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料运输辊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61179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2 23: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管料运输辊道。该管料运输辊道包括一条或多条辊道,每条辊道包括:多个V型辊组件,沿辊道的输送方向布置,每个V型辊组件包括多个沿输送方向布置的V型辊;多个导向平辊组件,每个导向平辊组件包括竖直方向可移动的导向组件,并且任意两个相邻的导向平辊组件之间的距离小于所传送的管料的长度,至少部分导向平辊组件沿辊道的输送方向间隔地设置在两个相邻的V型辊组件之间。具有上述结构的管料运输辊道,在圆管和方管运输更替时,不需要进行圆管运输辊道和方管运输辊道进行反复拆装,且任意两个相邻的导向平辊组件之间的距离小于所传送的管料的长度保证了方管运输过程中方管在运输辊道中稳定前进。(*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钢管生产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管料运输辊道
技术介绍
无缝钢管生产线是按生产圆形钢管生产设计的,无缝钢管生产线将圆管坯轧制成圆形钢管,在各轧制设备间物料的运输是通过V型辊道输送的。在无缝钢管生产线上生产方管(方形钢管),通过定径机将圆管(圆形钢管)轧制成方管,在V型辊道上输送的圆管很平稳,但由于V型辊道在运输方管时与每个V型辊之间只是点接触,很难保证方管的平稳运输。通常的解决方案是重新设计专门的方管运输辊道将原有的V型辊替换下来,从而保证方管在辊道上稳定运输,这种方案需要重新制造辊道,在生产方管时将V型辊拆下,再将运输方管的辊道安装上去,在生产圆管时,再将生产方管的辊道拆下,换成V型辊道。因此目前的这种反复的拆装更换不仅投资巨大,而且更换辊道工作量非常大,很难适应同时生产圆管和方管的生产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管料运输辊道,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方管和圆管更替运输时需要拆装运输辊道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管料运输辊道,包括一条或多条辊道,每条辊道包括多个V型辊组件,沿辊道的输送方向布置,每个V型辊组件包括多个沿输送方向布置的V型辊;多个导向平辊组件,每个导向平辊组件包括竖直方向可移动的导向组件,并且任意两个相邻的导向平辊组件之间的距离小于所传送的管料的长度,至少部分导向平辊组件沿辊道的输送方向间隔地设置在两个相邻的V型辊组件之间。进一步地,上述导向平辊组件还包括底座,导向组件沿竖直方向可移动地设置在底座上;用于调节导向组件竖直高度的高度调节组件,设置在底座上,支撑导向组件。进一步地,上述导向组件包括支承轴,沿水平方向布置且绕其轴向方向可转动,且沿竖直方向可移动地设置在底座上;两个支撑架,对称地连接在支承轴沿轴向方向延伸的两端;高度调节组件包括两个联动设置的旋转盘,绕旋转盘中心可旋转地设置在底座上对应于两个支撑架的竖直下方的位置,旋转盘包括多个与其中心垂直距离不等的支撑表面,各支撑表面交替地与支撑架相贴,用以支撑支撑架。进一步地,上述高度调节组件还包括联动轴,联动轴沿其轴线方向可旋转地设置在底座上,且联动轴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旋转盘连接。进一步地,上述高度调节组件还包括固定套筒,固定套筒沿联动轴的轴向套设在联动轴上且两端固定在底座上,旋转盘对称地套设在联动轴的从固定套筒中伸出的两端,且与固定套筒可拆卸地固定连接。进一步地,至少一个上述旋转盘上沿联动轴的轴线方向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第一定位孔,固定套筒相应于具有第一定位孔的旋转盘一侧的端面设置有与第一定位孔对应的多个第二定位孔,通过与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的相配的定位销将固定套筒与旋转盘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至少一个上述旋转盘上设置有手柄。进一步地,上述支撑架与支承轴的轴向平行的两个竖直侧面上各设置有一个导向滑轨,底座上设置有供导向滑轨滑动的导向滑槽。进一步地,上述导向组件还包括两组深沟球轴承,两组深沟球轴承与两个支撑架对应设置,各深沟球轴承的外环与支撑架固定连接,各深沟球轴承的内环与支承轴的两端连接。进一步地,上述支承轴包括主轴,两端分别固定在深沟球轴承的内环上;转动套筒,套设在主轴位于两个深沟球轴承之间的部分上并与深沟球轴承间隔设置,转动套筒与主轴相对固定连接。