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吹塑成型机的转向入胚机构,该转向入胚机构的转轮藉由转动改变承载的瓶胚角度方向,使瓶胚转向后输送至后端进行后续作业,且该转向入胚机构紧密接邻整列装置及瓶胚输送链结运作,藉由各装置持续运转便能连续承接输送瓶胚,提高入胚效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吹塑成型机,特别是涉及一种吹塑成型机的转向入胚机构。
技术介绍
吹塑成型机,不同的制程或材质都会影响整个吹塑系统的配置或机构组成,一般的吹塑成型系统10如图I所示,主要包含一入料机构11、一入料转盘12、一预热单元13以及线性输送单元14依序相接所构成,该入料转盘12及该预热单元13皆是水平摆放设置,亦即,瓶胚由入料机构11输入至该入料转盘12,并持续输送至该预热单元13皆是以相同的方向进行输送。而上述吹塑成型系统10无法适用于不同瓶胚加工方向的制程,因此便有一种瓶胚转向装置20如图2所示可配合吹塑成型系统使用,该瓶胚转向装置20主要是由一转轮21上设置复数容槽211,各容槽211是由该转轮21的中心向周缘发散成型,各容槽211用以容置瓶胚,藉由该转轮21转动改变瓶胚的方向,且当瓶胚转向后再配合一夹持装置22承接瓶胚,并配合一压紧装置23压紧定位瓶胚;然而,该瓶胚转向装置20若要再配合吹塑成型系统中的其他机构使用,还需配合其他转运装置才能将瓶胚转运置其他机构,如此将会延长入胚所需的时间,入胚效率不彰,且由于该转轮21上的容槽211是直接对应瓶胚尺寸成型,一旦位置失准将无法顺利入胚;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潜心构思并更深入研究,终于专利技术出一种吹塑成型机的转向入胚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吹塑成型机的转向入胚机构,其主要目的是解决公知的瓶胚转向装置的入胚速度慢的缺失。为达前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吹塑成型机的转向入胚机构,是一转向入胚机构接邻设置于一整列装置及一瓶胚输送链结之间,其中该转向入胚机构包含一驱动源、一转轮以及复数夹持单元,该驱动源与该转轮连接驱动该转轮旋转,各该夹持单元设置于该转轮周缘并包含一夹件;该整列装置具有一出料夹口,该整列装置的出料夹口接邻该夹件位置;以及该瓶胚输送链结上布设复数凸柱,该瓶胚输送链结接邻于该转向入胚机构接邻整列装置的180度圆周相对处,使该瓶胚输送链结承接转向180度之后的瓶胚。进一步的,所述夹件的一侧两端分别成型一夹口部。进一步的,所述转轮是由二圆侧面之间连接设置一环周面所构成,且所述夹持单元更包含一撑杆以及一弹簧,所述夹件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撑杆的一端,所述撑杆穿套所述弹簧后使另一端可滑移地贯穿所述转轮的侧面。进一步的,所述夹持单元更包含一导引轨及一滑块,所述导引轨固定设置于所述转轮的周面,而所述滑块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夹件,且所述滑块的另一端可滑移地穿套于所述导引轨。进一步的,所述整列装置的出料夹口接邻所述夹口部位置。进一步的,所述瓶胚输送链结由二半圆弧的回转段两端分别连接一直线段所组成,且所述转向入胚机构是以直线段位置对应所述转轮上的夹件位置。藉由转向入胚机构紧密接邻整列装置及瓶胚输送链条设置,各装置持续运转便能持续不中断地承接输送瓶胚并完成转向,不仅提供瓶胚的转向功能,更能达成高入胚效率的目的。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I为公知的吹塑成型系统的部分示意图;图2为公知的瓶胚转向装置的示意图;图3A为本技术吹塑成型机的转向入胚机构配合整列装置及瓶胚输送链结使用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图3B为图3A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图3C为图3A的另一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图4A为本技术吹塑成型机的转向入胚机构配合整列装置及瓶胚输送链结使用的俯视平面不意图;图4B为图4A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图5A为本技术吹塑成型机的转向入胚机构配合整列装置及瓶胚输送链结使用的侧视平面不意图;图5B为图5A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吹塑成型机的转向入胚机构配合整列装置的局部结构立体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吹塑成型系统10 