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车组轮对轴端螺母扭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462025 阅读:3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2 23: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动车组轮对轴端螺母扭紧装置,包括固定机架、用于扭紧轴端螺母的扭紧机构、用于对轮对进行X轴和Y轴方向上的定位和制动的制动定位机构、用于控制所述扭紧机构和/或制动定位机构动作的操控系统,所述扭紧机构和制动定位机构固定在所述固定机架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操作方便,可大量减少作业时间,降低作业强度。该装置能够实现轴端螺母的大扭矩自动扭紧及拆卸,定位准确快捷,降低了作业强度,可以预先设置扭矩值和扭转角度并进行自动控制,即使不同型号轮对,均能够保证组装要求。该装置无需基础、安装方便,龙门通过式结构便于流水线作业。(*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动车组轮对轴端螺母扭紧装置,属于轨道车辆制造

技术介绍
随着高速动车组产业的迅猛发展,高速动车组越来越走进人们的生活中,轮对是动车组的走行部,是动车组的关键部件,关系着整车的安全。动车组轮对轴端锁紧螺母用来固定并锁紧轴端轴承,保证轴承在最高转速3000rpm情况下不发生移动,为满足此要求,轴端锁紧螺母组装扭矩必须保证在(I960 2940)N*m范围内,而且在锁紧螺母拧紧后,须对锁紧螺母扭紧角度进行调整,方便对锁紧螺母进行固定。目前的动车组新造采用传统手动安装方式,该安装方式为在预紧扭矩达到1960N m时,一人控制轮对、第二人控制工装、第三人使用大扭矩扳手利用瞬间反冲力进行紧固,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轴端锁紧螺母扭紧角度调整。此种方法无法保证最终紧固扭矩的大小,而且在安装过程中存在操作难度大,劳动强度大等问题。动车组检修要求低于新造,所以多采用轴端螺母装配机进行装配,轴端螺母装配机结构复杂、自动化程度低、操作困难,而且装配机不能进行角度调整。用装配机装配时间与手工作业时间接近,所以轴端螺母装配机不能应用于要求精度高的,且要求大批量的新造动车组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并可提供大扭矩扭力的动车组轮对轴端螺母扭紧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种动车组轮对轴端螺母扭紧装置,包括固定机架、用于扭紧轴端螺母的扭紧机构、用于对轮对进行X轴和Y轴方向上的定位和制动的制动定位机构、用于控制所述扭紧机构和/或制动定位机构动作的操控系统,所述扭紧机构和制动定位机构固定在所述固定机架上。进一步,所述固定机架为龙门式桁架结构,在所述固定机架的下方设置有与所述固定机架垂直的轨道,所述轮对沿着所述轨道进出作业区。进一步,所述扭紧机构由扭紧器、用于调节所述扭紧器轴向距离的轴向调节装置和用于调节所述扭紧器垂向距离的垂向调节装置组成。进一步,在所述扭紧器的前端部设置有可拆卸更换的与所述轴端螺母配套的螺套。进一步,所述轴向调节装置为固定在所述固定机架上的沿轮对轴向延伸的滑轨,所述垂向调节装置为电葫芦或升降机,所述电葫芦或升降机的一端与所述滑轨滑动连接,所述电葫芦或升降机的另一端与所述扭紧器连接 。进一步,所述扭紧机构还包括一固定安装在所述扭紧器下方的用于提供反向力矩的反力臂支撑装置。进一步,所述制动定位机构包括定位装置和夹紧制动装置,所述定位装置为一对相对称设置的伸缩臂,每个所述伸缩臂的端部连接有作用于轮对踏面以进行自定心作业的接触部,所述夹紧制动装置为用于夹紧轮对制动盘的夹钳,所述伸缩臂的另一端和所述夹钳固定连接在所述固定机架上。进一步,所述接触部具有一圆弧面,所述圆弧面在定位时与所述轮对的踏面紧密接触。进一步,所述伸缩臂与所述固定机架之间可转动连接。进一步,所述操控系统中包含有扭矩检测和控制单元、扭转角度检测和控制单元、圆弧自定心控制单元、夹紧制动控制单元、扭紧器定位和驱动控制单元、数据输入和输出控制单元、数据实时显示单元、数据存储单元及故障报警单元。综上内容,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动车组轮对轴端螺母扭紧装置,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操作方便,可大量减少作业时间,降低作业强度。