进一步地,上述主轴包括一体形成且直径依次减小的三段连接轴;上述转动套筒包括相互连通且内径不同的三段连接筒,其中位于中段的连接筒的内壁与位于主轴中段的连接轴的外壁过盈配合,位于两端的连接筒的内径大于位于中段的连接筒的内径,且位于两端的连接筒的内壁与位于主轴的两端的连接轴的外壁之间具有环形间隙;上述支承轴还包括第二定位套筒,设置在转动套筒与直径最小的连接轴的环形间隙之间,第二定位套筒的一端与位于中段的连接筒的外端所形成的台阶部以及位于中段的连接轴的外端所形成的台阶部共同抵接,另一端与靠近其的支撑架抵接。进一步地,上述底座包括支座,具有放置高度调节组件的水平支撑板以及将水平支撑板固定在地面上的固定架;导向件,各导向件包括两个限位部和四个导向部两个限位部分别与高度调节组件的固定套筒的两端相对应设置,每个限位部的一端具有与固定套筒的形状相应的凹槽用于支撑固定套筒,另一端固定在水平支撑板上;四个导向部分别包括沿限位部的凹槽的槽框向上延伸的第一延伸部以及从第一延伸部为始端沿支承轴的轴向方向向外延伸的第二延伸部,第二延伸部上设置有与支撑架的导向滑轨相适应的导向滑槽;连接板,底端固定在水平支撑板上,顶端低于支承轴的轴线的位置,两个侧边与限位部和/或导向部固定连接。本技术的管料运输辊道在圆管和方管运输更替时,不需要进行圆管运输辊道和方管运输辊道进行反复拆装。运输方管时,将导向组件的位置上升至与方管接触为止,然后利用导向组件与方管的线接触结合V型辊组件为方管运动提供的动力即可实现在较稳定的导向作用下对方管的运输;运输圆管时,将导向组件的位置下调至与圆管无接触的位置,利用已有的V型辊组件实现对圆管的运输。任意两个相邻的导向平辊组件之间的距离小于所传送的管料的长度保证了方管运输过程中方管在运输辊道中稳定前进。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I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管料运输辊道的俯视图;图2示出了图I所示的运输辊道输送圆管时的导向平辊组件在管料运输辊道中的位置示意图,图中示出了圆管;图3示出了图I所示的运输辊道输送方管时的导向平辊组件在管料运输辊道中的位置示意图,图中示出了方管;图4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管料运输辊道的导向平辊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图4所示的管料运输辊道的导向平辊组件的侧视图,图中的底座省略;以及图6示出了图4所示的管料运输辊道的导向平辊组件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如图I至图3所示,在本技术的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管料运输辊道,包括一条或多条辊道,每条辊道包括多个V型辊组件200和多个导向平辊组件100,V型辊组件200沿辊道的输送方向布置,每个V型辊组件200包括多个沿输送方向布置的V型辊;每个导向平辊组件100包括竖直方向可移动的导向组件1,并且任意两个相邻的导向平辊组件100之间的距离小于所传送的管料的长度,至少部分导向平辊组件100沿辊道的输送方向间隔地设置在两个相邻的V型辊组件200之间。具有上述结构的管料运输辊道,在圆管和方管运输更替时,不需要进行圆管运输辊道和方管运输辊道进行反复拆装。运输方管时,将导向组件I的位置上升至与方管接触为止,然后利用导向组件I与方管的线接触结合V型辊组件200为方管运动提供的动力即可实现在较稳定的导向作用下对方管的运输;运输圆管时,将导向组件I的位置下调至与圆管无接触的位置,利用已有的V型辊组件200实现对圆管的运输。任意两个相邻的导向平辊组件100之间的距离小于所传送的管料的长度保证了方管运输过程中方管在运输辊道中稳定前进。导向平辊组件100除了采用上述方式设置外,导向平辊组件100还可以沿辊道的输送方向间隔地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管料运输辊道,包括一条或多条辊道,其特征在于,每条所述辊道包括:多个V型辊组件(200),沿所述辊道的输送方向布置,每个所述V型辊组件(200)包括多个沿所述输送方向布置的V型辊;多个导向平辊组件(100),每个所述导向平辊组件(100)包括竖直方向可移动的导向组件(1),并且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导向平辊组件(100)之间的距离小于所传送的管料的长度,至少部分所述导向平辊组件(100)沿所述辊道的输送方向间隔地设置在两个相邻的V型辊组件(200)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建辉凌仲秋肖松良贺国盛毛成斌龙功名殷世标孟海
申请(专利权)人:衡阳华菱钢管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