入料机构11入料转盘12 预热单元13线性输送单元14 瓶胚转向装置20转轮21 容槽211夹持装置22 压紧装置23转向入胚机构30 驱动源31转轮32 侧面321周面322 夹持单元33导引轨331 夹件332滑块333 撑杆334弹簧335 夹口部 336整列装置40 出料夹口 41瓶胚输送链结50 回转段51直线段52 凸柱53瓶胚A 瓶口 Al具体实施方式为使贵审查员对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及功效能够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以下兹请配合附图详述如后本技术吹塑成型机的转向入胚机构的较佳实施例如图3A-图6所示,是一转向入胚机构30接邻设置于一整列装置40及一瓶胚输送链结50之间,其中该转向入胚机构30包含一驱动源31、一转轮32以及复数夹持单元33,该驱动源31与该转轮32连接驱动该转轮32旋转,该转轮32是由二圆形侧面321之间连接设置一环形周面322所构成,而各该夹持单元33设置于该转轮32周缘并包含一导引轨331、一夹件332、一滑块333、一撑杆334以及一弹簧335,该导引轨331固定设置于该转轮32的周面322,该夹件332的一侧两端分别成型一夹口部336,而该夹件332的另一侧则分别固定连接该滑块333及该撑杆334的一端,且该滑块333的另一端可滑移地穿套于该导引轨331,而该撑杆334则穿套该弹簧335后使另一端可滑移地贯穿该转轮32的侧面321,藉此,使各夹持单元33的夹件332可相对侧面321产生弹性滑移的动作;该整列装置40具有一出料夹口 41,该整列装置40的出料夹口 41接邻该转向入胚机构30的夹持单元33夹件332的夹口部336位置;以及该瓶胚输送链结50由二半圆弧形的回转段51两端分别连接一直线段52所组成,且该瓶胚输送链结50上布设复数凸柱53,该瓶胚输送链结50接邻于该转向入胚机构30接邻整列装置40的180度圆周相对处,使该瓶胚输送链结50承接转向180度之后的瓶胚,亦SP,由整列装置40输出瓶口 Al向上的瓶胚A通过该转向入胚机构30后是输出瓶口 Al向下的瓶胚A进入该瓶胚输送链结50,且该转向入胚机构30是以直线段52位置对应该转轮32上的夹件332位置。以上为本技术吹塑成型机的转向入胚机构的结构组态及特征,而其运作时,是由该整列装置40连续输出具有一瓶口 Al的瓶胚A经由该出料夹口 41承接至该转向入胚机构30的夹持单元33的夹件332夹口部336,使该瓶胚A夹持于该夹件332的各夹口部336上,且本实施例是以输出瓶胚A的瓶口 Al向上的方向作为说明,如图3B所示,而在该瓶胚A卡入各夹件332的夹口部336过程中,藉由该瓶胚A持续输出的动作压抵各夹件332,而各夹件332受压而能压缩弹簧335,并受该滑块333及导引轨331的导引产生线性弹性位移,藉此,各夹件332具有弹性位移能力而能使瓶胚A顺利卡入夹口部336内;而该转向入胚机构30的驱动源31连续驱动该转轮32转动,使该转向入胚机构30的夹持单元33能持续承接瓶胚A,而当该转轮32持续转动,使该瓶胚A跟随转动位移至接邻该瓶胚输送链结50的位置时,如图3C所示,且当该瓶胚A由整列装置40输出为瓶口 Al向上位置转动位移至该瓶胚输送链结50位置时,该瓶胚A已改变成为瓶口 Al向下的方向位置,当瓶胚A接邻该瓶胚输送链结50时,该瓶胚输送链结50与该转轮32持续转动,并使该瓶胚输送链结50上的凸柱53顺势穿入各瓶胚A的瓶口 Al,使各瓶胚A改变成为定位于该瓶胚输送链结50上跟随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吹塑成型机的转向入胚机构,是一转向入胚机构接邻设置于一整列装置及一瓶胚输送链结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入胚机构包含一驱动源、一转轮以及复数夹持单元,所述驱动源与所述转轮连接驱动所述转轮旋转,各所述夹持单元设置于所述转轮周缘并包含一夹件;?所述整列装置具有一出料夹口,所述整列装置的出料夹口接邻所述夹件位置;以及?所述瓶胚输送链结上布设复数凸柱,所述瓶胚输送链结接邻于所述转向入胚机构接邻整列装置的180度圆周相对处,使所述瓶胚输送链结承接转向180度之后的瓶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文镛,卢泰翔,沈奕均,潘淮荣,
申请(专利权)人:铨宝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