该装置能够实现轴端螺母的大扭矩自动扭紧及拆卸,定位准确快捷,降低了作业强度,可以预先设置扭矩值和扭转角度并进行自动控制,即使不同型号轮对,均能够保证组装要求。该装置无需基础、安装方便,龙门通过式结构便于流水线作业。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的主视图。如图I和图2所示,固定机架I,扭紧机构2,制动定位机构3,显示装置4,轮对5,扭紧器6,反力臂支撑装置7,螺套8,轴向调节装置9,垂向调节装置10,定位装置11,夹紧制动装置12,伸缩臂13,接触部14,轮对踏面15,制动盘16,夹钳17。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I和图2所示,一种动车组轮对轴端螺母扭紧装置,包括固定机架I、扭紧机构2、制动定位机构3、操控系统。其中,固定机架I为龙门式祐1架结构,在固定机架I的下方设置有与固定机架I垂直的轨道(图中未示出),轮对5沿着轨道从一侧进入作业区,扭紧作业结束后,轮对5沿着轨道从另一侧流出作业区,实现轮对5的流水线作业,提高作业效率,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而且固定机架I采用龙门式桁架结构,整体式落地安装,无需基础、安装方便。如图I和图2所示,扭紧机构2为两组,对称安装于轮对5两侧的固定机架I上,用于分别扭紧轮对5两端的轴端螺母(图中未示出),可以两端同时进行扭紧安装作业,也可以一端单独进行扭紧作业。每组扭紧机构2均由扭紧器6、反力臂支撑装置7、轴向调节装置9、垂向调节装置10组成。轮对5定位夹紧之后,根据轮对5的型号确定车轴长度及轮对5直径,通过轴向调节装置9调节扭紧器6的轴向距离,使扭紧器6与轮对5的两端配合适宜,再通过垂向调节装置10调节扭紧器6的垂向距离,进一步将扭紧器6调整到轮对5两端的作业位置,垂向调节装置10同时还对扭紧器6提供辅助力。其中,如图2所示,轴向调节装置9为固定在固定机架I上的沿轮对5轴向延伸的滑轨,本实施例中,垂向调节装置10优选采用电葫芦,电葫芦的一端与滑轨滑动连接,电葫芦的另一端与扭紧器6连接。电葫芦沿滑轨横向移动,电葫芦带动扭紧器6移动进而调节扭紧器6的轴向距离,电葫芦的升降带动扭紧器6升降进而调节扭紧器6的垂向距离。垂向调节装置10也可以采用升降机(图中未示出),升降机的固定端与滑轨9滑动连接,升降机的活动端与扭紧器6连接。通过轴向调节装置9和垂向调节装置10的调节,使扭紧器6的轴心与轮对5的轴心相同,最后通过扭紧器6进行扭紧作业,并保证扭紧质量。轴向调节装置9和垂向调节装置10可以手动操作,也可以与操控系统连接,本实施例中,优选,由操控系统自动操作进行轴向调节距离和垂向调节高度。在扭紧器6的前端部设置有可拆卸更换的与轴端螺母配套的螺套8,可以根据不同型号的轮对5的轴端螺母规格,更换不同的扭紧螺套8,实现对不同螺母的扭紧,进一步提高该装置的通用性。如图I所示,在每个扭紧器6的下方安装一对反力臂支撑装置7,在扭紧过程中,反力臂支撑装置7为扭紧器6提供反向力,限制扭紧器6反方向运动,使扭紧过程安全,平稳。扭紧器6采用液压的或电动的均可,扭紧器6与操控系统连接,由操控系统控制扭紧器6的扭矩,实现轮对5两侧轴端螺母的自动扭紧功能,根据不同轮对5的设计需求,扭矩一般都要保证在(1960 2940) N m范围内,通过操控系统的控制,即可以设计需要的大扭矩,进而根据设置的扭矩自动扭紧或拆卸轴端螺母。在将螺母扭紧后,需要对轴端螺母的扭转角度进行微调整,此时,可以通过操控系统控制扭紧器6旋转所需角度,使轴端螺母完全满足轮对5设计要求。如图I和图2所示,制动定位机构3包括两组定位装置11和夹紧制动装置12,对应轮对5中每个车轮设置。定位装置11用于限定轮对5的Y轴方向的位移,夹紧制动装置12用于限定轮对5的X轴方向的位移,轮对5从一侧推入作业区后,定位装置11可自动对轮对5进行定位,然后夹紧制动装置12自动对轮对5进行夹紧制动。如图I所示,每组定位装置11包括两个相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动车组轮对轴端螺母扭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机架、用于扭紧轴端螺母的扭紧机构、用于对轮对进行X轴和Y轴方向上的定位和制动的制动定位机构、用于控制所述扭紧机构和/或制动定位机构动作的操控系统,所述扭紧机构和制动定位机构固定在所述固定机架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永彬董翠艳冯自立张峰邵松涛徐锋
申请(专利权)人: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