹持手臂的上方,热管竖直回收料斗设置于热管横向输出料斗的对面;所述热管横向输出料斗具有进料口大、出料口小的喇叭形截面形状,截面变化处设有带偏心轮的回转轴或者带抖料块的摆动杆,其出料口下方设有带开槽的推杆,该开槽尺寸以容下一根待加工的热管为限,该带开槽的推杆由一气缸带动作前后输送动作;所述热管夹持手臂具有3自由度,包括一铜管夹持机构,一 90°旋转臂以及一90°伸摆平台,该铜管夹持机构固定在该90°旋转臂的前部,该90°旋转臂的尾部固定在该90°伸摆平台上。所述工质灌注机构由一防滴针头、一铜管定位装置和一针头保持装置组成,该针头保持装置中设有一通孔,该防滴针头由一气缸牵引,在该通孔中上下运动,该铜管定位装置固定在该针头保持装置下方。所述热管竖直回收料斗上开有一条能竖直通过待加工的热管的槽口,该槽口顶端装有一带弹簧的单向活门。 所述热管横向输出料斗的出料口的宽度比待加工的热管的直径大,其直径以能通过一根待加工的热管为限。所述工质灌注机构的防滴针头通过一软管与一精密计量泵的出液口连接,该精密计量泵的吸液口通过一软管与一工质罐连接。所述热管竖直回收料斗的底板相对水平面倾斜15°,所述热管竖直回收料斗的两侧均开有一滑槽,该底板设置于滑槽上,并与其上下移动配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可以完全采用自动控制的方式进行灌注、封装,而不需要人工操作;待加工的热管在各环节中传递紧凑、可靠,减少外界污染物进入待加工热管,提高热管的质量。本技术技术手段简便易行,具有积极的技术效果与推广应用价值。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热管竖直回收料斗放大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待加工的热管I ;热管横向输出料斗2 ;进料口 21 ;带偏心轮的回转轴或者带抖料块的摆动杆22 ;出料口 23 ;带开槽的推杆24 ;开槽25 ;工质灌注机构3 ;防滴针头31 ;针头保持装置32 ;铜管定位装置33 ;热管夹持手臂4 ;铜管夹持机构41 ;90°旋转臂42 ;90°伸摆平台43 ;热管竖直回收料斗5 ;底板51 ;槽口 52 ;单向活门53 ;滑槽5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具体详细描述,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对于未特别注明的工艺参数,可参照常规技术进行。实施例如图I所示。本技术自动热管工质灌注设备,用于对热管进行工质灌注,其包括热管横向输出料斗2,热管夹持手臂4,工质灌注机构3,以及热管竖直回收料斗5。在本实施例中,热管横向输出料斗2具有进料口 21大、出料口 23小的喇叭形截面形状;热管夹持手臂4设置于热管横向输出料斗2的出料口 23处;工质灌注机构3设置于热管夹持手臂4的上方;热管竖直回收料斗5设置于热管横向输出料斗2的对面。热管横向输出料斗2上方的进料口 21较大,可以放置多根待加工的热管1,下方出料口 23的宽度比待加工的热管I的直径稍大,只能通过一根待加工的热管I。为了防止在热管横向输出料斗2的截面变化处发生卡管的现象,在该处设置带偏心轮的回转轴或者带抖料块的摆动杆22,由一电机带动(图中未示)。出料口 23下方设有带开槽的推杆24,该开槽25只能容下一根待加工的热管1,该带开槽的推杆24由一气缸带动作前后输送动作。热管夹持手臂4是影响本技术能否实现稳定、可靠的自动化生产的重要部分。热管夹持手臂4具有3自由度,包括铜管夹持机构41,90°旋转臂42以及90°伸摆平台43,该铜管夹持机构41固定在该90°旋转臂42的前部,该90°旋转臂42的尾部固定在该90°伸摆平台43上。工质灌注机构3是保证本技术灌注精度的关键部分。工质灌注机构3由防滴针头31、铜管定位装置33和针头保持装置32组成,该针头保持装置32中设有一通孔,该防滴针头31由一气缸牵引,在该通孔中上下运动,该铜管定位装置33固定在该针头保持装置32的下方。工质灌注机构3的防滴针头31通过软管与精密计量泵的出液口连接,该精密计量泵的吸液口通过软管与工质罐连接(软管、精密计量泵以及工质罐图中未示)。热管竖直回收料斗5的底板51相对水平面倾斜15°。如图2所示,热管竖直回收料斗5的两侧均开有一滑槽54,该底板51可上下移动的设置于该对滑槽54上。热管竖直回收料斗5上开有一条能竖直通过待加工的热管I的槽口 52,该槽口 52顶端装有一带弹簧的单向活门53。自动热管工质灌注设备的工作过程如下首先,把多根待加工的热管I横着放进热管横向输出料斗2的进料口 21,启动电机带动带偏心轮的回转轴或者带抖料块的摆动杆22,防止在热管横向输出料斗2的截面变化处出现卡管的现象。当在带开槽的推杆24的开槽25处检测到有待加工的热管I到达的信号时,气缸把带开槽的推杆24推出,连同待加工的热管I送到热管夹持手臂4处。铜管夹持机构41把热管夹住后,带开槽的推杆24复位,等待下一次的送料。然后90°旋转臂42把铜管夹持机构41连同待加工的热管I 一并顺时针旋转90°,使热管的对称纵轴与防滴针头31的对称纵轴同轴。然后90°伸摆平台43往上上升一定距离,使热管的管口到达铜管定位装置33,铜管定位装置33把铜管的管口位置固定。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提高自动化的生产效率,带开槽的推杆24的复位动作和90°旋转臂42的旋转动作可以同时进行。防滴针头31在其气缸的牵引作用下通过针头保持装置32往下进入待加工的铜管I内进行工质灌注。工质的灌注量通过精密计量泵精密控制。灌注完成后,防滴针头31往上复位,铜管定位装置33把铜管的管口放开,90°伸摆平台43往下回到原处,然后90°伸摆平台43逆时针旋转90°,把完成灌注的热管通过槽口 52和单向活门53进入热管竖直回收料斗5。单向活门53的作用是防止进入热管竖直回收料斗5的热管通过槽口 52掉出来。底板51可通过热管竖直回收料斗5两侧的滑槽54进行高度调整,适应不同管长的待加工的热管I的生产。铜管夹持机构41把热管放入热管竖直回收料斗5后,90°伸摆平台43顺时针旋转90°回到原处,同时90°旋转臂42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热管工质灌注设备,包括一热管横向输出料斗、一热管夹持手臂、一工质灌注机构以及一热管竖直回收料斗,热管夹持手臂设置于热管横向输出料斗的出料口处,工质灌注机构设置于热管夹持手臂的上方,热管竖直回收料斗设置于热管横向输出料斗的对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横向输出料斗具有进料口大、出料口小的喇叭形截面形状,截面变化处设有带偏心轮的回转轴或者带抖料块的摆动杆,其出料口下方设有带开槽的推杆,该开槽尺寸以容下一根待加工的热管为限,该带开槽的推杆由一气缸带动作前后输送动作;?所述热管夹持手臂具有3自由度,包括一铜管夹持机构,一90°旋转臂以及一90°伸摆平台,该铜管夹持机构固定在该90°旋转臂的前部,该90°旋转臂的尾部固定在该90°伸摆平台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勇何成彬陈举聪曾志新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理工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