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等离子体纳米环滤光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52198 阅读:4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1 08: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表面等离子体纳米环滤光器,设有基层材料,在基层材料上粘贴有贵金属膜,所述贵金属膜上设有用聚焦离子束刻蚀方法加工的圆环矩阵,所述圆环矩阵中的每个圆环的内径和外径可根据不同的单色光预先设定,所述基层材料采用石英、玻璃中的一种,进一步的所述贵金属膜采用金属金、银、铂中的一种制成。该表面等离子体纳米环滤光器运用高度对称的圆环结构解决了天线凹槽和一维层堆光栅型滤光器部普遍存在的偏振敏感性问题,使得类似滤光器件的应用范围更广,更能适应非偏振的自然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表面等离子体纳米环滤光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一种光功能器件,特别是一种滤光器,具体是一种具有纳米环结构的滤光器。
技术介绍
自1998年法国科学家Ebbesen等人首次发现光在金属亚波长结构中的异常传输现象(extraordinary optical transmission, EOT) 以来,有关表面等离子体的相关研究已经取得了广泛的关注和长足的发展。运用表面等离子体原理所制备的器件具有分辨率高、易调制、性能卓越等优点,并且已经在光电、新能源(太阳能电池)、数据存储、显微成像等领域取得了广泛的应用。其中,尤其以滤光器件的发展最为迅速,应用前景也最为广阔。 英国科学家Pendry分别于2000年和2006年提出了具有负折射率的超级透镜以及通过坐标变换方法得到隐身条件的概念,使得科学界重新认识和审视超常介质的异常电磁特性和隐身效应及其相关应用。随后,Ebbesen课题组于2008年再次提出运用周期结构的线性凹槽光栅对宽带(broadband)白光源进行滤光的方法,为滤光器件的发展开启了新的纪元。Ebbesen等人设计的结构如图1(a)中所示,用一束白光源照射到一个位于300纳米厚的银膜中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表面等离子体纳米环滤光器,其特征是在于:设有基层材料,在基层材料上粘贴有贵金属膜,所述贵金属膜上设有用聚焦离子束刻蚀方法加工的圆环矩阵,所述圆环矩阵中的每个圆环的内径和外径可根据不同的单色光预先设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司光远姜潇潇谷琼婵吕江涛马振鹤王凤文
申请(专利权)人: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