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籽晶夹结构。它包括联接件、籽晶联接杆和籽晶夹头,联接件上部为带内螺纹圆柱,并与外界提拉机构相连,联接件下部为带内螺纹的倒锥形,与籽晶杆相连;籽晶联接杆为两端带外螺纹的圆柱形钼杆,圆柱形钼杆上端与联接件相连,下端与籽晶夹头相连;籽晶夹头包括两部分。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有效固定籽晶,防止籽晶脱落,籽晶与籽晶夹头、籽晶联接杆同轴生长大尺寸单晶,不会产生偏心问题。另外,其对称结构也有利于籽晶受热更均匀,减少应力集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晶体生长设备中使用的籽晶夹结构,特别涉及一种蓝宝石晶体生长设备中使用的籽晶夹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对材料认识的逐渐深入,人们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方法人工合成晶体,并已将其广泛应用在人类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晶体生长方法有很多,以蓝宝石单晶生长为例,方法有提拉法、泡生法、热交换法、导模法、坩埚下降法等。在这些生长方法当中,多数都需要晶体完整性好、缺陷少的籽晶作为引导,通过其良好的遗传特性,进而生长出高质量、大尺寸蓝宝石单晶。 以提拉法、泡生法为例,籽晶一般为圆柱体或长方体。将籽晶通过一定方式固定在籽晶夹上,籽晶夹具与提拉机构相连。原料熔化后,通过降温给熔体液面中心提供一个过冷度,熔体沿籽晶下端继续按一定规律周期性排列,不断结晶长大。由于晶体在生长过程中需要不断向上缓慢提拉,任何较大的扰动都有可能造成原子排列规律的破坏,形成晶体缺陷。因此,籽晶的联接必须非常稳固。另外,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生长的晶体尺寸不断增大,晶体质量也相应增加,籽晶和籽晶夹具都需要能够承受更大的拉力。因此,为避免提拉过程中籽晶断裂或拉脱,必须设计出合理的籽晶夹结构,选择适合的籽晶形状及尺寸,籽晶加工表面要尽量光滑,避免应力集中。目前籽晶连接方式通常是将籽晶绑在籽晶夹具上,但这种方式使籽晶杆与籽晶同轴度较差,不但会影响晶体质量,而且籽晶还容易脱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有效固定籽晶,防止籽晶脱落,籽晶与籽晶夹头、籽晶联接杆同轴生长大尺寸单晶的籽晶夹结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联接件、籽晶联接杆和籽晶夹头,联接件上部为带内螺纹圆柱,并与外界提拉机构相连,联接件下部为带内螺纹的倒锥形,与籽晶杆相连;籽晶联接杆为两端带外螺纹的圆柱形钥杆,圆柱形钥杆上端与联接件相连,下端与籽晶夹头相连;籽晶夹头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籽晶夹头上部为带内螺纹孔的第一圆柱,下部为带装夹籽晶用异型空腔的第一半圆柱,第一半圆柱上端设置有凹槽,第二部分籽晶夹头为与第一部分籽晶夹头的第一半圆柱结构对称的半圆柱,且第一半圆柱与第二半圆柱外开有用于牢固绑缚钨丝的环形凹槽,第二部分籽晶夹头半圆柱上端设置有与第一部分籽晶夹头第一半圆柱上端凹槽相对应的用于配合进行上下固定的突起。本专利技术还有这样一些技术特征I、所述的联接件上部带内螺纹圆柱外径为25 40mm,高度为l(T20mm,带内螺纹圆柱外设置有两个相对用于旋拧时夹紧固定用的平边,平边宽度为5 10_,带内螺纹圆柱内壁设置有螺纹,与外界提拉机构相连;2、所述的倒锥形高度为25 35mm,下部设置有通孔,通孔内壁设置有螺纹,与籽晶杆相连,倒锥形底部外径为16 24mm,内径为8 15mm ;3、所述的籽晶联接杆直径为8 15mm的钥杆,钥杆上端和下端都设置有外螺纹;4、所述的籽晶夹头外形为圆柱体,直径为25 40mm,总长为10(T200mm ;5、所述的第一半圆柱与第二半圆柱的装夹籽晶用异型空腔上部为倒梯形六面体, 下部为长方体,倒梯形高度5 20mm,长方体高度25 40mm,二者之间倾角Θ为5 15°,长方体端面尺寸比籽晶端面尺寸大O. Γ0. 5mm ;6、所述的第一半圆柱上的凹槽深度为T6mm,第二部分籽晶夹头第二半圆柱上端设置有相对应突起;7、所述的第一半圆柱与第二半圆柱外开有2 4个用于牢固绑缚钨丝的深度为 l 3mm、宽度为2 4mm的凹槽。本专利技术籽晶夹结构可生长重量在200kg以内的大尺寸单晶(补充大尺寸的范围及定义)。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I.籽晶夹结构分三部分,之间都采用螺纹连接,可拆卸性强;2.籽晶固定分两部分,上部为倒梯形,可以有效固定,防止籽晶脱落;下部为正常矩形端面的籽晶,可以在水平方向上很好的固定;3.若籽晶上端倒梯形部分与籽晶夹头内孔配合不够好,可以通过籽晶杆下部螺纹旋转,顶住籽晶上端,起到上下固定的作用;4.籽晶夹头两部分有配合的凹槽和突起,起到辅助上下固定的作用,防止滑脱。5.与传统籽晶绑缚在籽晶夹头一侧相比,本籽晶夹结构中籽晶与籽晶夹头、籽晶联接杆同轴,不会产生偏心问题;6.籽晶固定在籽晶夹头中心,受热和受力更均匀,减少热应力和应力集中。