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花生收获机,涉及花生收获机,包括挖掘装置、分秧装置、拔秧装置、导秧装置,挖掘装置指铲或犁,分秧装置由锥形板构成,拔秧装置的结构是:齿形链带A与滑板A配合、齿形链带B与滑板B配合,可夹紧花生秧,齿形链带A、齿形链带B呈前低后高,花生秧随着齿形链带A、齿形链带B向后逐渐抬升,脱离地面;导秧装置的结构是:两个环绕的皮带A、B在内侧相互挤压,将拔秧装置所拔出的花生秧夹紧,向后输送。最后经摆秧器摆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可使花生顺利挖掘、花生秧摆放整齐;避免花生秧的纠缠,提高花生收获质量和效率。使农民采摘花生果,省工省时。(*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花生收获机
本技术涉及农业机械,进一步是一种花生收获机。
技术介绍
目前的花生收获机,在收获时,简单地把花生秧从土地中拔出地面,花生秧杂乱地扔在地面上;这样易产生的缺陷是1、直接造成花生秧纠缠,不便分离,调整垄距时不便于操作。2、影响收获花生的质量,损坏花生秧和果实,并造成果实部分留到地面下,造成极大的浪费;3、影响收获效率。4、影响采摘花生果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花生收获机,它收获花生,可实现顺利挖掘,并整齐摆放。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案实现的一种花生收获机,包括机架、动力及传动装置,机架上由前至后设置有挖掘装置、 分秧装置、拔秧装置、导秧装置,其特征在于挖掘装置指铲或犁,所述的铲或犁为左右分布的两个,设置于拔秧装置前部;分秧装置由锥形板构成,置于两个铲或犁间并设置于拔秧装置前部;拔秧装置的结构是齿轮A与齿轮C上环绕有齿形链带A、齿轮B与齿轮D上环绕有齿形链带B,齿形链带A与滑板A配合、齿形链带B与滑板B配合,可夹紧花生秧,齿形链带A、齿形链带B呈前低后高,花生秧随着齿形链带A、齿形链带B向后逐渐抬升,脱离地面; 导秧装置的结构是带轮A与带轮C环绕有皮带A、带轮B与带轮D环绕有皮带B,皮带A、 B均为若干附动轮所支撑,使两个环绕的皮带A、B在内侧相互挤压,将拔秧装置所拔出的花生秧夹紧,向后输送。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以下方案进一步实现所述拔秧装置后部还设置有摆秧器,摆秧器由两个相互配合的弧形钢丝组成,可根据需要将花生秧导向后方的一侧。所述伊指旋伊,旋伊为均匀分布的2个、3个或4个月芽形刀体,月芽形刀体设置于垂直的旋铲轴上。所述旋铲轴可上下移动固定,即实现旋铲可上下调节。所述齿形链带的结构是若干齿链间通过链销连接,形成链带;齿链的组成包括链板,链板上带有齿,链板分为上层链板与下层链板,上层链板与下层链板形成齿形槽,上下链板两端通过链销连接,链销外设置有轴套。 所述滑板A与滑板B为平直板,滑板A可置于齿形链带A的上层链板与下层链板所形成齿形槽内;滑板B可置于齿形链带B的上层链板与下层链板所形成齿形槽内。所述滑板A与滑板B间设置有弹簧,弹簧设置于套筒内,套筒固定于机架上,弹簧向外撑滑板A与滑板B,由于弹簧外撑作用,使滑板A与齿形链带A紧密相衔接,滑板B与齿形链带B紧密相衔接,从而咬紧花生秧。所述拔秧装置的后部与导秧装置的前部采用同一动力带动,即带轮A与齿轮C同轴,带轮B与齿轮D同轴。所述动力及传动装置是变速箱连接拖拉机动力机构,变速箱前设置水平横向的前传动轴,变速箱一侧的链轮通过链条带动设置于前传动轴端部的链轮,前传动轴上设置伞状齿轮,与竖直的旋铲轴上部的齿轮啮合,从而带动旋铲轴的转动;变速箱后设置水平横向的后传动轴,变速箱一侧的链轮通过链条带动设置于后传动轴端部的链轮,后传动轴通过皮带或链条带动设置于后方的传动轮,该转动轮置于带轮A与齿轮C轴的上端,该传动轮还通过齿盘与平行的另一齿盘啮合,该齿盘置于带轮B与齿轮D轴的上端。本技术的目的还可通过以下方案进一步实现一种花生收获机,包括机架、动力及传动装置,机架上由前至后设置有挖掘装置, 分秧装置,拔秧装置,导秧装置,其特征在于挖掘装置指铲或犁,设置于拔秧装置前部;分秧装置指分秧器,由锥形板构成;分秧器置于拔秧装置前部;拔秧装置的结构是前后设置的齿轮上环绕有齿形链带,齿形链带与一侧的滑板配合,可夹紧花生秧,齿形链带呈前低后高,花生秧随着齿形链带向后逐渐抬升,脱离地面;所述齿形链带的结构是若干齿链间通过链销连接,形成链带;齿链的组成包括链板,链板上带有齿,链板分为上层链板与下层链板,上层链板与下层链板形成齿形槽,上下链板两端通过链销连接,链销外设置有轴套;所述滑板的结构是滑板为平直板,滑板可置于齿形链带的上层链板与下层链板所形成齿形槽内,滑板一侧设置有弹簧,弹簧向外撑滑板,由于弹簧外撑作用,使滑板与齿形链带紧密相衔接,从而咬紧花生秧;导秧装置的结构是带轮A与带轮C环绕有皮带A、带轮B与带轮 D环绕有皮带B,皮带A、B均为若干附动轮所支撑,使两个环绕的皮带A、B在内侧相互挤压, 将拔秧装置所拔出的花生秧夹紧,向后输送;所述拔秧装置后部还设置有摆秧器,摆秧器由两个相互配合的弧形钢丝组成,可根据需要将花生秧导向后方的一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挖掘装置(旋铲)把花生秧从地面松动后,由分秧器把两拢花生分离开,送到拔秧装置(齿形链带与滑板间),齿形链带与滑板间夹住花生秧后拔出地面送到导秧装置,最终摆放好。