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前脚架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64077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3 03: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座前脚架总成,所述底座一端铰接有第一支架,底座另一端设有固定槽,在第一支架上设有轴承,在轴承上连接有一端与固定槽配合的第二支架,在第一支架上铰接有勾杆,且勾杆顶住第二支架,通过上述设计将第一支架上的第二支架扣住固定槽,然后通过旋转勾杆使得,勾杆顶住第二支架对第二支架起到有效的固定作用,从而使整体操作简单,且旋转自如。(*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内的零部件,特别是座前脚架总成
技术介绍
汽车安全带是汽车中的一个重要部件,在汽车行驶时为保障驾乘人员的安全,必须将安全带系在胸前,因此必须通过一个座前脚架总成来固定安全带,但是目前的座前脚架总成结构复杂、位置旋转受限,因此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旋转自如,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座前脚架总成。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设计的座前脚架总成,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一端铰接有第一支架,底座另一端设有固定槽,在第一支架上设有轴承,在轴承上连接有一端与固定槽配合的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与固定槽配合,在第一支架上铰接有顶住第二支架的勾杆。通过上述设计将第一支架上的第二支架扣住固定槽,然后通过旋转勾杆使得,勾杆顶住第二支架对第二支架起到有效的固定作用,从而使整体操作简单,且旋转自如。为了起到更好的锁紧固定作用,所述的轴承与第二支架之间设有锁紧弹簧。本技术得到的座前脚架总成,通过上述的设计旋转自如、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后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结构展开图;图4是本技术无底座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底座I、第一支架2、固定槽3、轴承4、第二支架5、勾杆6、锁紧弹簧7。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实施例如图I、图2、图3、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的座前脚架总成,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I 一端铰接有第一支架2,底座I另一端设有固定槽3,在第一支架2上设有轴承4,在轴承4上连接有一端与固定槽3配合的第二支架5,在第一支架2上铰接有勾杆6,且勾杆6顶住第二支架5 ;第二支架5上与固定槽3通过一个折弯结构配合使得能够有效的勾住固定槽,起到固定作用;轴承4与第二支架5之间设有锁紧弹簧7。通过上述设计将第一支架2上的第二支架5扣住固定槽3,然后通过旋转勾杆6使得,勾杆6顶住第二支架5对第二支架5起到有效的固定作用,从而使整体操作简单,且旋转自如。权利要求1.一种座前脚架总成,包括底座(1),其特征是所述底座(I) 一端铰接有第一支架(2 ),底座(I)另一端设有固定槽(3 ),在第一支架(2 )上设有轴承(4 ),在轴承(4 )上连接有第二支架(5),所述第二支架(5)的一端与固定槽(3)配合,在第一支架(2)上铰接有顶住第二支架(5)的勾杆6。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座前脚架总成,其特征是所述的轴承(4)与第二支架(5)之间设有锁紧弹簧(7)。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座前脚架总成,所述底座一端铰接有第一支架,底座另一端设有固定槽,在第一支架上设有轴承,在轴承上连接有一端与固定槽配合的第二支架,在第一支架上铰接有勾杆,且勾杆顶住第二支架,通过上述设计将第一支架上的第二支架扣住固定槽,然后通过旋转勾杆使得,勾杆顶住第二支架对第二支架起到有效的固定作用,从而使整体操作简单,且旋转自如。文档编号B60R22/18GK202806669SQ201220554748公开日2013年3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26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26日专利技术者李波 申请人:宁波市鄞州宏波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座前脚架总成,包括底座(1),其特征是:所述底座(1)一端铰接有第一支架(2),底座(1)另一端设有固定槽(3),在第一支架(2)上设有轴承(4),在轴承(4)上连接有第二支架(5),所述第二支架(5)的一端与固定槽(3)配合,在第一支架(2)上铰接有顶住第二支架(5)的勾杆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波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鄞州宏波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