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2为籽晶夹头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结合图I-图2,本实施例包括联接件I、籽晶联接杆2和籽晶夹头3,联接件I上部为带内螺纹圆柱,带内螺纹圆柱外径为25 40mm,高度为l(T20mm,带内螺纹圆柱外设置有两个相对用于旋拧时夹紧固定用的平边,平边宽度为5 10_,带内螺纹圆柱内壁设置有螺纹,与外界提拉机构相连;联接件I下部为带内螺纹的倒锥形,与籽晶联接杆相连;倒锥形高度为25 35mm,下部设置有通孔,通孔内壁设置有螺纹,与籽晶杆相连,倒锥形底部外径为16 24mm,内径为8 15mm ;籽晶联接杆2为两端带外螺纹的圆柱形钥杆,圆柱形钥杆上端与联接件I相连,下端与籽晶夹头相连,钥杆直径为8 15mm,钥杆上端和下端都设置有外螺纹;籽晶夹头外形为圆柱体,直径为25 40mm,总长为10(T200mm,籽晶夹头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籽晶夹头上部为带内螺纹孔的第一圆柱9,下部为带装夹籽晶用异型空腔6 的第一半圆柱8,装夹籽晶用异型空腔6上部为倒梯形六面体,下部为长方体,倒梯形高度5 20mm,长方体高度25 40mm,二者之间倾角Θ为5 15°,长方体端面尺寸比籽晶端面尺寸大O. Γ0. 5mm;第一半圆柱上端设置有凹槽,凹槽深度为3飞mm,第二部分籽晶夹头与第一部分籽晶夹头下部结构对称设置,且第一半圆柱与第二半圆柱外开有2 4个用于牢固绑缚钨丝的环形凹槽5,深度为f 3mm、宽度为2 4mm,第二部分籽晶夹头第二半圆柱上端设置有与第一部分籽晶夹头第一半圆柱上端凹槽相对应的用于配合进行上下固定的突起7。本实施例以18 X 18 X 140mm方形籽晶为例。联接件上部圆柱形筒外径为30mm,高度为15mm,圆柱外两平边宽度为8mm。倒锥形高度为30mm,倒锥形底部外径为20mm,内径为12mm ;籽晶联接杆直径为12mm的钥杆,上端与联接件相连,下端与籽晶夹头相连;籽晶夹头直径35mm,总长为150mm。6为装夹籽晶的通孔,上部倒梯形六面体高IOmm,长方体高 35mm,倒梯形与长方体之间倾角Θ为10°,长方体端面尺寸为18. 2mm的正方形;籽晶夹头凹槽一突起配合处凹槽深度为5_,高度为15_。籽晶夹下部圆柱外开有三个环形凹槽,槽深2. 5mm,宽3. 5mm,用直径O. 5mm钨丝多次缠绕绑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籽晶夹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联接件、籽晶联接杆和籽晶夹头,联接件上部为带内螺纹圆柱,并与外界提拉机构相连,联接件下部为带内螺纹的倒锥形,与籽晶杆相连;籽晶联接杆为两端带外螺纹的圆柱形钼杆,圆柱形钼杆上端与联接件相连,下端与籽晶夹头相连;籽晶夹头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籽晶夹头上部为带内螺纹孔的第一圆柱,下部为带装夹籽晶用异型空腔的第一半圆柱,第一半圆柱上端设置有凹槽,第二部分籽晶夹头为与第一部分籽晶夹头的第一半圆柱结构对称的半圆柱,且第一半圆柱与第二半圆柱外开有用于牢固绑缚钨丝的环形凹槽,第二部分籽晶夹头半圆柱上端设置有与第一部分籽晶夹头第一半圆柱上端凹槽相对应的用于配合进行上下固定的突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籽晶夹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联接件、籽晶联接杆和籽晶夹头,联接件上部为带内螺纹圆柱,并与外界提拉机构相连,联接件下部为带内螺纹的倒锥形,与籽晶杆相连;籽晶联接杆为两端带外螺纹的圆柱形钥杆,圆柱形钥杆上端与联接件相连,下端与籽晶夹头相连;籽晶夹头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籽晶夹头上部为带内螺纹孔的第一圆柱,下部为带装夹籽晶用异型空腔的第一半圆柱,第一半圆柱上端设置有凹槽,第二部分籽晶夹头为与第一部分籽晶夹头的第一半圆柱结构对称的半圆柱,且第一半圆柱与第二半圆柱外开有用于牢固绑缚钨丝的环形凹槽,第二部分籽晶夹头半圆柱上端设置有与第一部分籽晶夹头第一半圆柱上端凹槽相对应的用于配合进行上下固定的突起。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籽晶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联接件上部带内螺纹圆柱外径为25 40mm,高度为l(T20mm,带内螺纹圆柱外设置有两个相对用于旋拧时夹紧固定用的平边,平边宽度为5 10_,带内螺纹圆柱内壁设置有螺纹,与外界提拉机构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籽晶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倒锥形高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左洪波,杨鑫宏,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秋冠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