可使花生顺利挖掘、花生秧摆放整齐;避免花生秧的纠缠,提高花生收获质量和效率。使农民采摘花生果,省工省时。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并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旋铲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拔秧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齿形链带与滑板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齿形链带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导秧器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旋伊轴,2为旋伊,3为齿轮A,4为齿轮B, 5为齿轮C,6为齿轮D,7为齿形链带A,71为链板,72为链销,73为轴套,8为齿形链带B,9为滑板A,10为弹簧,11为滑板B,12为分秧器,13为带轮A,14为带轮B,15为带轮C,16为带轮D,17为皮带A,18为皮带B,19为附动轮,20为摆秧器A,21为摆秧器B。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 一 5所示,包括机架、动力及传动装置,机架设置于拖拉机后部,机架上设置有挖掘装置、分秧装置、拔秧装置、导秧装置。挖掘装置指旋铲2,旋铲2设置于拔秧装置前部,旋铲2设置两个,可同时挖掘两行花生;旋伊2为月芽形刀体,具体可以是2个、3个或4个,旋伊轴I为动力机构所带动;所述旋铲入土角度为与水平夹角锐角为10 — 35度;即旋铲轴上端向前倾斜锐角10 — 35度设置于机架上。分秧装置指分秧器12,由锥形板构成;分秧器12置于两旋铲2间,并设置于拔秧装置前部。拔秧装置的结构是齿轮A3与齿轮C5上环绕有齿形链带A7、齿轮B4与齿轮D6上环绕有齿形链带B8,齿形链带A7与滑板A9配合、齿形链带B8与滑板BI I配合,可夹紧花生秧,齿形链带A7、齿形链带B8呈前低后高,花生秧随着齿形链带A7、齿形链带B8向后逐渐抬升,脱离地面,此过程中,部分土下落。齿形链带A7 (齿形链带B8)的结构是齿形链带 A7由若干齿链组成,齿链间通过链销72连接,齿链的组成包括链板71,链板71上带有齿, 链板71分为上层链板71与下层链板71,上层链板71与下层链板71形成齿形槽,上下链板 71内侧两端通过链销72连接,链销72外设置有轴套73,轴套73可以固定于上下链板71 上,也可与链板71呈分离状;链销72将各齿链串联,形成链带。为确保齿形链带A7、齿形链带B8的张紧性,可设置附动轮,附动轮为齿轮。滑板A9 (滑板Bll)的结构是滑板A9与滑板Bll为平直板,滑板A9与滑板Bll 间设置有弹簧10,弹簧10设置于套筒内,套筒固定于机架上,弹簧10向外撑滑板A9与滑板BI I,滑板A9与滑板BI I可置于齿形链带A7的上层链板71与下层链板71所形成齿形槽内,由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花生收获机,包括机架、动力及传动装置,机架上由前至后设置有挖掘装置、分秧装置、拔秧装置、导秧装置,其特征在于:挖掘装置指铲或犁,所述的铲或犁为左右分布的两个,设置于拔秧装置前部;分秧装置由锥形板构成,置于两个铲或犁间并设置于拔秧装置前部;拔秧装置的结构是:齿轮A与齿轮C上环绕有齿形链带A、齿轮B与齿轮D上环绕有齿形链带B,齿形链带A与滑板A配合、齿形链带B与滑板B配合,可夹紧花生秧,齿形链带A、齿形链带B呈前低后高,花生秧随着齿形链带A、齿形链带B向后逐渐抬升,脱离地面;导秧装置的结构是:带轮A与带轮C环绕有皮带A、带轮B与带轮D环绕有皮带B,皮带A、B均为若干附动轮所支撑,使两个环绕的皮带A、B在内侧相互挤压,将拔秧装置所拔出的花生秧夹紧,向后输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俊美,
申请(专利权)人:崔俊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